APP下载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不合理配伍应用

2016-01-29杨晓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氯霉素大环内酯青霉素

杨晓娟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不合理配伍应用

杨晓娟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配伍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要提高疗效须建立在正确诊断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在不合理用药时,即使应用合格药品,且用法用量准确的情况下也可产生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是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提高了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疗效和患者身心健康。所以应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和不合理配伍的产生。为此,笔者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不合理配伍应用,引起药学和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切实保证安全有效用药。

1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1 肝脏损害:抗菌药物经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被吸收后,均要在肝脏内进行生物转化,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和利福平等均会损害肝脏。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与胆汁淤积为肝脏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前者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最为常见,后者以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最为常见。

肝脏损害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抗菌药物可干扰肝细胞代谢过程,肝内胆汁出现淤积;②抗菌药物的代谢产物为有毒物质,可破坏肝细胞造成坏死;③经免疫反应损害肝细胞;④干扰肝脏血液供应,破坏血管结构,诱发肝血管病变;⑤经诱变的致癌作用诱发肝肿瘤的发生。

1.2 肾脏损害:抗菌药物为肠道吸收后可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此时可损害肾脏。所以,肾功能减退者应禁用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等抗菌药物[1]。氨基糖苷类为最常见的损害肾脏的抗菌药物,与应用剂量与病程等因素有关[2]。

肾脏损害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抗菌药物直接损害肾组织;②以变态反应形式损害肾脏。抗菌药物损害肾脏可能与Ⅰ、Ⅱ、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可造成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间质性肾炎等不良反应;③磺胺类药物可致尿路闭塞的发生;④抗菌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肾损害多见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解热镇痛药,因肾血管收缩所致,单用抗菌药物肾损害较少见。

1.3 神经系统的损害:抗菌药物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视力、听力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且可阻滞神经肌肉传导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会由于不恰当应用耳毒性抗菌药物造成耳聋[3]。

正常使用青霉素后透过血脑屏障数量非常少,但大剂量应用以及静脉滴速快、颅内合并感染等情形下,药物大量可进入脑组织内,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能导致青霉素脑病。

鞘内大剂量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和多粘菌素后,患者早期会出现脑膜刺激征,严重时会导致昏迷、惊厥、高热甚或呼吸衰竭的发生,用药数小时内即可发生。

1.4 血液系统的损害:长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后,多数会影响血细胞的生成,以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全血细胞等血细胞减少较为常见。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均可影响白细胞的生存甚至全血降低,导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以氯霉素类最为显著。

1.5 消化道反应:抗菌药物可致恶心、腹胀、呕吐和便秘等症状的发生,尤以四环素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多见。应用第三代头孢口服治疗肠道感染可致严重腹泻的发生。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既要注意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也要重视二重感染的发生。

1.6 过敏反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最严重常见的是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毒型和免疫复合物两种类型。

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所致过敏反应最多,主要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反应、接触性皮炎等,也可导致荨麻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皮疹的发生,以注射青霉素G最易发生。口服用药少见过敏反应。链霉素、磺胺类和头孢类等药物也会引起过敏型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典型症状为:用药15 min后,出现全身麻木、声门水肿或荨麻疹,导致休克或死亡。使用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林可霉素等多肽类抗菌药物出现的荨麻疹、湿疹、皮炎、渗出性红斑等也属于过敏型变态反应的症状。其中金霉素时会产生光线过敏症,会伴有全身发热、淋巴结肿胀和关节疼痛现象,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四环素和氯霉素会导致口腔炎和黏膜症状,氯霉素会造成视神经炎。

青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常见,也较为严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完善处理策略。

2 不合理配伍应用

2.1 重复应用同类药物:如处方同时开具希舒美和仁苏胶囊,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分别为前者和后者的成分,但二者均属于大环内酯类,对多数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厌氧菌有较好抗菌作用[4]。同时应用两种同类药物属于重复用药。

西林类与青霉素类联用属于同类联用。两种药物均通过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而发挥作用,联合应用会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且易产生耐药性。

2.2 抑菌剂联用杀菌剂:联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可降低疗效。如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同时口服罗红霉素,前者为杀菌剂,直接杀灭细菌;后者为抑菌剂,二者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2.3 抗菌药物之间的其他不合理配伍: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易产生各种不良作用。

如为患者同时开具头孢哌酮、青霉素、阿奇霉素和甲硝唑,因为头孢哌酮和甲硝唑均对厌氧菌有效,可不用甲硝唑。

青霉素或链霉素联合应用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后,低浓度可产生协同作用,高浓度会影响疗效。

同时静滴青霉素与分子量较大的胺类抗菌药物,可因复分解反应而出现沉淀。

所以必须有用药指征方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现不合理配伍用药处方,药师应及时沟通医师,及时予以纠正。

2.4 与其他药物的不合理配伍:如思密达联合应用头孢类治疗腹泻,前者通过覆盖肠道黏膜清除体内毒素和病菌用于治疗腹泻,应单独服用;两药联合应用可降低疗效,如服用应间隔1~2 h。

例如,丽珠肠乐联合应用头孢丙烯治疗急性肠胃炎,双歧杆菌活菌是前者有效成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后可杀灭双歧杆菌活菌活性而失去疗效。

含二价三价金属离子药物联合应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会减少药物吸收,降低疗效。且喹诺酮类与该类药物配伍后会出现络合反应,有效降低药物生物利用度。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可有效提高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与之应用可引起恶心、呕吐、抽搐、激动、震颤和心悸等中毒反应。因此在联合应用时,应及时检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以合理调整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应用抗菌药物应该有指征,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反应,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并严格用药。要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师与药师沟通和用药水平,保证安全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蔡楚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方法[J].北方药学,2014, 11(3):108-109.

[2] 石丽君.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254-256.

[3] 赖雁威,周学琴,古桂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4):2066-2068.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R969.3;R978.1

A

1671-8194(2016)36-0296-02

猜你喜欢

氯霉素大环内酯青霉素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一种氯霉素高灵敏消线法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婴幼儿慎用氯霉素眼药水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HPLC法同时测定氯柳酊中氯霉素和水杨酸的含量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