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2016-01-29吴俊莉李少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医疗

吴俊莉 冯 娟 李少萍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080)

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吴俊莉 冯 娟 李少萍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广东 广州 510080)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患者手术抢救的地方。因此手术室护理有着较高的风险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得医疗事故的标准更加明确,同时执法的操作性更强,为医护人员提供自我保护的武器,却提高了执业风险。本文简要介绍手术室风险护理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性事件,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是改善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手术室的节奏快、任务重、技术性强并且工作时间长,从而意外事故频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如何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并改善护理质量,是手术室护理需要解决的任务。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

第一,术前护理的风险因素。首先是人员问题。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或者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容易导致接错患者的问题;护理人员术前没能及时登记物品或者认真清点,一方面有可能影响到手术开展,另一方面还会提高患者残留异物的风险;术前的器械没有经过仔细检查,或者缺乏定期维护就容易导致仪器的性能不佳,从而耽误手术进行或者延长手术的时间;手术室如果进行空气消毒或者隔离特殊患者,就容易引发感染事故。其次是技术问题。如果术前护理人员没有认真核对患者的资料就容易弄错手术的部位,同时如果手术体位不当则容易引发患者肢体的神经麻痹,同时手术时间过程会导致患者皮肤损伤乃至于压疮。再次是管理方面的因素。如果患者手术时间处于交接班,容易在无人照看的条件下因为神志不清等原因而出现坠床事故。麻醉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管理漏洞则有可能导致爆炸。

第二,术中护理的风险因素。从护理人员的角度而言,如果他们缺乏安全认识,没有认真履行操作规程以及管理制度,就容易导致手术过程中给错药或者血液输入错误等问题;护理人员因为工作任务重并且心理压力大,也有可能在术中遗失或者混淆标本,甚至会因为未能妥善保存而出现标本的腐烂问题。如果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差,业务能力跟不上医疗技术以及设备的发展,容易出现医疗仪器或者器械的操作不够熟练,难以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从而耽误手术进行。例如电极板放置不当会导致患者烫伤或者烧伤,碘伏或消毒液清除不彻底而导致患者灼伤。从管理方面的角度而言,如果术中没有遵循手术制度,导致手术刀或者手术剪意外伤害,从而引发患者的血液疾病感染;同时术中记录不具体,也容易出现缺漏,从而导致护理纠纷。

第三,术后护理的风险因素。术后护理人员未能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体征变化,从而容易漏掉那些危险因素;术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护送患者时,如果没有交接清楚容易导致漏接引流管或者引流管脱落等事故的出现。术后在护送患者时如果将患者头部或者四肢暴露在外缘,也容易出现碰伤事故。在管理方面,如果术后的护理没有贯彻处方核对制度,同时药物标记不清或者摆放错误,也会增加护理风险。

2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原则在于防患未然,所以在应对护理风险时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第一,针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应对措施[1-3]。首先要健全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医院要健全规章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这是应对护理风险的前提,从预防风险着手来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医院需要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做好预测,从而制定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最终实现护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严把物品以及仪器质量关。护理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确保其性能良好,并且遵守操作规程,从而确保器械物品准备妥当,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因为手术室的应急性强同时工作量大,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护理人员执行查对制度,从而避免接错患者或者弄错手术部位。术中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要复述一遍,在医师予以确认后执行,同时要作好相应的记录。最后是要预防患者的体位损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体摆放患者时要做到科学舒适,一方面要符合手术要求,另一方面要避免出现并发症,约束带不能过紧,既要显露良好同时又要避免患者肢体过度牵拉导致的拉伤或者压伤。护理人员要避免病理标本的丢失问题,取下的标本要妥善保管同时贴好标签,放于专用的地方,手术结束后交给医师送病理检查,从而避免影响患者诊断。

第二,针对护士的护理风险应对措施。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自觉性,医院应当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同时举办医疗知识的讲座或者学习班,结合手术室的安全事故来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从而培养护理人员的审慎作风,规范他们的行为,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在保障患者权益的同时维护护理人员的利益,尽量避免出现护理事故。其次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或者撰写护理论文,并投稿发表,医院要安排护理人员学习高等教育护理,并且定期开展手术室护理的业务学习,重点学习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努力提高护理技能。再次是要做好术前随访,从而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4]。随着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他们需要的已经不再仅仅是手术以及药物,同时也需要进行沟通理解。护理人员要提高沟通技巧,同时掌握语言技术,营造出护患之间信任融洽的氛围,主动去了解患者状况,从而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最后是要规范护理记录单,一方面要确保书写记录全面真实并且字迹清晰,同时要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以现有的手术室护理为基础,针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分析原因并找到应对策略,从而逐渐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可以说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只有控制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加强管理并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保证手术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从而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 伏迎春.从护理风险谈手术室的管理[J].华北国防医学,2013, 15(2):146.

[2]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董军,朱士俊,曹秀堂.医疗质量实施的基础条件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8(5):333.

[4] 伊锡琴,李霞,李丽.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89-90.

R473.6

A

1671-8194(2016)36-0214-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人员医疗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