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

2016-01-29贾军岩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6期
关键词:伤者二聚体下肢

贾军岩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400)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

贾军岩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400)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骨折的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485例,依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分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尽量活动除伤肢外的肢体,次日及第5日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D-二聚体浓度。采用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各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值为0.5 mg/L,DVT(+)组值为3 mg/L,DVT(-)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低于DVT(+),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折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发生DVT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有密切相关。增加除伤肢外其他肢体的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骨折患者的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部位骨折;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

创伤骨折患者常见的卧床并发症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等血栓疾病,DVT和PE为同一疾病演变不同阶段的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肺部,即发生肺栓塞,是骨折创伤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DVT缺乏临床症状特异性和体征特异性,很难准确诊断,采用检测D-二聚体能准确的检测出DVT。本次研究,采用检测不同部位骨折创伤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观察分析DVT发生率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485例,所有患者均无血栓病史和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血液病病史。患者入院后指导患者尽量活动除伤肢外的肢体。患者中女性155例,男性33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84岁;依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将其分成:骨盆骨折组43例,股骨骨折组168例,上肢骨骨折组41例,胫腓骨骨折组119例、脊柱骨折组44例、足骨骨折组70例。所有伤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DVT诊断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用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以此作为DVT的诊断标准。患者在进院后的24 h内进行第1次彩超检查,行第2次彩超检查时间为入院后的第5天。

1.2.2 D-二聚体检测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的次日及第5天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D-二聚体浓度。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正常值为0.1~0.3 mg/L。

1.3 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发生DVT阴性的D-二聚体比较: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发生DVT阴性的D-二聚体水平为上肢骨(0.2±0.1)mg/L;足骨(0.2±0.1)mg/L;脊柱(0.3±0.1)mg/L;胫腓骨(0.3±0.1)mg/L;骨盆骨折(0.4±0.1)mg/L;股骨(0.4±0.1)mg/L;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发生DVT阳性的D-二聚体比较:骨折组168例伤者中有30例伤者出现DVT,D-二聚体水平为(12.5±9.4)mg/L,发生率为17.86%;骨盆骨折组43例伤者中有4例伤者出现DVT,D-二聚体水平为(9.6±6.2)mg/L,发生率为9.30%。

2.3 D-二聚体和DVT的相关性:DVT(-)组值为0.5 mg/L,DVT(+)组值为3 mg/L,DVT(-)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低于DVT(+),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创伤骨折患者发生DVT的概率较高,而DVT是肺栓塞致死的主要原因,有65%左右的肺栓塞是由于DVT所引发,DVT的出现将严重威胁者的生命安全[2]。怎样有效的预测、预防创伤骨折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是临床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临床上对DVT的预测和筛选中,首选血清D-二聚体的检验指标进行筛选[3]。

创伤骨折患者伤后血清D-二聚体升高则肯定血管内有血栓形成,或者说血栓形成的过程多于血栓溶解的过程[4]。本次研究显示,创伤骨折患者中由于骨折位置的不同,而DVT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本次研究485例伤者中,48例伤者出现DVT,发生率为9.90%;其中股骨骨折组168例伤者中发生率为17.86%;骨盆骨折组43例伤者中发生率为9.30%;胫腓骨骨折组119例伤者中发生率为7.56%;脊柱骨折组44例伤者中发生率为4.55%;足骨骨折组70例伤者中发生率为2.86%;;上肢骨骨折组41例中发生率为2.44%;各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上肢骨、足骨、脊柱、胫腓骨、骨盆、股骨。上肢骨折的DVT发生率及D-二聚体水平较低[5],是由于上肢骨折患者能自由行走,对血液循环影响最小,最不易形成血栓。骨盆、股骨骨折患者卧床,肢体活动最少,对血液循环影响最大,最易形成血栓。

总之,创伤骨折患者不同的受伤部位发生DVT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有密切相关。增加除伤肢外其他肢体的活动,可以有效的预防骨折患者的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1] 戴翊荣.208例骨折病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5):55.

[2] 韦溦,杨星华,官正华,等.血液流变学及血浆D-二聚体对骨科大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8):782.

[3] 柳扬,范磊,孙永青,等.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81-1683.

[4] 郝振海,周东生,张进禄,等.严重四肢骨折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9):608-609.

[5] 张立涛,张静梅,梁俊生,等.老年人骨折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43-45.

R683

B

1671-8194(2016)36-0067-01

猜你喜欢

伤者二聚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帮助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再开溜是否构成逃逸罪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伤者的儿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