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术中患指局部血液微循环和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2016-01-29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河南鹿邑4772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断指氧分压经皮

王 琪(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河南 鹿邑 477200)



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术中患指局部血液微循环和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王 琪
(河南省鹿邑县人民医院,河南 鹿邑 477200)

目的 探讨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术中患指局部血液微循环和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手指断离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端端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改良血管套接法断指再植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4 d、1周的局部微循环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4 d、1周的伤指经皮氧分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改良血管套接法,能有效促进术后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经皮氧分压,提高再植断指成活率,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经皮氧分压;局部血液循环;断指再植术;改良血管套接法

手指断离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性疾病,断指再植术是修复手指断离伤的常用手段,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持续进步,各类新型断指吻合方法也越来越多。我院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了改良血管套接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8例(128指)手指断离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手指断离伤。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60指),男39例,女15例,年龄5~74岁,平均(35.9±10.4)岁,其中机械性压砸伤32例,炮炸伤11例,撕脱伤11例;观察组54例(68指),男38例,女16例,年龄4~70岁,平均(36.3±11.3)岁,其中机械性压砸伤34例,炮炸伤13例,撕脱伤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手术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进行,麻醉后,使用肥皂水或清水对伤指断端进行刷洗,再使用洗必泰(0.1%)浸泡10 min,然后使用碘伏原液(2.5%)进行消毒。在显微镜下做手术清创处理,注意保护好血管,将失活组织和被污染组织剪除,对血管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清除,以减轻周围组织肿胀,避免压迫吻合口。将吻合口周围的血管外膜剪除,再从骨骼、肌腱,到指背静脉、背侧皮肤,再到指动脉、指神经、掌侧皮肤依次进行再植。注意指尖再植不要对肌腱进行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血管痉挛及抗凝药物。

在血管吻合方法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端端吻合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改良血管套接法:充分暴露吻合口血管,使用显微镊对套端血管进行扩张,将套入端血管修剪整齐,然后套入端外膜,从套端血管上方纵行剪开(长度与血管外径相当)。对血管缝合4针,依次为套端剪口顶部与对应端(全层缝合)、对侧套入端与套端重叠处(套入段缝合外膜及中层)、套端剪开对应游离血管壁与套入端血管壁(2针,套入端缝合外膜及中层,套端全层缝合)。

1.3观察指标: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两组患者伤指指尖的局部血流情况,测量经皮氧分压。仪器选用PF5001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取健侧手指相同位置进行微循环量测量,并以此为基线值,测量伤指测的的微循环量与健侧部位微循环量的差异,结果以%表示,数值越大表明二者差距越大。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运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s)表示,数据比较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局部血液微循环: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1 d的伤指与健侧局部微循环的差异值分别为(32.4±4.3)%、(41.3±5.2)%,术后2 d的局部血液微循环检测结果分别为(30.3±3.1)%、(35.4±3.4)%,术后4 d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5.3±2.3)%、(30.5±2.7)%,术后1周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4.4±1.2)%、(19.5±1.6)%。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4 d、1周的局部微循环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693、8.145、10.774、18.73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经皮氧分压: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 d的伤指经皮氧分压水平分别为(26.5±2.9)mm Hg、(22.1±3.0)mm Hg,术后2 d分别为(32.5±3.7)mm Hg、(25.2±3.3)mm Hg,术后4 d分别为(37.5 ±3.9)mm Hg、(31.6±3.6)mm Hg,术后1周分别为(45.0± 4.2)mm Hg、(39.3±4.0)mm Hg。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4 d、1周的伤指经皮氧分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749、10.820、8.169、7.22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断指再植术,指的是借助光学显微镜将不完全或完全断离的指体质量新接回到原位,让指体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指体成活,并能恢复一定的生理功能。断指再植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血管修复数量及质量,临床较为常用的断指吻合方法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剪开套接、血管移植、邻指血管转位几种[2-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了改良剪开套接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了传统的端端吻合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4 d、1周的伤指经皮氧分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皮氧分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这表明比起传统端端吻合法,改良血管套接法更能够有效改善伤指局部血液微循环,提高经皮氧分压,从而提高再植断指成活率[5]。

在改良血管套接法的临床应用中,仅需缝合4针,缝合针数较少,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各种非必要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疼痛,同时该方法的缝合难度较低,所以不容易发生对侧血管壁误缝,对指体的损伤较小,并且术中不会出现频繁牵张,所以吻合口一般不会发生痉挛[6]。由于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指体学血管的损伤较小,所以术后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较快,氧分压水平较高。

综上所述,在断指再植术中应用改良血管套接法,能有效促进术后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经皮氧分压,提高再植断指成活率,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1] 姜凯,焦鸿生,方光荣,等.单一修复动脉的指尖断指再植13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2):106-108.

[2] 喜占荣,彭鹏,张典颖,等.离断远端缺乏可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28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1):61-62.

[3] 余超群,黄东,邱斌,等.单侧指动脉结扎在无静脉可吻合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6(3):391-392.

[4] 庄加川,李敏姣,吴耿,等.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1):78-79.

[5] 曹松华,朱磊,许庆家,等.前臂腕掌侧H型浅静脉弓的解剖学观察及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1):41-43.

[6] 郑大伟,黎章灿,许立,等.Flow-through静脉皮瓣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1):25-28.

R658.1

B

1671-8194(2016)19-0084-02

猜你喜欢

断指氧分压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