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痞满验案一则

2016-01-29王孟雨,谢艳瑞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7期
关键词:痞满太冲疏肝理气



痞满验案一则

王孟雨谢艳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患者,女,52岁,2014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胸闷、心烦20余年,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20年前因与家人吵架生气至胸中憋闷,心烦,易怒,乏力,月经量时多时少,经血色暗,血块较多。其间一直就医,曾服用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人参归脾丸等治疗,效果时好时坏。近1月患者入睡困难,多梦,致胸闷、心烦症状加重,伴周身乏力。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刻诊:面色萎黄,情绪急躁,语音高亢,胸胁胀闷,眼圈发青,舌质红,苔薄白,有齿痕,脉弦细。

诊断:痞满(肝郁气滞证)。治则:疏肝理气、宽胸散瘀。取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内关、公孙、太冲。操作方法:①俯卧位针刺: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刺0.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②继以艾箱施灸:将6段2 cm的艾条一端点燃后,均匀放入艾灸箱(专利号:ZL200720092865.0)内,将艾灸箱平稳放在背部针刺部位施灸,用3~5块布覆盖灸箱顶部及箱体四周,防止烟雾溢出污染环境及热量散失。每次施灸40 min,温度控制在43℃左右,维持20 min,使艾灸的温热感向深部组织渗透,其间不行针。③艾灸结束后在其背部吸拔火罐,留罐10 min。④仰卧位针刺:内关、公孙、太冲针刺0.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上述治疗方法,每天1次,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心烦、胸闷、气堵症状减轻。又予上法加刺络放血,每周2次。2个疗程后,患者自述排气量明显增加,胸闷症状消失,心情舒畅,睡眠佳。

按: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痞满一词始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则生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伤寒论》则明确提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主要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引起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生。

本例患者由于恼怒、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发为痞满。如《景岳全书·痞满》言:“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取心俞养心安神;膈俞活血祛瘀;肝俞疏肝理气;脾俞、胃俞主运化、调理气血,恢复正常升降功能。配合艾灸,借其温热的物理作用行气和血、调整脏腑机体阴阳平衡;内关、公孙为八脉交会穴,分别通冲脉、阴维脉,《素问·骨空论》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难经·二十九难》云:“阴维为病苦心痛”,故二者合治“胃、心、胸”部位病症;太冲为肝经原穴,可疏肝解郁、理气行滞。配以拔罐放血,刺血祛瘀,使痞满之气更趋外泄。诸法合用,共奏宽胸散瘀、疏肝理气之功。

(收稿日期2015-10-04)

猜你喜欢

痞满太冲疏肝理气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春季护肝 按摩太冲
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乳腺结节41例临床观察
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疏肝和胃针法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肝胃不和型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针刺太冲太溪太自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