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奶牛真胃变位
2016-01-29程燕兵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局碧峰峡镇兽医站625000
程燕兵(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局碧峰峡镇兽医站,625000)
中西结合治疗奶牛真胃变位
程燕兵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局碧峰峡镇兽医站,625000)
奶牛真位变位是奶牛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自Begg(1953年)首次报道后,其后在不同相关刊物报道每年增多。因追求高效益产出的驱动,生产方式的改变,目前在我国各地去饲养的奶牛发病率也呈上升。本人从1993年至2015年以一个存栏100头的牛群统计,发病率在3% -5%之间。就该病造成的损失计算,一头奶牛从犊牛到头胎产仔,培育费用达7千元左右,如果再按正常使用年限5胎计算,总计奶损失为114375元。(估测按,每天产奶25Kg*5年*305天*3元/公斤奶价)。可见该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本人从事兽医临床工作20多年里,亲自诊治该病例102例。以手术整复,中西医结合术后护理。该手术成功率达84%,术后牛体恢复期大大缩短,能快速恢复奶产量达25-38Kg/天。现将该病的发病机理原因,临床与病理诊疗鉴别和个人体会报道于后。
1 病因与病理
真胃变位(有左侧移位和右侧移位),就是正常生理解剖位置发生了病理性位置改变,造成奶牛消化吸收障碍,真胃内分泌障碍,从而引起临床上低氯血症,低血钾症。病程长的继发性酮病。在不同的资料版本中,提到了很多发病因素。但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大多数病例与以下因素有关。
1.1发病因素相关性。
1.1.1发病与怀孕分娩有关。分娩前后都有发病,但产后1个月左右发病率达90%以上。孕期子宫扩大,迫使挤压瘤胃前移,孕体下沉的同时抬高瘤胃,而真胃正常解剖位置于剑状软骨部,腹中线稍偏右侧,前部于网胃下,瘤胃与网胃之间近腹壁处有一间隙。真胃后段连十二指肠,前端与瓣胃相连,其实形如一个游离袋状物,当真胃弛缓,(尤其采食过量玉米青贮后),真胃积气扩张时,受妊娠子宫挤压,它就向有空隙的地方延伸,当分娩后,牛体盆腔耻骨前沿空虚,瘤胃回沉,凡是被挤向左侧的真胃被隔阻,这样造成左侧移位病例增多。而在右侧因扩张的真胃被瘤胃向前挤向横膈膜处时,回位的瘤胃占据了空间,真胃夹于右腹肋与瘤胃之间,同时还压迫肝脏,造成胆汁分泌障碍。
1.1.2发病与精料辅料喂量有关。尤其玉米面类高淀粉料,酒糟类过量喂食。另外高酸度青贮料。在诊疗和反复性发生的病例中占8%以上有此病史。
1.1.3与高产奶牛产后亚健康状态有关,本人有八年在规模牛场工作经历,发现产仔后,产奶量迅速升高,消瘦快。出现过产后钙缺乏瘫倒不起,经治疗后恢复,又出现前胃弛缓症的牛,这类牛在40天左右发病率占10%。
1.1.4与低血钙,酮病有关。有研究报道,真胃移位牛,尿酮体检查95%呈阳性反应。且在50头左侧移位病牛中,有30头酮病牛,说明酮病是引起本病的必然结果。
1.1.5与胎次有关。在统计发病牛胎次中,发现头胎牛比例60%以上多与产仔后四天到一个月左右诊断出该病,萧定汉等报道产后1胎牛乳酮浓度高,而7-8胎后下降(1胎牛18头,8.23~4.63;7—8胎牛3头6.5~5.0用水杨醛比色法测定,单位:m g/dl.正常乳酮浓度为:5.45~2.6m g/dl)。
1.2发病机理与病理由大脑分出的迷走神经支配着前胃和真胃。当出现真胃变位时,整个胃都有轻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受瘤胃和腹壁长时间挤压的真胃,效应器功能受到抑制,延脑逆传导刺激也随之降低。进一步加重真胃弛缓。相对而言,多数左侧变位引起的消化道阻塞不是完全的。一定量的水,气体,食物能通过。所以临床见病牛有时干、时稀恶臭大便。(因代谢紊乱,粪滞留时间长)。而右侧变位时,主要是扩张的真胃挤向膈膜与网胃之间,夹于右腹壁。同时严重压迫肝脏。十二指肠的助消化酸性液不足。体液离子交换障碍。钾离子(K+)滞留于真胃,使真胃渗透压增高。氢.氯离子持续向真胃分泌,进一步引起体液电解质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破坏。机体出现“低血钾,低血氯和碱中毒”。在临床中,右侧变位牛一旦大便不通12小时左右不做手术,有因严重脱水,碱中毒而死的情况。而左侧变位则漫长可继发酮病,真胃溃疡,真胃粘连,腹膜炎。
2 临床症状
在诊疗的102例病例中,症见形如风寒感冒,低头耷耳,食欲不振,厌精料。仅食少许粗硬干草,眼凹下陷。鼻镜微湿润。或无汗,有时动则汗,但不成珠。有的空口咀嚼含白沫,病程长的吊肷倦怠,毛焦体瘦,被毛逆立。体温无常,或稍低。呼吸正常,心律有时浑浊,有点节律不齐。听叩诊,左侧倒数1—3肋间,肘关节水平线上1/3处,见胀气的真胃将肋骨抬起呈“扁平状”隆起。听叩诊处肋间间隙无瘤胃音(正常时能听到“雷鸣音”)叩击出现“空嗡音”。有时因瘤胃蠕动,真胃内气体通过液面时发出的“叮铃声”。犹如听到远处滚动钢管发出的声音,无规律,短粗。牛体移动时也能听到该音。右侧变位时,症状严重,眼球凹陷于眶内,无论补液多少无法改善,腹水增多,胃液增多。冲击腹下部,感到有液体震荡音。听诊,冲击更明显。有的牛卧地,痛苦呻吟症状明显。在病理上,主要是代谢性碱中毒。在听到钢管音的稍下部位穿刺抽取真胃液。呈褐色PH 2-3,无活动的纤毛虫。而瘤胃液PH 6-7之间,有原虫。
3 诊断与治疗
3.1诊断:据病史调查、易发群体、临床特征来诊断,如分娩发病,听叩诊(钢管音、空嗡音),有低血糖,低血钙。穿刺真胃测PH 2—3。鉴诊:酮病,创伤网胃炎--腹膜炎;迷走神经性消化障碍。与酮病区别,该病发于产后2—6周,外观无明显异常。糖、钙疗症状很快好转。喂丙二醇能明显增效。与创伤性网胃炎--腹膜炎区别,该病肘外展,肘肌震颤,牵动时怕下坡,转弯,呻吟,磨牙。有的体温升高。顶击剑状软骨部,牛痛而避开。心音浑浊,呈“拍水音”。瞬膜突出,呆滞,前胸水肿,用牛胃吸铁器投入胃中约十分钟左右能取出异物铁质。右侧行腹腔封闭疗症状后减轻。与迷走神经性消化障碍区别,该病与分娩无关。主要发生在妊娠和孕后期。孕体挤压腹腔胃肠引起,或腹底膈膜拉伤。见瘤胃显著膨大。移至骨盆皮入口处。直肠检查检有的瘤胃硬,有的积液多,有时像中暑一样呕吐草水。
3.2治疗:笔者诊断出的102头病例中,有14头病牛畜主,因各种原因不愿手术整复,争取保守疗。翻滚禁食,通泄,牵遛运动等。结果都不如意,而且3头牛恢复后再产仔后又复发。1993年至2015年12月间,本人与同事一共用手术整复疗法处置病例88头。手术后取中西医结合术后护理,成功率达84%。与北京农业大学齐长明教授报道,手术治愈率达86%接近。关于手术整复术,固定术是关键,而术后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让牛体尽快恢复体况,恢复生产性能,才是做手术的真正目标。
3.2.1.手术方法:手术通路,左侧变位时,左肷部常规手术法打开腹腔。打开腹腔后能摸到,或直接看到夹于瘤胃与腹肋间的膨大真胃大弯部,向上扩张部分。在右侧倒数3-4肋下缘,避开肋软骨,乳井静脉,脐后方向背向,旁开10-12cm地方,沿牛体纵向开一个长约1.5-2cm长的小口,以见到皮下肌肉为止。用两颗约8cm长的直针,各穿2 根10号固定线长约1.4m,作为固定真胃用。将穿好固定线的针沿右侧小切口一前一后,间隔1cm穿入腹腔,暂时不穿过腹腔。左侧术者将右手以上半握掌式,从左侧大创口伸入,并沿腹底伸向右侧小创口穿针位置,在右侧术者指引下,左侧术者将固定线针握于手内,分别拿出到左侧创口处。右侧留滞牵引线头,不能全拉出。
3.2.2真胃固定:两根固定线拉到左侧创口后,视真胃积气程度,张力大小,可以适当放气,以便将真胃牵出大固定结。一术者将真胃大弯处网膜、浆膜牵拉出一部分,另一术者将网膜、浆膜层按一定距离作袋状节结缝合后,两根线各做一个结。但两个节结间距离在4.5cm左右为好。以防整复后真胃出现扭转。做好两个结后将带针的一端线剪掉,结头留1cm即可。再看积气情况,如果张力大,不便于推送整复可再放气,越软越好。然后,左侧术者握住真胃向右侧推送,同时,右侧术者开始收拉固定线。当左侧术者指示真胃大“固定结”位置接触右侧腹壁时,右侧术者尽快在小切处将固定线收紧打个“三重结”。再消毒,缝合小切口,固定线包埋于皮肤、筋膜下,不再拆线起长期固定作用。左侧大创口消毒,清创后常规关闭腹腔,在关闭腹腔时投注入50g煎熟凉冷的菜油,拌入抗生素,以防腹膜炎、胃肠粘连。右侧变位时,手术通路在右肷部开大创口,小创口固定位置不变。整个操作技术要求,同左侧变位整复固定一样,唯有一点右侧变位时,真胃积液多,可抽放出积液再行整复固定。
3.3术后护理:
3.3.1西医:抗感染,镇痛,促进胃肠活动恢复。甲硝唑液100m l*8瓶,10%浓盐水400m l+10%糖酸钙30g+安乃近50m l+樟脑黄磺酸钠10m l+10%氯化钾2g静脉滴注;10%糖液500m l+ATP++肌苷+VC,静脉滴注。5%糖盐水250m l+氨苄西林钠25g。腹腔封闭疗,庆大霉素+普鲁卡因。上述药物组方,一天一次,连用三天。
3.3.2中药:“膈下逐瘀汤”+“归脾汤”或“归脾丸”。有风寒,表症时,先表里双解。如因牛体已虚弱,症见鼻汗时有时无,口角含白沫,舌色白.苔腻,津滑,低头耷耳,舌体皱缩,表现虚寒象。此时应先解表里,用药:荆芥50g、防风50g、苡仁40g、桂枝30g、苍术50g、枳壳60g、陈皮60g、乌梅50g、茯苓40g、六曲50g。腹水多时加厚朴、草蔻、炒白术、小茴香、车前子。
4 典型病例
2014年2月初雨城区碧峰峡镇三益村7组袁加华购回一头怀孕8个月的奶牛。饲养20多天后发现觅食越来越少,喜吃少许干草料,厌食精料,大便少,干黑。附有暗红色血块,血丝。精神倦怠,曾求诊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李英仑教授。李老师检查后,开了中药方,按心脾两虚症施治。服完3剂中药后该牛大便不见血,吃少量粗草,还是厌食精料。2月5日该牛产仔,产仔后乳房焉耷没有一滴奶,且胎衣不下。同行兽医李建华为其输液3天,抗感染。并于3天后手术剥离胎衣。第四天,该牛状况更差,饮食欲完全废绝。随后更换医生邀我诊治。2004年2月9日出诊,该牛一派寒象。呻吟蜷伏。强制赶起站立后测体温38.5°C。呼吸正常,心律节律不齐。口色青白,舌体萎缩,大便少、干。尿黄少。低头耷耳。听叩诊左右两侧腹部,肋间左侧“钢管音”、“空嗡音”。用“牛胃吸铁器”取铁。排除创伤网胃、腹膜炎。询问该牛购回的来历、过程,了解到该牛是购于雨城区中里镇卢XX的奶牛。原来该牛在怀孕5个月左右时,原畜主卢XX就请我诊断过,当时诊断为左侧变位、但未进一步治疗,没想到卢XX提前停奶,断精料,并通过牵遛等保守方式处置一段时间后将其出售。通过病史、临床检查诊断为真胃左侧变位。畜主同意手术治疗,不然亏损很大。于2004年2月10日手术。因该牛圈舍在一个水沟上建,又正值冬末初春寒冷时节,手术后,该牛外感风寒。加之该牛在怀5个月左右时就出现真胃变位,长期营养不足。手术中出现真胃与腹壁、瘤胃有局限粘连。抠出粘连物呈胶样数块。手术整复固定。西医输液3天。同时用3剂解表方。再用“膈下逐瘀汤”早上服1剂,“归脾丸”50g下午服1次,连续7天后,该牛精神振奋。耳鼻俱温,能正常觅食青草干草。磨牙呻吟减少。约40天左右,该牛由产前无一斤奶,增至每天约产25.5Kg奶。后来川农大李英仑老师还特地走访了该户了解治疗过程。
5 体会
5.1真胃移位是生产方式改变后,奶牛养殖中出现的近代疾病,在目前相关报道中,由于饲料调制不合理,品种改良高产化,产后奶牛45%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低血糖、低血钙、亚临床酮病。这可能是产后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高的原因。
5.2通过对88头真胃变位奶牛的手术整复和术后护理情况看,单纯西医术后护理,调查了23户畜主户,反映约术后2个多月左右奶量才能稳定在25-27 kg/天。而中、西结合护理疗的28户,在术后约40天左右,就能将产量由术前的0-10 Kg左右增加到25-30kg左右。在同等投放饲料6.5Kg左右/天。最高产一头手术牛,是雨城区中里镇复兴村李成文的,由术前15Kg,手术后40天左右,在投料4.5Kg/天情况下,产奶达37Kg。
5.3真胃变位是消化系统疾病,但更重要还是围产期代谢紊乱的继发病。此外,也是饲养中人为因素所致的疾病。比如产前、产后过食高浓度淀粉料,酸度过高的青贮料,质量差,木质化劣质草,产后子宫炎症并发。
5.4中西结合疗的作用,西药能及时解决抗感染,补充能量,维生素,调节体液平衡作用。中药能起标本同治的作用。“膈下逐瘀汤”由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丹皮、赤芍、乌药、元胡、香附、红花、枳壳、甘草组方。主要体现“理气散瘀,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一切腹痛、痛泻症。由于真胃变位牛多因精料摄入不足,营养缺乏,加之多为产后气血亏虚,多数表现心脾两虚症候。故用“归脾汤,归脾丸”两方搭配,补而不腻,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5.5在预防工作上,要加强能量、蛋白料配比搭配。在产仔后做好子宫炎、胎衣不下的及时治疗。牛场产后牛群,要做到监测亚健康的疾病—低血糖、低血钙、亚临床酮病。
S853.51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3-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