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寰枢椎断层摄影对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

2016-01-29赵明明刘福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8期
关键词:寰枢寰枢椎台面

赵明明刘福华

(1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江西 赣州 341000;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寰枢椎断层摄影对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

赵明明1刘福华2

(1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江西 赣州 341000;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 研究分析寰枢椎体层摄影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代替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34例寰枢椎张口位与断层摄影的影像特点。结果 34例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中有14例可显示普通张口位无法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结论 标准的摆位、精确地选定层面以及合适的摄影条件是显示寰枢关节形态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照方法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辐射量,减少漏诊的发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断层摄影;寰枢椎;儿童;诊断价值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日趋增加,这也就增加了对儿童颈椎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寰枢关节影像学检查的数量,如何更有效地对此病症做出最准确的诊断也就成了目前最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对寰枢椎的影像学检查普通使用寰枢椎张口位加颈椎侧位,或是CT平扫和MRI[1-3]。CT固然在对寰枢关节病变的诊断上有较高的价值,但辐射剂量较大。MRI又因其检查费用较高,难以使患者接受。普通平片张口位由于受到儿童发育及患儿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达到诊断要求。断层摄影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34例患儿,比较其寰枢张口位及断层摄影,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患儿,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6~13岁,平均7.9岁。6~7岁18例,8~13岁16例。两组的全部病例分别进行普通张口位摄片和断层摄影。断层摄像以耳屏尖后1 cm为体层层面。曝光角度为20°,6~7岁组所定层面距台面63~68 cm;8~13岁所定层面距台面70~75 cm。

1.2方法:检查设备:GE公司:Prestige VH+多功能数字化遥控R/F系统。AGFA公司:Scopix LR3300(激光相机)。AGFA公司:CLASSIC E.O.S(洗片机)。

2 结 果

6~7岁年龄组中有14例张口位影像显示不佳,占该组总数的78%(14/18),8~13岁年龄组中有2例张口位影像显示不佳,占该组总数的12.5%(2/16),而所有用断层方法获得的照片的影像质量均较好。

3 讨 论

3.1与成人相比,小儿上颈椎损伤病例总体较少,多见于外伤。但对无明显外伤的儿童自发性的寰枢椎脱位比较容易被忽视。往往造成误诊和漏诊[4]。近些年来,由于此病例数量的增加,也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所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极为重要。本院以断层摄影为主结合颈椎侧位摄影对儿童寰枢关节进行检查[5],效果甚佳。

3.2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需要经过开口位及侧位片检查,其具体测量标准为:①在影像显示的两侧块下角间做一连线并做这条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然后,在做枢椎上下中点的连线,此线与侧块下角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偏差不应超过2 mm。②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是否一致,注意两侧是否对称。正常2~4 mm[6]。③侧位片:A-O间距正常应<3 mm。根据Fielding和Hawkins分型[7],儿童寰枢椎半脱位可分为4型:1型:以齿状突为旋转轴心,横韧带完整,仅有寰枢椎侧向移位,无C1向前移位。2型:以一侧寰枢关节为旋转轴心,横韧带破裂,另一侧寰枢关节向前移位,旋转性移位且C1向前移位3~5 mm。3型:在2型的基础上C1向前移位,A-O间距>5 mm,另A-O间距为寰枢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状突前缘的距离。4型:一侧侧向后旋转性移位且伴有C1向后移位,通常合并齿状突发育不良或骨折。其中1、2型最为常见[8-9]。本组A-O间距,各年龄组均不超过2.5 mm,与国内外文献通常认定标准一致。但儿童齿突形态与成人不同,成人寰枢前弓后面正中有一弧形齿凹,可与乳突状齿突形成关节,而儿童齿突大多数呈锥形,无成人寰枢椎典型咬关系[10-11]。

3.3一张符合诊断要求的照片必须能清晰显示寰枢关节的关系。本组病例可以看出,在6~7岁年龄组中用张口位方法检查,其成功率较低,难以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原因在于6~7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骨骼发育还不完全[12-13]。在张口位摄影对,枕骨和门齿的高密度影与寰枢关节重叠,无法充分暴露齿状突和侧块。其次患儿较小及颈部疼痛,很难配合摆位。而断层摄影是摄取人体某一层组织影像的技术,因此解决了上述问题。

3.4正确地摆位是关键。患儿仰卧,双肩放平,头颅正中矢状面对准台面中线并垂直,听眶线重直台面,两耳屏尖与台面等距。鼻棘部为体表定位点,中心线对准体表定位点。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患者多以斜颈为主要症状。此时,我们应尽量保证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头可稍偏向一侧,但如果相差很多,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14]。

3.5标准的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照片中第二颈椎(枢椎)齿状突、环枕关节、上部颈椎及颧骨茎突均清晰显示。如出现齿状突、环枕关节显示不清楚,往往是由于取层不当所造成的。

以耳屏尖后1 cm为体层层面。成人寰枢椎断层摄影一般采取以此层面为中心层面,上、下间隔1 cm各取一层,共断摄三张。由于儿童寰枢椎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只要层面定准,只需断一层即可。这样即降低了机器的使用耗损也可使检查变得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它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被辐射剂量。这也是断层摄影技术运用于儿童寰枢推中最具有价值的一点。本组病例,6~7岁年龄组所定层面一般距离台面63~68 mm。8~13岁年龄组所定层面一般距离台面70~75 mm。

选择曝光角度。曝光角度是与层厚呈反比关系。曝光角度越大,照片显示层面越薄,曝光角度越小照片显示层面越厚。由于儿童寰枢椎发育尚未完全所以断层摄影曝光角度不宜过大。在成人寰枢椎断层摄影中,曝光角度一般选择40°。本组34个病例均选择20°,这样可以弥补定层偏差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再有就是当摄取图像时应选择实际大小、不经任何放大或缩小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寰枢椎断层摄影检查替代张口位可以提高成像质量,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1] 慕容洋洋,江山,阳杨.寰枢椎断层摄影对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价值与前瞻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8(3):161-163.

[2] 高俊,荣阳,荣根满,等.颈椎管狭窄的MRI表现与进展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42-43.

[3] 赖志军,贾宁阳.X线,多排螺旋CT及MRI在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70-72.

[4] 裴付来,吴苏稼.儿童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12(7):196-197.

[5] 刘晓岚.儿童寰枢椎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286-288.

[6] 刘康妍,王胜标.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J].广东医学,2012,16(23):93-94.

[7] Fielding JW,Hawkins RJ.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J].J Bone Joint Surg(Am),2013,95:37.

[8] 林虹,王德荣.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2):269-271.

[9] 荣阳,胡晓丹,荣根满,等.空洞性肺结核X线胸片的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78-82.

[10] 韩镜明,刘新,付桂兵,等.寰枢椎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17(19):593-594.

[11] 胡晓丹,荣阳,荣根满,等.劲椎椎体肿瘤影像学的鉴别价值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53-54.

[12] 曹振霖,钟世镇,徐达传.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299-301.

[13] 周清,荣阳,荣根满,等.颈椎病X线诊断价值与影像追踪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47-48.

[14] 郑伯禄,王沆.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3,22(2):473.

R816.92

B

1671-8194(2016)28-0126-02

猜你喜欢

寰枢寰枢椎台面
寰枢关节的解剖与功能研究
寰枢椎不稳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高频电液振动台用台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31例临床诊治观察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基于两台面计重设备的云计重平台方案设计
2016广总脊柱外科论坛暨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掠影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五)
寰枢椎脱位诊断与分型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