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

2016-01-29崔媛媛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辽宁大连1160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银屑病显著性

崔媛媛(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辽宁 大连 116021)

积极心理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

崔媛媛
(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 探析积极心理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参照组与治疗组,各组25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治疗组施行积极心理治疗,对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评分予以观察对比。结果 在抑郁、焦虑、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银屑病患者施行积极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行为,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银屑病;积极心理治疗;心理状况;行为

银屑病是一种较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具有顽固难治的特点,加之现今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导致很多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自虐、自杀等倾向[1]。积极心理治疗主要就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的心理治疗方法[2],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银屑病患者的研究,探析积极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予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参照组与治疗组,各组25例。参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0~62岁,平均(31.2±5.7)岁;病程0.3~12.8年,平均(5.0±1.1)年。治疗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31.9 ±5.6)岁;病程0.4~12.7年,平均(4.9±1.0)年。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存在比较意义。

1.2方法: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向患者说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让患者知道尽管疾病治愈难度较大,但可以生活自理,倘若治疗护理恰当,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②嘱咐患者食用富含蛋白的食物,禁止食用牛羊肉及辛辣刺激食物。③叮嘱患者经常开窗通风,并且穿着较为宽松的纯棉内衣,同时勤换勤洗[3]。④指导患者正确涂药,并且让患者予以掌握,服用阿维A胶囊的时候,注意多喝水。⑤积极鼓励与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时刻保持轻松、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加快患者康复。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施行积极心理治疗,主要分为以下阶段:①观察与保持距离阶段:在此阶段中,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医务人员引导患者在一定距离上看待自身病情,进而了解疾病。同时,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对待患者的态度与行为。②调查阶段: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调查,并且明确哪些因素是积极的,哪些因素是消极的。③处境鼓励阶段:在此阶段中,医务人员必须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与安慰,让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疾病,进而改变自身疾病的社会性,积极面对疾病。此外,向患者家属介绍银屑病的有关知识,消除患者家属的恐惧、歧视等心理,进而鼓励患者家属积极探视患者,给予患者一定的情感支持与照顾,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④重新评价阶段: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患者已经基本清楚银屑病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治疗,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家庭地位及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在积极心理治疗中,基本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每周2次,每次30~40 min,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3周心理干预。

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评分予以评估记录,通过比较,探析积极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抑郁、焦虑评估标准:采用国际公认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予以评估。50分为临界值,评分越低,状态越佳[4]。

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评估标准:采用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对患者予以评估,分值范围0~28分,评分越低,状态越佳[5]。

1.4统计学处理:将2组患者的观察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用(±s)的形式表示患者的抑郁、焦虑、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评分,并给予t值检验,若P<0.05,表示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比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经干预治疗,参照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44.7±5.0)分,焦虑评分为(42.8±4.7)分;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35.7±4.3)分,焦虑评分为(35.2±4.0)分。由此可知,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对比2组患者的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评分:经干预治疗,参照组患者的社会回避评分为(7.6±3.5)分,苦恼情绪评分为(8.0±3.7)分;治疗组患者的社会回避评分为(4.3±1.7)分,苦恼情绪评分为(5.0±2.4)分。由此可知,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症,此种病症患者不仅担心疾病的预后效果,还怕受到一定的歧视,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所以,在对此种病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不仅要给予合理的治疗,还要重视心理干预的施行,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银屑病患者施行积极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以此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勤洗内衣,并积极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提高家属及普通群众对银屑病的认知,减少歧视,以此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关文献研究[6-7]显示,对银屑病患者施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与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社会回避及苦恼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资料的研究结果非常相似,充分说明了积极心理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银屑病患者施行积极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行为,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1] 李金娜,高晓敏,王明旭,等.积极心理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69-671.

[2] 王聪敏,李海涛,余明莲,等.心理护理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2):138-139.

[3] 陈莉.银屑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 (4):2184.

[4] 周沂,陈金.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10):1745-1747.

[5] 王彬彬,王文文.心理护理干预缓解银屑病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评价[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3):225-227.

[6] 柏涌海,温海,吉莉,等.心理放松训练对银屑病患者的应激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4(3):145-150.

[7] 王玉萍.心理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74-775.

R758.63

B

1671-8194(2016)22-0169-02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银屑病显著性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医辨证论治联合308nm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与银屑病
关于论文统计学分析结果描述的规范:多组数据的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