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措施
2016-01-29刘书生彭书长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文│刘书生 彭书长(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措施
文│刘书生 彭书长(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近年来,提高种猪的生产繁殖性能一直是畜牧兽医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以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供参考。
一、保留多胎性能
调查发现,在农村散养户中,1头母猪一般养6~10年,窝产十几头仔猪,仔猪生长健壮,生病少;而大多数规模养猪场的母猪一般饲养3~4年后就基本淘汰了,淘汰率在30%以上,种猪饲养成本较高。笔者认为,只要母猪生产正常,可适当延长每胎产仔在8~10胎的母猪的饲养年限,理由是母猪体型大,采食量大,胃肠容积大,有怀多胎的机会;耐粗饲,饲料利用率高,有利于增加胎儿体重,提高初生重;抗病力强,通过母体免疫,有利于提高仔猪抵抗疾病的能力,不生病,长得快;母性强,护仔能力好,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哺乳前期仔猪成活率;产仔快,难产少,省事省力。因此,一个规模养猪场3~5岁产仔性能好的母猪比例应尽可能保持在30%以上。
二、选留优良品种
猪场在保证有正常生产性能的高产母猪的同时,必须选留一定数量的后备母猪群体做后盾,一般后备母猪群体保持在母猪总数的20%以上,确保在淘汰过程中种群数量不减,规模不降,防止集中引种、集中淘汰。后备母猪在选留时必须精挑细选,要求品种优良,体型完美,采食量好,抵抗力强,有利于发挥后备优势,降低淘汰率,提高母猪整体质量水平。选留后备母猪,以良杂母猪为佳。笔者认为,二元母猪饲养管理要求严格,并且发情不明显、配种难以掌握、受胎率低,而良杂母猪容易饲养、发情明显、配种受胎率高,更容易发挥母猪生产优势。
三、实施人工授精
目前,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不断普及,生猪大县都在实施良种精液补贴项目,并建立县级种公猪站,饲养品质优良的种公猪,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猪精液。因此,一般小规模猪场不提倡饲养种公猪,更不提倡自行采精开展人工授精。因为从种公猪站领取精液实施人工授精,一是精液品质有保证;二是成本低,每胎两份精液,除良种精液补贴外只需20元,每头母猪每年2.3窝,养殖场户只需支付46元;三是便于集中发情配种,提高母猪受孕率和产仔数;四是避免公母体型悬殊造成自然配种困难;五是公母不直接接触,减少疾病传播。
例如,一个200头的母猪场,自己开展人工授精,每年需饲养1~2头种公猪和配备一名专职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费用在5万元左右,主要费用包括购买1头种公猪大约需要4000元左右,利用三年,每年折合1000多元,另加饲养成本3000多元,1头种公猪年总费用在4000元以上。如在种公猪站取精液,仅需2万余元,若有良种补贴,只需1万余元。相比之下,更加经济实惠,风险也较低。
四、淘汰劣质母猪
母猪的饲料费用成本约占总饲养成本的70%以上,而1头空怀母猪一年的饲养成本是非常惊人的,以2.5千克/天饲料量计算,按3元/千克饲料价格,那么1头空怀母猪每天的饲料成本为7.5元,一年则为2737.5元,加上其他费用,1头空怀母猪的年饲养成本超过3000元,所以养殖场应及时淘汰产能低下的劣质母猪。淘汰劣质母猪可依据的判定方法如下:经产母猪配种2次以上返情的;断奶后14天不发情的;配种后20天左右不出现返情,在45天以后妊娠检查时发现空怀的;配种后45天逐渐消瘦的;出现脱肛、子宫脱的;发生跛行、瘫痪等疾病的;两次分娩仔猪数少于8头的;饲养年限超过5年的。
五、及时销售猪群
由于生猪价格的波动,一些猪场出现生产周转困难。价格低迷时,仔猪或育肥猪不能及时销售,保育舍、育肥舍不能及时空栏,哺乳仔猪不能按时断奶,导致产房拥挤,临产母猪不能及时进入产房,使其在母猪舍生产,造成大批仔猪死亡,损失很大。每个猪场规划建设时,都是按照计划的生产周期进行的,猪场一旦建成,所有设施设备及其各个饲养阶段场房已经固定,不能轻易改变,因此猪场生产要良性发展,就需要按照既定生产周期进行生产、转群,及时销售仔猪和育肥猪,尽可能不打乱既定的猪群结构和生产周期,减少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