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2016-01-29肖湘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谢华梅湖南博海牧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文│肖湘(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谢华梅(湖南博海牧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省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介绍
文│肖湘(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谢华梅(湖南博海牧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稻田生态养殖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利用稻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实现水稻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资源互补,通过“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能改善南方稻区农业生态环境,发挥虾、蟹、鱼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以提高稻田产出率、保持稻田良性生态循环,是湖南省走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状
1.地域优势突出。由于稻田生态养殖适用于广大的南方水网稻区,因此目前主要在湖南、安徽、四川、云南等省推广应用。湖南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纵贯全省,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全省有耕地总资源878万公顷,其中宜鱼稻田面积达1300万亩,推广稻田生态养殖优势明显。
2.种养规模逐步扩大。湖南积极探索通过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产业扶贫,在湘西、湘南地区主推以养殖鲫鱼、鲤鱼为主的稻——鱼模式和稻——鳅、稻——鳖等模式,洞庭湖区重点发展稻——虾、稻——蟹、稻——鳖等模式。截至目前,湖南稻田养殖合计面积为355050公顷(其中:稻田养成鱼面积241277公顷;稻田养成鱼种面积113773公顷),是全国稻田养殖合计面积最多的省,也是全国稻田养鱼种最多的省。
根据湖南省出台的《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预计全省创建稻渔品牌10个以上,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0个以上;稻田综合种养的稻谷和水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绩效达到亩产稻谷500千克以上,亩增水产品100千克,亩增效益1000元以上。当前形势下,各市县继续大力推广稻田种养,汝城县以点带面,大力推广稻田养鱼,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发展稻田养鱼5000亩以上。新化县出台《关于明确新化县2015年度“百、千、万”重点产业扶贫工程稻田头养鱼示范村的通知》,发展模式化稻田养鱼3万亩。凤凰县以“稻花鱼养殖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稻田养鱼,该项目将连续实施5年,建设规模5500亩。
3.经济效益明显。近年来,该省充分利用稻田及水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发展了稻——蟹、稻——鳖、稻——虾、稻——鱼、稻——鳅、稻——蛙等稻鱼共生模式,农户普遍亩增收2000元左右。洞庭湖区的“稻虾共生”总面积突破10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县、沅江、大通湖、临湘等县(市、区)。从湖区大面积来看,每亩稻田套养的小龙虾,增收不低于3000元。桂东县计划发展到2019年全县实现面积达到一万亩、使4000户贫困户脱贫。衡东县在21个乡镇29个村开展稻田综合种养试点,全县推广面积达800亩。新化县根据走访的农户情况统计,稻谷产量约500千克/亩,田鱼产量约45千克/亩,亩产值3800元左右。
2015年湖南省出台《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提出2016年开展稻田综合种养精准扶贫试点,并逐步在全省推广,支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增加稻田综合种养300万亩,其中100万亩专门用于扶持50万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想路径。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顶层规划。在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初期主要以农户散户自发种养开始,稻田养殖面积大多在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因为缺乏组织性和协作性,对稻田养殖的管理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的空间规划与科学的顶层发展规划,使得稻田种养虽然四处开花,但是普遍未能集中连片,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解决稻田中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防逃、防化肥、农药污染、防盗、水质管理以及稻田的排灌水以及病虫害的群防群控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影响稻田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不利于提升农业大生产的效率。
2.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现阶段的稻田生态养殖推广主要在偏远农村地区开展,甚至在部分地区的种养主体侧重于需精准扶贫的对象,而这些人群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仅仅依靠传统的种植、养殖经验在开展稻田生态养殖。由于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具有交叉学科性质,要求对水产品的生活习性及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等问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这往往是这些人群所缺乏的,由此限制了稻田生态养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由于地方县乡一级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经费有限、人手缺乏,导致技术培训和服务滞后,使得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服务跟不上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对广大从业者开展系统性的培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稻田生态养殖的推广发展。
3.种养产业化程度低。新型的稻田生态养殖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稻田养殖而言,由比较注重生产技术环节转变为“种、养、加、销”多环节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提升经济效益,有利于稻田产业化经营和产品品牌形象的提升,也能进一步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的效益。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从业者偏重于“种”和“养”两个环节,忽视“加”和“销”环节的深度发展。在农村市场体系中,基础设施落后,散乱的发展方式,阻碍了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由于缺乏正确的市场判断能力,农户抗风险能力低,易受市场行情波动的打击,同时多数养殖户缺乏塑造产品品牌的认识,无法深挖稻田生态养殖的深层次经济效益。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稻田生态养殖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根据区域特点做好稻田生态养殖模式的产业发展规划,在水资源良好、土壤肥沃的集中连片水稻高产区,可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通过区域资源的优势互补,以点带面使各个区域都能把特色展现出来,促进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农民参股、租赁、托管等稻田流转机制的创新,推动稻田养殖连片开发,规模化生产,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形成科学布局、环境互助、功能互补的区域规划。尤其应注重培育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主体,逐步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专业化,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政府主导下,从农业政策与农补资金两方面着手加大对稻田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应制定扶持稻田养殖的相关政策,包括免征特产税、提高稻田工程补助金额和覆盖范围等方式,把稻田综合种养列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将稻田综合种养纳入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把发展稻田养殖生产同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同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同建设“菜篮子”工程结合起来,促进稻田生态养殖的快速发展。
2.展开培训,提升服务。针对当前稻田生态养殖农户文化素养与专业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要加大对“稻田工程化种养”“稻田高效生态农业”等新技术的宣传推广,有针对性的发放宣传资料,同时自上而下层层开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尤其要特别重视技术骨干和技术指导人员的培养,培养一大批稻田种养专业户和乡、村渔技员。让懂技术的人员参与实际的运作,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问题,根据发展情况,总结出新技术,并对农户进行指导推广,产生更大的效益。
要更加注重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各县、乡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开展责任分片、定点联系,提供技术服务,在种养户中要通过树立标杆、重点扶持、典型示范的方式,以点带面,帮助农民搞好稻田养鱼工程建设,抓好苗种的生产和供应,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积极帮助农户解决农需物资的供应;积极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组织水产品销售,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
3.产业经营,深挖潜力。现代稻田生态养殖的发展,必须是产加销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没有整体发展,就没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也就没有现代种养业的旺盛生命力。要加快建立从生产到流通再到市场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成立稻田生态养殖专业协会,做大做强专业的销售队伍;要制定稻田生态养殖的地方标准,推动无公害稻田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稻田生态养殖的产业链条延长;要以生产名特优新品种为主,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从单纯的“稻鱼共生”发展为“渔稻禽、渔稻菜、渔稻藕”相结合的互利共生综合生态养殖系统;要依托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等形式提升企业规模,围绕省内地域优势明显、市场影响力较大的河蟹、黄鳝等名优品种,提升知名产品品牌培育力度,注册商标,做强品牌。
点评:文章介绍了稻田生态养殖在湖南发展的突出地域优势、规模发展趋势和经济效益情况,分析了湖南稻田生态养殖在顶层规划、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在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利政策下实现稻田生态养殖的健康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作为新型农业发展的重头戏,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以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为契机,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动农民从业活跃起来,农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村资源调动起来,农民收入增加起来,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产业精准扶贫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