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起搏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2016-01-29王力王传合孙志军
王力 王传合 孙志军
不同部位起搏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王力 王传合 孙志军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12个月,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关于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用RevMan4.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395篇,最终纳入10篇;均研究报告了术后左射血分数(LVEF),各研究具有高度异质性(I2=77.3%,P<0.01);Meta分析结果示:WMD的95%CI在无效竖线的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2;95%CI:1.54,5.30;P=0.0004<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12个月,在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同步性方面,右室间隔部起搏均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起搏器;心功能;Meta分析
本文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探讨右室间隔部起搏及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以right ventricular,apex,pacing为自由词方式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 数据库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以右室、(间隔或流出道)、心尖、起搏等检索词分别以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
1.2 文献质量及发表偏倚的评估 由两名评价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根据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在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等方面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4~7分视为高质量文献,1~3分为低质量文献。发表偏倚可用漏斗图识别,当存在发表偏倚时,会导致漏斗图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Meta分析计算出的合并效应量倾向于高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1.3 数据提取 提取资料包括:①一般资料:第一作者的姓名、随机方法、盲法、样本量、基线特征、干预措施、随访期限、失访人数;②主要结局指标:LVEF;③次要结局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间及心室内同步性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文为计量资料的Meta分析,选择加权均数差为合并统计量,各效应量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若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5,可认为对某一评价指标而言多个同类研究具有同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合并;当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5,则认为就此评价指标而言各项研究结果具有异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合并。I2是用于衡量多个研究结果间异质程度大小的指标:当I2=0时,表明研究间的变异仅由抽样误差引起;当I2<0.25时,则认为存在轻度异质性;当I2为0.25~0.50时,则认为存在中度异质性;当I2>研究论文0.50时,将被认为存在高度异质性。
2 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395篇,根据题目及摘要排除252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33篇,最终纳入10篇[1-10],819例患者。10个研究报告了术后LVEF,各研究具有高度异质性(I2=77.3%,P<0.01);Meta分析结果示:WMD的95%CI在无效竖线的右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2;95%CI:1.54,5.30;P=0.0004<0.05]。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发现:右室起搏器植入后能导致心室不同步收缩,长期的心室不同步收缩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一般在6个月后逐渐出现LVEF下降,且心尖部起搏对此影响更大。在心室重塑方面,本文尚未观察到确切的结果,但根据现有的研究,初步估计两种起搏方式都会导致心室重塑,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右室间隔起搏导致心力衰竭时间要长于心尖部起搏,这一点需要对右室间隔起搏随访更长时间来明确。本研究不足之处是纳入文献质量欠佳,样本量较少。
综上所述,右室间隔部起搏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近生理状态心室激动及收缩的同步性,起搏安全可靠,从对左室心功能影响来看,是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更理想的起搏方式。
[1]Wang F,Shi H,Sun Y,et al.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pacing induces less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in the left ventricle compared with apical pacing.Europace,2012,volume 14(3):351-357.
[2]Cano O,Osca J,Sancho MJ.Comparison of effectiveness of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versus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05(10):1426-32.
[3]Panayota F,Dionyssios L,Katerina F,et al.Long-Term nonoutflow septal versus apical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relation to 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Pacing &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Pace,2009,32(3):354-362.
[4]陈若菡.生理性起搏-起搏部位和起搏方式的临床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5]郝静.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对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7.
[6]刘庆军,钱剑峰,刘峰,等.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重构及脑钠肽的影响.中国综合临床,2010,26(7):701-703.
[7]石泉.右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研究.南昌大学医学院,2009.
[8]田新涛,王旭,章蓉,等.起搏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4):316-319.
[9]宿燕岗,巩雪,王蔚,等.电极导线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随访观察.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 (4):298-302.
[10]周妍,郭航远,裘宇芳,等.右心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6):411-4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73
2015-09-15]
116033 大连中心医院心内科(王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王传合 孙志军)
孙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