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脑梗死

冯 淼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

冯 淼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3),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死;偏瘫失语;应用效果

脑梗死是指患者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最终导致患者的脑组织软化或者坏死[1]。脑梗死是临床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在治疗后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2]。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共选取85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观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3),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在(65.7±1.3)岁,干预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在(70.3±1.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用药指导等;干预组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①偏瘫护理:医护人员予以患者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协助患者翻身,促进血液的循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度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搀扶患者站立、行走等,同时予以患者针灸和推拿治疗。②失语护理:为了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吞咽和咀嚼等动作,同时教患者简单的音、词、句等,反复训练,直到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自行穿衣、进食等,根据患者的兴趣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情。④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病情,多关心、体贴患者,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并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告知患者要树立信心,配合治疗,缓解患者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应用早期护理干预于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评价标准: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用Fugl-Meyer评定,判定标准为: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越好。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表进行判定,标准为:总分为60分,分数越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越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判定标准为: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本次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3.2±6.4)分、(53.2± 6.4)分、(44.5±3.7)分,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44.1±5.8)分、(52.7±5.6)分、(45.3 ±4.1)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50.8±2.1)分、(46.1±2.3)分、(51.8±2.5)分,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56.4±1.1)分、(40.2±1.4)分、(57.4±1.2)分,组间比较,(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日益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良好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恢复。由于脑梗死的病程长,致死率高,恢复慢,因此,在治疗中患者会出现悲观、烦躁等不良心理,予以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控制患者的病情,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予以早期干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偏瘫的护理、失语护理、日常生活能力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型指标评分比较(P >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玉玲,谢萍.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731-732.

[2] 丁瑛瑛.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201-202.

[3] 柯向霖.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2):236-237.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74-01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