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2016-01-29张金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

张金波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张金波

(吉林省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炎不同时期的心理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均明显改善,且患者的遵医依从率也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 依据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不同时期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发的肝损害,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肝脏炎症、坏死。该病症的病程较长且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1],上述消极心理会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将以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病毒性肝炎不同时期的心理及心理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为(34.4±2.1)岁。

1.2 方法:依据临床的治疗进程可将病毒性肝炎的治护的进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时期:①否定期(该时期是患者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患者时,患者多以否定态度面对诊断结果)。②惧怕期(该时期患者已经接受自己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事实,此时期患者的情绪波动最为明显,患者多会出现恐惧、暴躁、焦虑,不愿与人沟通以及惧怕等情绪表现。③医患合作期(该时期患者往往恐惧、焦虑的情绪渐消,患者开始配合相关诊疗工作)。④患者及家属期望期(该时期患者的病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进入恢复期,在这一时期,患者较易出现懈怠心理,从而导致病情反复后出现后遗症)。依据上述不同时期,患者心理表现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如下:

①否定期心理护理:在否定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促使患者接受病情诊断结果,帮助患者尽快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②惧怕期:该时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应侧重于对患者心理压力的纾解上,多关心患者,并帮助患者解决治疗期间的各类问题,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解释进行隔离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目的,消除患者的孤独、不安心理,除此之外也要对患者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以及预后调养,肝炎是可以治愈的,以此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性。③医患合作期:在这一时期,多数患者的恐惧、抵触心理已经消除,医患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其开始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工作。因此在此时期,护理人员要在不影响到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促使患者建立彻底治愈疾病的信念,以防患者因彻底治愈的信心消失而产生拒绝治疗或自杀等不良行为。另外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语言对患者形成影响,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失当语言。④患者及家属期望期:在此时期因病情好转的因素,患者较易出现疏忽,且此时期患者虽情绪乐观,但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总结治疗的经验,以此坚定患者主动同疾病斗争的决心,促使患者病情进一步稳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争取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为(47.1±3.7)分,抑郁评分结果为(45.6±3.9)分,遵医依从率为62.0%(31/50);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为(37.8±2.1)分;抑郁评分结果为(38.2±2.3)分,遵医依从率为94.0%(47/50)。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上述指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较为复杂,且发病率较高[2]。病毒性肝炎依据病原体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除上述5种肝炎类型以外,还有一种庚型病毒性肝炎,但临床较为少见。

在本次研究中对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不同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的就医依从率、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均明显优于护理前。该项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刘秀华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依据病程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相似性[3]。

综上所述,依据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就医依从率,并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战丽莹,薛翠萍,刘金英.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4(3):210.

[2] 孙秀峰.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65-266.

[3] 刘秀华.病毒性肝炎不同时期的心理及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4,23(7):1437-143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1-0272-01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心理护理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