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钢采用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2016-01-29李鹏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施术正骨宫廷

李鹏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21)



刘钢采用宫廷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李鹏超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21)

刘钢;宫廷正骨;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钢教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医正骨术宫廷正骨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吴定寰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骨伤科研究室主任。在治疗骨折、筋伤、颈腰椎疾病等方面,刘钢教授坚持以宫廷正骨“轻、柔、透、巧”的手法治疗为主,骨科熥药等中药药物治疗为辅,佐之以元书纸排子等中医器具,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有幸自2009年起师从刘钢教授,学习宫廷正骨术,获益匪浅。现对刘钢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特点谈一点粗浅体会如下。

辨证思路和治疗原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发病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该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1.辨证思路。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范畴。《备急千金要方》载:“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四曰暨腰,坠堕伤腰,是以腰痛。五曰取寒眠地,为地气所伤,是以腰痛。痛下止,引牵腰脊,皆痛。”这些论述较全面地概括了腰痛病的病因病机,形象而具体地论述肾脏功能与外邪侵入、劳损外伤在腰痛病发病中的关系。刘钢教授同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本虚标实,内外因合而为病。人体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腰痛病之内因,属本虚;感受寒湿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过度劳累为本病之外因,属标实。

2.治疗原则。刘钢教授遵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继承和发扬了上驷院绰班处(清代特有的负责宫廷内各类跌打损伤医治的机构)“知详备细、心慈术狠”的施术要旨和“轻、柔、透、巧”的手法特点,制定了以证分型,按型施术的治疗原则。以证分型体现为临证时,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三型:①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为血瘀气滞型。②腰腿酸痛,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形羸气短,肌肉瘦削,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肝肾亏虚型。③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舌淡苔白滑,脉沉紧,为寒湿痹阻型。按型施术则是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制定各异的治疗方案。

诊疗手法

1.检查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立其旁,施以“摸法”及“按压法”,并拢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由上至下捋按患者棘突,了解患者腰椎生理曲度、腰椎序列形态有无异常及压痛点位置,再由腰椎棘突向两侧旁开0.5 cm处自上而下逐一按压,根据患者体质,力度由轻到重,判断患处是否有肌肉痉挛、僵硬,有无条索、筋结等软组织变化及下肢放射部位,以了解病变部位和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确定手法类型、力度及方向。

2.治疗手法。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术者站立其旁,以一手手掌自腰背部起先沿脊柱一侧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点、按、揉,至承扶穴后更换为拿捏手法,过委中,下至承山穴。两侧交替施术3~5次。再用双手拇指置于第12胸椎棘突一侧,沿夹脊穴由上至下点、按、压,直至骶部八髎穴为止。同法操作对侧,反复3~5次。施术过程中,对筋结或条索等部位,重点进行点按和弹拨。①血瘀气滞型:治以理气、活血、止痛为主;手法治疗以点按法为主,配合按揉法放松肌肉紧张和痉挛,在气血瘀滞最明显处重点点按治疗,充分做到松解疏散。②寒湿痹阻型:治疗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络为主;手法治疗以按揉法为主,配合点按法理气散寒、温通经络,充分做到温经散寒。③肝肾亏虚型:治以补益肝肾、养血通脉为主;手法以揉法为主,力度不宜过大,时间要较长,放松局部肌肉。

第二步,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放置于健侧下肢小腿上。术者站立于患者面侧,一侧肘部顶住患者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前方,同时拉肩向前,推髂骨向后,使腰部旋转,此时需适当持续用力对抗患者腰部力量,待其放弃对抗,完全放松后突然发力,有时可听见或感到弹响。随后患者俯卧,术者一手按住腰部,另一侧用前臂抱住患者双侧膝部,使下肢尽量后伸,两手配合,一手向下按压患者腰骶部,另一手托起患者双下肢向上用力,一起一伏,同时用力,反复操作3~5次。腰部侧扳及抱腿按腰旨在纠正腰椎小关节错缝,利用杠杆原理,减轻或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第三步,腰部牵抖法。患者俯卧位,一助手牵病人腋下,医生双手握患者踝部,向上提并向后牵拉连续动作,使患者腰部处于不断被牵抖的状态。然后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置于患者腰骶部,反复推摇、压晃,使腰骶部左右摆动,幅度由小到大,充分放松腰部肌肉。本法放松肌肉,缓解症状,消除手法反应。

总结

刘钢教授秉承了吴定寰教授宫廷正骨“知详备细、心慈术狠”的施术要旨和“轻、柔、透、巧”的手法特点,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刘钢教授强调:“知详”是指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和西医学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相结合,详细地了解损伤的具体部位、性质、变化等,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间盘部位和病变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备细”则是在知详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方案制定,对拟施手法的力度、方向要胸有成竹,拟用的药物、器具要仔细准备,放在手边,从而保证手法治疗的准确实施,提高疗效。所谓“心慈术狠”,就是要充分估计到患者对所施手法的各种反应,施术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尽量使患者少受或不受痛苦。一旦施术,要大胆、准确、迅速、彻底。

对于“轻、柔、透、巧”,刘钢教授也提出了更深一层的见解。轻,并非一味追求动作轻、不用重手法,而是不拘泥于轻手法,注重轻重手法的转换,从开始到结束的次序是由轻到重,再从重到轻,特别是一些对疼痛比较敏感的筋节、条索等部位,要做到由轻到重的过程延长,使病人适应,减轻疼痛。而重手法的作用时间要短,这就使得病人没有感到明显的疼痛。力量的抬升段比较长,而平台期很短,病人的疼痛反射一直未形成。柔,是手法用力柔和,强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手法的力量更应注重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型及病变程度等,结合医生自身功力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透,就是手法的力量要直达病处,并且持续,使每一种手法都达到治疗的目的。巧,是利用医生娴熟的技术,医患之间相互配合,用最小的气力、最简便的手法,达到治疗的效果。施用腰部侧扳等手法时,动作要流畅自然,发力透彻,一气呵成,切不可盲目追求关节弹响,同时应与病人的呼吸保持同步,既省力,又避免了患者抵抗而产生的疼痛。

在整体施术过程中,刘钢教授强调“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施术者要精神集中,用“手”去体会病患损伤的情况,用“心”指导双手施术,以达到治疗目的。

2015-12-28)

猜你喜欢

施术正骨宫廷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以石养腧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宫廷古法白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