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青山运用“三才法”治疗呃逆临床经验※

2016-01-29陈春海孙嘉逸刘春禹通讯作者陈新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
关键词:涌泉胃气三焦

陈春海 周 翔 孙嘉逸 张 楚 刘 春 刘春禹 通讯作者:陈新华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2.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纪青山运用“三才法”治疗呃逆临床经验※

陈春海1周 翔2孙嘉逸2张 楚2刘 春1刘春禹1通讯作者:陈新华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2.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纪青山;呃逆;三才法

纪青山教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纪青山教授年过七旬,学验俱丰,现已从事医疗、教学工作51年,临证之时必切脉观舌,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且强调腧穴的特异性与不同针法的配合应用。纪青山教授在急症胃痛的治疗中认为,急症胃痛多以胃气中阻,不通则痛,采用郄募配穴法通胃气止痛,临床疗效满意。笔者有幸跟随纪青山教授学习,收获良多。纪青山教授在临床上运用“三才法”治疗呃逆,方法独特,效果显著。现将其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治病求因,位在三焦

呃逆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病位多在膈,其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所致。《景岳全书·呃逆》云:“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进一步强调呃逆的病机在于气机上逆。呃逆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此病虚实之别主要在于呃逆声高低,发作频次。虚证可见呃逆间歇,声低气短;实证可见呃逆频作,声高气粗。

《难经·三十一难》中提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说明三焦为气之道。纪青山教授认为,呃逆之病不单单是中焦胃气上逆所致,亦与上焦心肺、下焦肝肾有关。心肺居于上,其性为阳,宜降;肝肾居于下,其性为阴,宜升;脾胃居于中,升清降浊,如此“而成地天交之泰矣”[1]。纪青山教授认为,三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主气之升降出入,三焦各部发生病变,都可相互影响。如《伤寒论·平脉法》中提到:“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医方考》云:“下焦呃逆其声长,虚邪相搏也。”由此可见,呃逆不仅只是中焦气逆,也与上焦、下焦有关。

取穴精炼,义在三才

笔者在侍诊时,纪青山教授反复提到《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癫马乱跑,不独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如果取穴正确,将事半功倍。纪青山教授认为,治疗需从整体出发,切不可只看到疾病所发生的局部。在针刺呃逆取穴的过程中,纪青山教授尤其重视天地人三才,兼顾上中下三焦。常用穴位以涌泉、百会、膻中为主,辅以太冲、内关、足三里。

三才穴首见于窦汉卿的《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元·王国瑞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注道:“百会在顶,应天主乎气;涌泉在足底,应地主乎精;璇玑在胸,应人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应乎三才者也。”纪青山教授改璇玑为膻中,义在调气,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又因二穴同在胸中,同为任脉之穴,又处肺系之上,取之能泻有余之气,通滞祛瘀,解郁宽胸。此三穴分在上中下三部,百会居于巅顶,为人的最高处,各经上传的阳气汇集于此,取百会意在统领全局。涌泉居于人之最低处,受以万物生发之地气。涌泉为肾经腧穴,肾主纳气,取涌泉穴,引气下行[2]。三穴同取,布穴合理,阴阳相应,共调人体之气机、阴阳。太冲、内关、足三里佐之以三焦,三焦主气机之升降出入,三焦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太冲为肝经之原穴,为肝之原气留止之处,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其经脉布两胁,贯膈入腹。太冲有疏肝调气、平冲降逆之功(病在上,取之下);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心包起于胸中,系于心包,向下过横膈膜,从胸至腹,联络上、中、下三焦。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

针刺之时,守神调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守神的“守”字意谓掌管、控制。守神的实质就是医生用自己的神与患者的神发生感应,并主动对这一过程实施控制的治疗方法[3]。纪青山教授一直主张医者需在患者精神集中后方可针刺。在呃逆的治疗中,守神为前提,调气为基础。纪青山教授认为,呃逆虽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与肺的关系却是极其密切的。从经脉循行来看,肺经“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也就是说,肺胃分居膈之上下,如肺胃之气失于和降,则膈间气机不畅,发为呃逆。所以,《内经》有取嚏宣肺治疗呃逆的方法。从肺的功能上看,肺主气、司呼吸,“诸气皆属于肺”,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针刺得气后,让患者随其口令做深而长的呼吸,同时配合捻转补泻法,患者呼气时用捻转补法,吸气时用捻转泻法,此为泻法。通过如此反复地做深长呼吸,配合针灸补泻自主地调节呼吸。此病主要由气机逆乱所致,故施治时应以疏调气机为主,气调则呃止。纪青山教授曾形象地将治疗呃逆比拟为治理洪水,切不可效仿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应学习大禹治水,以“疏”为法,疏通河道,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以解决水患。同样在治疗呃逆时,气机逆乱,升降出入失调,切不可以补行之,补法则令气更无处可去,加重气机逆乱。我们治疗时应以疏导为主,故针刺时采取泻法,以泻代疏,疏调气机,令之通达。

验案举例

患者,女,52岁,2014年9月10日初诊。主诉:打嗝30 d。病史:3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性打嗝,喉间呃呃连声,声音高亢,不能自制,胃痛反酸,胸胁饱满,寝食难安,大便差,睡眠欠佳。遂至外院诊治,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数日后,效果不佳,后转至纪青山教授门诊处就诊。平素易怒,性格急躁。刻下症见:面色赤红,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自觉喉间有痰,胸胁胀闷,喘促,头晕怕冷,苔白腻,舌下瘀络明显,脉弦滑。中医诊断:呃逆(实证:肝气犯胃);西医诊断:膈肌痉挛。治则:疏肝理气,行气止呃。治疗方法:针刺取穴百会、膻中、涌泉、内关(双)、太冲(双)、足三里(双)。操作:常规消毒,用0.35 mm×40 mm毫针,针刺后行呼吸泻法,嘱患者口吸鼻呼,自然呼吸,留针30 min,其间行针2次。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5次后,患者呃逆声音明显减轻,嘱患者回家后调畅情绪,勿食辛辣、寒凉之品。1周后随访,患者呃逆痊愈,且情绪烦躁也明显好转。

小结

呃逆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针灸治疗呃逆具有见效快、无危险、副作用小等其他疗法所不具备的优势。纪青山教授所提倡的“三才法”治疗呃逆,无疑给了我们启示。在治疗疾病时,不能仅着眼于病所的局部,应放眼全局。中医的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针灸治疗时同样不能忽略。纪青山教授“三才法”治疗呃逆的经验在临床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闻斐斐,李振华.呃逆病因病机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6(7):529-530.

[2]刘陆伟,陈以国.古代“三才观”对针灸学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0,25(2):209-210.

[3]卓廉士.感应、治神与针刺守神[J].中国针灸,2007,27(5):383-385.

纪青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2014-ZD10)

2015-10-26)

猜你喜欢

涌泉胃气三焦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涌泉村(组诗)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