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西吉县草畜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探讨

2016-01-29李忠杰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吉县草畜宁夏

李忠杰

(宁夏西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西吉 756299)



宁夏西吉县草畜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探讨

李忠杰

(宁夏西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西吉 756299)

本文通过对宁夏西吉县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草畜产业精准扶贫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四条发展路径:即“肉牛+马铃薯+X、黑山羊+马铃薯+X、珍珠鸡+马铃薯+X、肉驴+马铃薯+X”。并探讨出了“托管代养、赊销订单、全赠半返、代耕代管、龙头带动、自建自营、红利反哺、院地共建、科技引领、能人带动十种发展模式”,用于指导同类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

草畜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探讨

1 发展现状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是革命老区、宁夏人口第一大县,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2015年底确定精准扶贫人数10.58万人,占宁夏全区精准扶贫人数58万人的18.24%。现辖3镇16乡,296个行政村,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回族29.4万人,分别占89.6%和57.8%。全县总面积3 130 km2,耕地11.6万hm2,主要有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三个地貌类型,海拔1 688~2 633 m,年日照时数2 322 h,年均气温5.3℃,年均降水400 mm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95 m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西吉县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天下,曾被联合国确定为“不宜人类生存地区”。多年来,西吉的发展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经过“三西”建设、“八七”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开发三个阶段近30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3年以来,西吉县抢抓国家实施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机遇,把生态移民和整村推进作为扶贫攻坚的“两场硬仗”,创新理念调思路,创新机制增动力,创新模式抓攻坚,举全县之力,整合项目资金,整村推进扶贫啃“硬骨头”,定点消除贫困打“歼灭战”,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25.44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10.58万人,减少14.86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底的1 002元增长到2015年的6 857元,净增5 855元。

1.1 区域特征

西吉县是宁夏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县之一,也是宁夏优质牛羊肉生产核心区之一,在全区“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西吉县又是一个以农为主的旱作农业区,无工业污染,空间环境质量好,所产牛羊肉具备“清真、绿色、优质、安全”四大优势,已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西吉“清真牛羊肉”享誉大西北,清真牛羊肉年外销新疆、内蒙、陕西、广东等地10万kg,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世界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与我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清真高端品牌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伊斯兰国家的青睐。2015年,万家灯火扶贫产业园落户西吉县,计划投资25.71亿元建设西吉县良种肉牛养殖基地,也给该县草畜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1.2 产业现状

草畜产业是宁夏西吉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该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西吉县把发展壮大草畜产业作为调结构、增收入、保供给的重要举措,坚持“生态优先、以草定畜、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原则,走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带动、信贷扶持、科技推动、服务促动“的作用,加大草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草畜产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使草畜产业迸发出良好发展态势。草畜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总量大幅增长,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15年底,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8万头(存栏16万头、出栏12万头),羊饲养量达到72万只(存栏40万只、出栏32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6万头,禽饲养量达到12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0.4万kg,草畜产业总产值达到10.69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1 000元以上。全县172个贫困村中,有145个把草畜产业确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马铃薯产业也是该县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3万hm,以上,占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平均单产1 568 kg,总产1 720万kg,最高单产5 622 kg,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1 500元以上。年外销鲜薯600万kg以上,马铃薯鲜薯及其产品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并打入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以“西吉马铃薯”鲜薯和“银鸥”牌淀粉为主的马铃薯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西吉马铃薯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西吉县成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马铃薯种植大县、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2 发展路径

立足该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优化三大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按照贫困户发展意愿,明晰四种特色产业扶贫路子,根据各区域农户种养业习惯,布局特色产业,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2.1 “肉牛+马铃薯+X”

在该县葫芦河川道区的什字、兴隆、马莲、吉强、将台、硝河、西滩、平峰等肉牛养殖重点乡(镇)的贫困村,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和马铃薯种植,部分贫困户可发展肉羊养殖和种植蔬菜、小秋杂粮。通过金融贷款扶持贫困户户均饲养良种基础母牛5头以上,种植地膜玉米0.66 hm以上,种植马铃薯0.66 hm2以上,发展杂粮、蔬菜、油料等作物0.66 hm2以上。户均年养牛收入2万元,种植马铃薯收入1万元以上,其它种养业收入0.25万元以上。该路径可提供贫困户户均收入3.25万元以上。

2.2 “黑山羊+马铃薯+X”

在该县东部土石山区的白崖、沙沟、兴平、火石寨、新营等乡(镇)的贫困村重点发展黑山羊养殖和马铃薯种植,同时养殖基础母牛、珍珠鸡和种植玉米、杂粮、油料等作物。通过金融贷款扶持贫困户户均饲养黑山羊30只以上,种植地膜玉米0.66hm以上,种植马铃薯0.66hm以上,种植杂粮、油料等作物0.66hm以上。户均年出栏黑山羊羔羊40只以上,收入2万元以上,种植马铃薯收入1万元以上,其它种养业收入0.5万元以上。该路径可提供贫困户户均收入3.5万元以上。

2.3 “珍珠鸡+马铃薯+X”

在该县西部黄土丘陵区的震湖、马建、田坪、平峰、新营等乡(镇)的部分贫困村重点发展珍珠鸡养殖和马铃薯种植,同时养殖生猪养殖和种植玉米、杂粮等。通过金融贷款扶持贫困户均饲养珍珠鸡200只以上,养殖生猪3头以上,种植马铃薯1hm,种植玉米、杂粮等1hm以上。户均年出栏珍珠鸡200只,收入1万元,种植马铃薯收入1.5万元,生猪养殖收入1万元以上。该路径可提供贫困户户均收入3.5万元以上。

2.4 “肉驴+马铃薯+X”

在该县西部黄土丘陵区的红耀、新营、田坪、马建等乡镇的部分贫困村,重点发展马铃薯种植和肉驴养殖,同时养殖基础母牛、黑山羊、生猪和种植地膜玉米、小杂粮等。户均种植马铃薯1hm以上,饲养良种繁殖母驴6头以上,种植玉米、杂粮等作物1.33hm以上。马铃薯收入1.5万元以上,年出栏良种肉驴5头以上,收入2万元以上,其它种养业收入0.5万元以上。该路径可提供贫困户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

3 发展模式

3.1 “托管代养”模式

贫困户与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和村委会签订三方协议,养殖企业将贫困户户均5万元养殖贷款作为资本代购基础母畜,并负责饲草、防疫、销售及清偿贷款利息,返还贫困户部分基础母畜产生的效益。这一模式可有效解决贫困户因病因残、无力发展产业、外出务工等难题。

3.2 “赊销订单”模式

由万家灯火等龙头企业将犊牛、幼驴赊销给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开展“赊小收大、赊瘦收肥、回收犊牛”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和贫困户互利共赢。农户每育肥出栏1头肉牛或肉驴纯收入1000元,年赊销出栏育肥20头以上,户均养殖收入2万元以上。既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问题,又减轻企业生产成本。

3.3 “全赠半返”模式

由社会帮扶人员成立养殖扶贫基金协会,利用社会捐赠资金设立养殖扶贫基金,为贫困农户购买赠送基础母羊,一期基础母羊产羔3个月后,一半基础母羊农户自留发展,一半返还协会;协会再购买补充相应数量的基础母羊,赠送给二期贫困农户饲养,以此类推,循环养殖。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养殖资金短缺问题,又加快了规模养殖和整村推进步伐。

3.4 “代耕代管”模式

针对部分家庭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农时季节难以返回从事生产经营的实际,村委会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以在家贫困群众为主体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外出务工人员代耕代管家中耕地,提供有偿服务,增加经济收入。

3.5 “龙头带动”模式

由龙头企业通过若干个合作社链接贫困户,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种子种苗、产品回收、加工销售等服务。这一模式将贫困户链接在特色优势产业上,一方面增加了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掌握实用技术,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6 “自建自营”模式

对具有劳动能力和养殖、种植经验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养殖、种植项目扶持或贴息贷款支持,连续扶持3年以上,形成资本积累,实现脱贫致富。

3.7 “红利反哺”模式

鼓励贫困户以技术入股、土地参股、基础母畜入股等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将所得利润统一分配,以集体经济红利反哺贫困群众,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3.8 “院地共建”模式

借助院地共建合作优势,整合院地农业科技资源,加强与区内外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大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力度,利用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科技扶贫创业平台、致富技能培训站所,年内举办劳动力素质提升、新型农民培训等种养加技能培训班5000人(次),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致富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带动贫困户在田间学、地头学,在生产一线推广新技术、示范新品种,拓宽致富门路。

3.9 “科技引领”模式

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面向农业、农村开展技术服务,带领贫困户创办经济实体,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用科技创新促进贫困户发展良种牛、黑山羊、珍珠鸡、马铃薯等优势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10 “能人带动”模式

按照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在每个村培育6名党组织带头人或致富带头人,成立3个以上产业发展合作组织,着力开展党员干部率先示范、能人大户带头致富,贫困户跟着学、跟着干,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实现共同致富。

Xiji County livestock industry Precision Mod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LI Zhong-Jie

(XijiCountyAnimalHusbandryandFisheriesTechnologyExtensionServiceCenter,XijiNingxia756299)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Xiji Coun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 presented four poverty alleviation path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poor households out of poverty by livestock industry and prataculture development including beef + potatoes + X; black goat + potatoes + X; guinea fowl + potato + X; donkey meat + potatoes + X. And to explore ten development models including trusteeship, credit orders, all donated half back, contract farming and management, leading driven, establishing their own marketing, dividend, building homes together, technology and capable to driving, used to guide similar locations out of poverty.

livestock industry; precise poverty; mode; Discussion

2016-04-12

2016-04-22

李忠杰(1968-),男,宁夏西吉县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S823

A

1001-9111(2016)04-0056-03

猜你喜欢

西吉县草畜宁夏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西吉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山顶上的足球场》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
西吉县实施胡麻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