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牛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2016-12-23韩惠瑛杨亮珍郭晓红李建荣王宏宝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忻州市母牛肉牛

韩惠瑛,杨亮珍,郭晓红,李建荣,王宏宝

(1.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7;2.忻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3.忻州市五台县畜牧局,山西 忻州 034000;4.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肉牛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韩惠瑛1,杨亮珍2*,郭晓红2,李建荣3,王宏宝4

(1.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7;2.忻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3.忻州市五台县畜牧局,山西 忻州 034000;4.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为了实施“畜牧振兴计划”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在我省肉牛养殖基地五台县实施“肉牛养殖技术推广”,培养肉牛养殖技术人员,达到增产增效、产品安全的目的。

1 现状

五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我省雁门关生态畜牧区重点县、肉牛养殖基地县;牧草资源丰富,具有养牛的传统,发展肉牛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肉牛的生产性能低下、受胎率低、疫病多发、饲草料浪费等问题。同时肉牛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因此急需在扩大肉牛业养殖规模的同时,应用科学的饲养管理、预防疫病技术、科学控制环境,实现增产与高质双赢。我们认真研究分析能繁母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我们对忻州市的五台县豆村镇、耿镇、门限石乡4.13万头肉牛推广实施综合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见表1)。

表1 肉牛养殖技术完成情况统计表

2 关键技术措施

2.1 通过培训、宣传将“母牛健康养殖循环体系”的理念贯穿于养殖整个过程

我们在养殖中主要抓环境控制技术、疫病防控技术、营养供给技术、疾病治疗技术等四项技术,将其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使母牛的四大循环健康合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2.2 推广实施了良种肉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黄牛、低产奶牛和杂交改良牛

为保证肉牛业的持续发展,我们继续把品种改良放在首位,实施了金色阿奎丹及其它肉牛优良品种的改良。

2.2.1 金色阿奎丹肉牛冷冻精液人工配种改良 根据调研,决定通过推广高端肉牛品种“金色阿奎丹牛冷冻精液人工配种”技术实施品种改良。金色阿奎丹肉牛人工配种的总受胎率达到了95%,头均耗冻精1.45支。

2.2.2 管理公牛、抓好“一个基础,三个环节、两个关键” 人工授精技术虽然是一项成熟的繁改技术,但在实践中真正运用好,需要解决多个关键环节,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实施区严格去势土杂公牛,对育肥公牛进行栓系饲养。全年共计去势225头,保证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

抓好“一个基础”:既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掌握“三个环节”:发情鉴定、精液品质良好、输精技术熟练。把住“两个关键”:严格输精无菌操作、严格接产操作。

2.3 探索建立“肉牛养殖片区”主要疫病净化综合技术模式

此项工作模式是以场为单位,承包组率先以承包片区为单位,特点在于将各项技术统一规范、统一实施,率先在小片区实施,有利于“两场”创建。

深入养殖场指导养殖户如何管理、消毒、免疫、隔离、淘汰阳性牛逐步达到净化疫病的目的。对于西金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秀明养牛合作社等养殖场,项目组从设计、选址、建设、牛品种选择、饲料、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培训,直到实际生产的投入,免疫、疫病监测等全程跟踪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

2.4 加强管理,提高母牛繁殖率

2.4.1 推广补饲配合料和添加剂技术 针对当地饲草一年四季供应失衡,牛日粮中蛋白质和磷不足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的现状,推广了科学补饲技术。一是推广补喂预混料、配(混)合料,改变了过去养牛不补饲或补料品种单一的旧习惯。二是推广应用多维和矿物质砖,以弥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三是母牛补了胡萝卜,补充维生素不足。

2.4.2 狠抓了牛的枯草期饲养管理和膘情控制,提高母牛繁殖率 五台县冬春枯草季节,环境条件恶劣,饲草质量差是影响母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母牛妊娠最后4月正处在枯草期,为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我们采取增加营养、饲喂次数增加到3次、饮水充足、加强牛体刷拭和运动,按摩乳房,产房(床)消毒;空怀及妊娠前6个月母牛保持中等膘情,有利于发情配种和减少疫病发生。

2.5 加强母牛普通病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由于承包区内养牛方式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普通病和传染病普遍存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5.1 免疫与监测相结合,控制疫病发生 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布病)及结核等疫病,采取免疫与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规模场程序化免疫,散养户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全年补免的免疫方式,坚持疫病监测预警,根据结果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另外建立免疫、检疫档案和生产档案,牛只外调、出栏、产犊等一系列活动都建立了详细档案。

2.5.2 坚持进行了驱虫 寄生虫病对牛的危害较大,为使寄生虫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牛的健康和正常生产、生长发育,项目牛重点在春秋两季统一预防性驱虫。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完成后实现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

较项目实施前,死淘率下降1.56%,犊牛成活率提高5.32%,2015年配种受胎率提高8.45%,投入产出比1∶2.17;共增收约1 759万元。

全年无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等主要疫情的发生,达到控制疫病传播效果。

3.2 生态效益

我们采取以预防为主策略,提高畜产品安全和保护环境意识,尽量少使用药物,杜绝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病死畜做到无害化处理,养殖场排放的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堆积发酵后应用于农作物,保护环境。

4 讨论

1) 肉牛业的发展有益于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空壳村”不空了。养牛项目的推广和示范,不仅能吸引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返乡,还能把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发动起来,“空壳村”不空了,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好处。

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农村的生态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如:牛肉加工业、餐饮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合理地处理牛粪,达到过腹还田,有效利用资源。

3) 有效控制疫病、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稳定。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综合推广应用,减少了畜间疫病的发生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不仅保证了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养殖户增产增收,而且为保证畜产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社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2016-03-22

2016-03-28

山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山西省科技厅农村技术承包计划(编号:2015zy172)。

韩惠英(1969-),女,山西省沁源县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和研究。

*通讯作者:杨亮珍(1957-),女,山西省忻州市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S823

A

1001-9111(2016)04-0085-03

猜你喜欢

忻州市母牛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