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知识、体能、技能于一体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探骊*

2016-01-29陶成武李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高职院校改革

陶成武,李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融知识、体能、技能于一体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探骊*

陶成武,李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结构,探讨了《标准》发布后其改革的方向与整体设计,得出: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是当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面窄、量少”是其主要特点。《标准》出台后,从质与量的要求,提出了以知识、体能、技能为主体结构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新体系;体能素质练习、体质健康测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是其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与主要突破口;科学设计知识、体能、技能各部分的具体内容,要以强化基础、凸显应用,遵循共性与个性为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3CTW009)

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专科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08学时,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1]。在适当运动强度下,每周从事3~5次的诸如走、慢跑、有氧舞蹈、上下台阶、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20min~50min可以改善心肺适能[2]。两组数据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从质与量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职院校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作为实现其课程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时俱进地审视与改革其体育课程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标准》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推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适应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为切入点,就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现状,以及《标准》出台后改革的方向与整体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点拙见。

1研究方法

1.1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实地考察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高职院校,与这些学校的体育部部长进行了深入访谈。在2012年12月的全国高职院校体育部部长会议上发放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调查问卷》70余份,最终回收到有效问卷59份。涉及的学校包括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9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1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普通高职院校33所,分布在全国14个省(直辖市)。

1.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论文结论。

2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现状

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是当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图1)。运动技能学习与练习的内容包括技能类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以及体能类的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类项目的教学一般采用选项教学或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1-2个项目进行学习。体能类运动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主要贯穿在技能类项目教学过程中,安排在课前或课后的素质练习中。

图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结构

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精神,要求大学体育课程安排约10%左右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3]。尽管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都安排有相应时数的理论教学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鲜有学校设计纯粹的理论课,而是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贯穿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其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体育运动与生理卫生、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以及运动项目知识与竞赛规则等。

2.1 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面窄、量少”,以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主

在运动项目设置的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可供学生选择与参与的“面”较窄(表1)。就整体而言,尽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运动项目较为丰富,达20余项,涉及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既包括传统型的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也涵盖新兴的健美操、瑜伽、轮滑、体育舞蹈等。但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各运动项目的开课率差别较大,开课率较高的运动项目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均超过了50%,而诸如排舞、街舞、轮滑、瑜伽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课率普遍较低,调查的学校中仅有极少的学校开设了这些项目。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运动项目仍旧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空间较大。

表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运动项目一览

在运动项目选择的数量方面,高职院校可供学生选择与参与的“量”十分有限(表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运动项目在15项及以上的学校,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出现,9项及以上的学校也仅占调查学校的37.3%,8项及以下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62.7%。这与《标准》要求开设15项以及上体育运动相比,相差甚远。这也表明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教学的内容仅仅是少数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增加其项目设置的数量是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2 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项目数量统计一览

2.2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和体育与运动文化知识

从全国各类高职院校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与学习指导用书中可以发现(表3),高职院校教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与运动文化相关的知识,二是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具体包括运动与健身、科学锻炼方法、运动损伤、体育保健,以及运动项目文化、体育竞赛规则、体育欣赏等。它要求学生学会一些体育与健身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参与和欣赏各类体育竞赛。根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理论教学中又多以体育与运动文化相关的知识教学为主。这类知识更易于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得到穿插,如体育竞赛规则、动作欣赏、运动项目知识等,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当中都伴随有相应项目理论知识的教学。

表3 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材理论教学内容一览

3《标准》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

3.1 课程内容的主体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发展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体育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后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以及体能发展的情况。根据《标准》与《纲要》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要求的主体结构不仅有了质的变化,各部分也有了具体的量的规定。质的变化体现在从以往的强调以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的二元结构,拓展至理论知识、体能素质、运动技能共同发展的三元结构,把发展身体素质从课程内容中单独列出来,这是以往的指导性文件中鲜有出现的。量的规定表现为《标准》中对心肺功能锻炼的内容不少于30%的具体要求。这表明了体育课程内容的重点不再是唯一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练习是不可替代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要确保理论知识、体能素质、运动技能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合理确定各个部分在课程内容中的比例,保障知识、体能、技能的协调发展。

3.2 身体素质练习与体质健康测评将成为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

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连年下滑,如何在体育课程中组织好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以及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当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以及体制健康测评的执行并不理想。尽管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大纲中都安排有少量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乏味、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基本被忽略,成为了“表格中”的摆设。同时,体质健康测试也仅停留在搞测试、做数据、报数据的应付式层面,并没有对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以及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标准》对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的练习,以及体质健康测评提出的新要求,如“心肺功能锻炼的内容不少于30%;将体育健康监测与评价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等,明确、具体指出了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在体育课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体质健康测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在新一轮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把身体素质练习、体质健康测评等与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有关的课程内容,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应成为讨论的重点。

3.3 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为主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要突破口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指构成体育课程内容要素的来源,如体育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各种身体练习以及学生的经验等要素的来源,它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价值潜在性与可开发性,差异性与特色性,功能多元性与可替代性,过程性与生成性等特征[4]。就目前而言,“面窄、量少”是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运动项目设置的主要特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以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突破口,如发展瑜伽、形体、啦啦操、排舞、轮滑等易于组织与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此外,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4《标准》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整体设计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它是学习的对象,它源于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5]。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6]。根据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结合《标准》与《纲要》的要求,高职

院校体育课程内容应形成体育理论知识、体能素质、运动技能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主体结构(图2),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体育理论知识、体能素质是运动技能学习与练习的基础,运动技能学习与练习又能促进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发展体能素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2 《标准》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整体设计

4.1 强化基础,凸显应用,联系实际设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好地运用体育知识参与健身、运动、克服心理障碍,以及对提高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乐趣等都有较好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需要能够独立自主的规划与筹划自己的事业,其掌握的知识要密切联系实际,包括实用性的基础理论、方法以及基本技能等。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设计的理论知识要特别重视基础性知识、基本方法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具体包括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体育运动与健身、体育文化与体育欣赏、运动项目知识及体育运动竞赛规则等。这些知识涵盖了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意义,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与核心要素,运动与健身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介绍体育运动项目知识与竞赛规则等,系统地从理论、方法与实践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与运用。

4.2 发展共性,兼顾特性,有针对性设计体能素质练习内容

本研究所讲的体能主要是指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健康体能是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平衡等要素。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工作以实际操作为主,需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体能素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体能素质练习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具有共性特征的基础性体能素质,包括与人体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平衡等有关的走、跑、跳、投的练习,这些主要是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与发展职业性体能素质打基础。二是具有专业或职业特性的职业性体能素质,它是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是经过特定的工作能力分析后所需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包括长时间重复性操作能力、承载静态力的能力、达到维持工作姿势要求的能力,以及人体对工作环境的忍耐程度的能力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职业性体能素质练习的内容可根据各专业或职业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如经常静坐类职业,可以多学习椅子操、瑜伽等;站立操作类职业,可以多发展其腿部、腰部力量等[7]。

4.3 个性发展,区别对待,科学合理设计运动技能教学内容

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此文中所提到的运动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所掌握诸如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动作与战术应用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大学生,他们已有中小学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设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目前所掌握的运动技能的情况。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内容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运动项目设置的“面与量”要宽,尽可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二是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的层次要区别对待,在技术部分、战术部分,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能的实际情况,设计基础部分教学内容与提高部分教学内容;三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目标要“专一”,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学习1~2项体育运动项目,强化其所掌握的该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独立自主的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应用。

5结论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作为实现其课程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体结构的质与量的变化,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形成了要求知识、体能、技能共同发展的三元主体结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以强基础、显实用,遵循共性与个性为基本思路,科学设计知识、体能、技能三部分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14]4号,2014-06-11

[2] 王健,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3号,200-08-06

[4]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体育大学,2004,5:28-30

[5] 涂涛,瞿堃,刘革平.教育技术应用教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9

[6] 许红梅,马玉霞等. 教育学[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9

[7] 李力,董能.高职院校自助式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124-125

Content of the Reform of PE Curriculum of Financial Knowledge,Physical Fitness, Skills in On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andard”

TAO Cheng-wu, LI Ping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 410100,China)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review,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ogic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P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standard” issued after the reform direction and the overall design, concluded that: to the sports skill teaching, theory of knowledge through the present, i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ntent of the ; “narrow, less” is its main features. “Standar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from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knowledge, skills, physical fitness for the new system of P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ent body structure;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development of physique health evaluation, emerging sports project is the key and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content;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each part of the scientific design knowledge, physical fitness, skills, to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highlighting the application, follow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as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The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Reform

作者简介:陶成武(1985-),男,讲师,硕士研究生,教师

收稿日期:2015-09-18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5)06-0107-04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