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及提升路径分析
2016-01-29何杰明
何杰明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
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及提升路径分析
何杰明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361005)
摘要:基于对软实力内涵特征的理解,分析了网球运动软实力在发展中推动作用。构建了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与构成模型,即:网球运动文化吸引力、网球运动价值观吸引力、网球运动体制引导力、网球运动产业竞争力的“四力模型”。结合中外网球运动发展水平,探讨了中国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存在的不足,提出中国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提升路径,旨在加强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系统工程建设,为提升网球运动软实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球运动;软实力;提升路径
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2000年美国著名的《网球周刊》杂志列出的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位运动员中,网球运动员占据11名处于榜首。2008年法国一家咨询公司公布的“欧洲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足球37%位居第一,网球34%位居第二。[1]现代网球运动以其较强的观赏性、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同时又是现代奥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迅速成为世界性广泛关注的运动,其影响程度仅次于世界足球,所以人们把现代网球运动称之为“第二运动”。
“软实力”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并且指出: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不能只注重物质方面硬实力的发展,而应该更多的关注教育、文化、思想意识等领域软实力的发展[2]。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由此看出,“软”与“硬”是事物发展中矛盾的统一体,在运动中相互作用,互为促进。依据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本质的解读,我们可以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同化力,而不是“大棒”强压下的非自愿性服从。
网球做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从整体综合实力上,欧美部分国家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而我国随着近年来网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单飞),虽然在国际网球竞技舞台上有所突破,尤其女单、女双,但是综合实力与欧美网球强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既有我国网球发展中投入物质、设施等硬实力方面的差距,同时还有网球运动在中国价值观念的认同、精神意识形态的认知、网球文化吸引等 “软实力” 方面的不足。
1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核心内容分析
通过对“软实力”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在网球运动发展中,其软实力核心内容应具有以下特征,即:软硬结合、形神兼备、虚实相生。软硬结合就是网球运动发展的软实力的评价或者评估需要有硬性指标来衡量。形神兼备就是要求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含有网球运动精神动力与网球运动产业、事业物态化的表现力。虚实相生就是网球运动发展的软实力具有将人们网球运动价值观与意识形态融入到现实网球运动事业中,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与推动力,从而为网球事业的发展产生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据此,提出了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核心内容的“四力”模型,即:网球运动文化吸引力;网球运动价值观吸引力;网球运动体制引导力;网球运动产业竞争力等四个合力构成。
网球运动软实力核心内容“四力”模型
1.1 网球运动文化吸引力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所属的文化根源,赋有自己的文化底蕴。现代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快速发展与普及在美国,最初只是贵族人们的一种游戏,所以早期网球运动的文化中蕴含着贵族的血统,虽已时移境迁,但社会中仍然会有人认为它是“有钱人”的游戏。所以网球运动文化中始终包含着文明与典雅,张扬与时尚,动感与野性、平等与竞争的文化特征[3]。
平等与竞争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没有竞争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没有平等社会发展就会乱象丛生。网球比赛规则处处体现出平等,这点毋庸置疑。网球竞赛没有时间限制,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持续4-5个小时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网球比赛不仅是技战术的竞争,而且还是心理、生理、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运动员精神斗志的竞争。同时这种竞争无形中感染了观众,所以网球运动对人们的拼搏精神、意志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正向功能。
网球运动如今能够在世界快速发展与普及,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网球运动文化感召力与吸引力,是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的核心推动力量,是网球运动发展的生命之所在。
1.2 网球运动价值观吸引力
目前体育价值观有两个方面:第一,以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塑造个性、挖掘潜能的“人本论”。第二,以促进国家与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发展为目的的“工具论”[4] [5]。网球运动价值观就是开展网球运动是为促进个人更好地发展,还是更好地为了国家事业服务的问题。从目前世界网球运动发展目的来看,网球运动价值观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个体追求名利的“工具论”、促进个体综合能力发展的“人本论”、促进国家发展的“工具论”。笔者认为,这三种价值观在网球运动发展中都有所体现,只是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有所偏重,但它们是共同推动网球运动世界化发展重要的精神动力,所以构成了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网球运动所带来个人与国家的经济利益、运动员声望的提升是现代欧美网球强国核心网球运动价值观。在这种多重价值观的指引下,驱使着个人、国家特别重视网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尤其通过网球运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据东方财富网报道,2013年费德勒收入达到7150万美元,玛利亚·莎拉波娃2900万美元[6]。相比较而言,由于受到国情的影响,中国网球运动职业化起步较晚,在2004年以前,网球运动价值观主要还是停留在国家“工具论”方面,网球的发展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发展网球的目的是提高我国网球的竞技水平,群众网球运动基础薄弱,是典型的“锦标主义”思想,而“夺标育人”价值体系至今也未完全形成。
1.3 网球运动体制引导力
网球运动管理体制是实现网球运动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保障。政府管理机构与政府财政支持是体制引导力的两大宏观调控方式。这是因为有什么样的管理机构,就要行使相应的管理权力,政府财政支持的倾向性与力度决定了项目发展的水平。
“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管理的主要特点。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网球运动一直在该体制的引导下发展,突出国家对网球运动发展的绝对性的安排,一切服从国家行政命令,导致运动员培养模式单一,参与国际性网球竞赛次数较少,运动员水平低下,群众网球运动开展滞后,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网球运动综合水平处于世界低下水平。“举国体制”对网球运动发展的引导力明显存在着不足。针对网球运动个人利益与集体荣誉摩擦不断升级,2008年中国实现了网球运动体制改革,允许中国顶尖的网球“四朵金花”尝试“单飞”模式,获得自由管理规划自己网球职业发展的权利,网球运动体制改革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比如单飞后,李娜分别获得了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2014年又获得澳网女单冠军,目前是亚洲唯一一位在女单排名中进入前二的选手。彭帅也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女双冠军,现世界双打排名第一。郑洁在2008年、2010年分别进入了温网、澳网的女单四强。由此可见,网球运动的管理体制在网球运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是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提升不可忽视的因素。
1.4 网球运动产业竞争力
网球运动产业是提升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是促进网球事业发展的最直接相关的产业。网球运动产业的整体规模、发展的潜力、产生的经济效益对提升一个国家网球运动的软实力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严格来说,网球运动产业与经济紧密相连,但是在本研究中归为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内容,主要考虑到网球运动产业品牌会提升一个国家网球运动感召力与吸引力,承载着弘扬网球运动的使命,是网球运动软实力的工程性标志。网球运动产业竞争力包括服务型产业竞争与实体经济的竞争。比如电视、广播宣传服务水平、群众网球运动服务水平、网球用品与设备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网球运动产业与欧美网球强国相比仍处于襁褓中成长阶段。在发达国家,电视转播权转让是网球产业的重要收入,可以占到整个赛事收入的50%以上,而在中国两大网球赛事中只有CCTV5直播,单一的转播渠道务必会降低体育产业的收入。从有形的网球产品角度看,我国虽然是当今世界网球用品第二大生产国(仅次于日本),生产的球拍占世界总量的70-80%[7],在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形成了网球产业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网球品牌走向世界的不多,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不高。因此,中国网球运动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提升网球运动发展软实力路径分析
2.1 加大网球运动文化教育普及,提升文化吸引力
网球运动文化是网球运动发展的驱动力,对网球文化不同的认知水平的个体,参与网球运动事业的态度是不同的。与欧美网球强国相比,中国的网球文化教育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参与人数少,群众基础薄弱;第二,人才质量低;第三,物质文化发展滞后。据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我国当前实际参与打网球的总人数仅为60万,即使算上网球爱好者,总人数也不足400万,网球人口与总人口比例只有0.047%,而这个比例在欧美网球发达国家明显较高,美国2.19%,英国2.04%,法国2.55%,瑞典5.39%,俄罗斯3.87%[8],由此可见,这些网球发达国家的网球运动普及率是中国的好几十倍,说明中国网球文化教育与宣传力度相对较低。高水平的网球运动教练员是提升网球运动文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世界网联的有关人士指出,制约中国网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教练水平不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采用 PTR 认证的网球教练员来作为教练员准入标准。直到 2007 年 4 月,中国才有了第一批获得了 PTA认证的6名教练员。同时我国用于网球运动开展的场地至少、质量低下是网球运动教育普及的又一瓶颈。相关网球场馆研究数据显示,美国平均1片/2000人,澳大利亚更多,每个社区都有4-10片。而中国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平均一万人中不到一片,广大的农村几乎没有网球场地。
因此,提升网球运动文化教育与普及,首先,加强我国网球场馆的建设,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到网球运动中去,是普及网球教育的先决条件。一个明显的实例就是中国的乒乓球普及程度、发展水平之高,因为我们到处都是乒乓球台。其次,以学校网球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儿童、青少年网球运动意识。儿童、青少年是祖国事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但是在我国家庭、学校教育中很少有人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网球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几乎为零(除专业体校外),而真正从小接触网球文化培养的屈指可数。再者,加强我国教练员培养,与国际网球教练培训体制接轨,提高执教水平,尤其提升网球运动文化意识水平。
2.2 继续加强网球运动管理体制创新,提升体制引导力
“单飞”的实行,国家减少了对运动员培养的资金投入,提升了运动员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了国家网球运动发展的预定目标。但是完全实行“单飞”模式的管理体制,在当前的中国国情下,不利于网球事业的发展。第一,中国网球群众基础本身就很薄弱,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一直不高,如果资金投入全部依靠家庭承担,势必会导致多数家庭望而却步,优秀网球后备人才会被遗弃。随着中国网球运动职业化道路的逐渐形成,很明显完全的“举国体制”也是行不通的,那么到底在网球运动中实行何种管理体制呢?但是有三点目标必须坚持,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有利于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必须有利于群众网球运动的发展,必须有利于网球运动产业的发展”。
管理机构与财政支持是管理体制运行的两大宏观调控方式。基于此,结合国外网球强国的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不再是网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全包型”管理者,而应该把职能重点放在如何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主体,通过政策的引导、服务等调控手段,快速形成家庭培养、企业俱乐部培养、体校培养复合型的培养模式。(2)对网球运动不同实体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群众性的网球运动国家必须是财政投资的主体,有些地方甚至要全额支持。对企业、俱乐部等一些营利性的培养主体,政府应该给予产业政策上的优惠,或者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鼓励他们为网球运动发展做出的贡献。(3)继续鼓励更多的高水平选手参与职业化,松绑一些出国参赛的限制性条件。根据职业化选手的培养主体,选择利益分成或者不分成。
2.3 塑造我国网球运动品牌形象,提升产业竞争力
前面已经分析,中国网球运动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的竞争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球运动软实力的整体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就是要提高我们网球运动相关的物质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具体措施:(1)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传播的强大功能,宣传网球运动,增强公众对网球文化价值的理解,提升网球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2)借助国外知名的网球选手,打造中国网球产品的国际品牌。我国网球产品数量、种类较多,但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太小,世界的认可度不高,即使国人也喜欢使用国外的运动品牌,这就是体育产业程度不高的结果。(3)开发国内网球俱乐部赛事。竞赛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最好手段,我国的运动员由于长期受到体制的制约,出国参赛的能力不强,参赛次数有限,导致我们的竞技能力整体偏下。因此,建议在国内开发自己的网球职业化赛事,一方面对我国网球运动产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公众的影响力也会增强,另一方面为我国网球选手竞技实力的提升不无裨益。
3结语
相对于经济、物质条件的硬实力在网球运动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作用,软实力更多是从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动力发挥作用。两者在网球运动发展互为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硬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加强人们对网球运动的认识,促进人们积极性参与网球运动的激情。同样,只有在人们对网球运动文化、价值观有了明确认识后,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们投入更多的财力,加强物质条件的改善。因此,单方面强调“硬实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中外网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5
[2] Joseph, S. Nye.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M]. Basic Books, 1990
[3] 杨芳,雷少华.对网球运动的社会文化审视[J].体育与科学,2005,26(2):71-72,80
[4] 陈融.世纪之交中国体育的目标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1
[5] 尹霞,谭月华,高月宏.后现代主义观下的体育价值取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5):15- 18
[6] 东方财富网.2013年全球收入最高的网球运动员[EB/OL]. http://money.eastmoney.com/news/1612,201308293
18816720.html
[7] 裴艳明.中国网球产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博览,2011(9):51-52
[8] 王成科.中西方网球运动若干领域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6
Analysis of the Soft Power and its Promotion Paths of Tennis
HE Jie-m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ft powe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moting role of the soft power in the tenni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s the cor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he model of the soft pow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nnis sports namely: “four force” model, value appeal of culture of tennis view attraction; guiding force of tennis system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ennis, it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nnis soft power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ennis sports soft power.
Key words:tennis sports; soft power; Promotion Paths
作者简介:何杰明(1979-),男,广东茂名人,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5-10-03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5)06-00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