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整合课堂提升高中英语认知效率
2016-01-28龚晓莉
龚晓莉
摘 要:英语是活的语言,教师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交流体验中才能让他们真正领悟英语的妙处,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整合课堂提升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境交流;任务教学;设计话题
客观地说,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如果我们非要去死抠语法,分析句子成分,那英语课堂肯定上得就没意思。这就要求我们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整合教学内容,让英语知识以学生乐于认知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他们主动学习和体验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互动中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课堂教学对怎样整合课堂提升教学效率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注重阅读教学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是语言学习和积累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熟悉词汇在语句中的用法,培养语感,潜移默化中掌握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技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时,我们就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认识生词之前,先自行阅读,尝试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的含义,诸如admit,charge,bargain,promise,deserve等,并根据其组成推理读法。然后再通过工具书查询,并和自己的推理做对比,这样久而久之就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强化生词记忆和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二、开放情境交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运用和练习,于是设置对应情境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便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手段。笔者建议,我们通过新学的词句来启发学生根据生活情境自主设计话题,以此来进行相互答问和交流。
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给他们展示“The Olympic Games”的相关视频和资料图片,然后选中其中几个片段,让学生自己组织问答:
1.When and where will the next Olympic Games be held?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China.
2.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The Olympic Game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
通过以视频材料为背景,让学生进行自由交流,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养成用英语交流和练习的良好习惯。
三、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教学通过任务布置让学生在完成中体验知识生成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自然形成与发展,因此将任务教学法融合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也十分重要。具体来讲,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其英语任务教学程序设置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环节:
1.布置认知任务
将具体的任务完成线路书写在任务单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语言学习目标,因此布置具体的任务时应该以语言句型的学习为主。
承接上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一步:(1)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eriod;(2)Learn some other new phrases:take part in,stand for,used to等,并及时进行对话练习,趁热打铁,进行熟练掌握。第二步:了解句型What are your hobbies?How do you become good at them?I think/dont think that...I agree/dont agree that...并做出相关对话训练等。
2.布置能力任务
常言道:学以致用。除了最基本的认知任务外,待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创造性对话练习。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通过大量的灵活实践运用才可以熟练掌握,所以课后几分钟我们要留出时间来设置能力生成任务。本文学习过程中,在引导大家掌握基本生词和句式后,我们可以布置如下能力型联系:Task1用口语复述一下课文;Task2用新学的句型讨论学校的即将到来的春季运动会。这样设置任务活泼互动,便于牵引学生运用知识,生成技能。
总之,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内容,激励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互动交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体验,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冯莉娟.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3(21).
[2]隋旭.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J].才智,2011(27).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