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语文导学案的问题拟设

2016-01-28林月仙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石壕吏文眼重难点

林月仙

在打造高效课堂中,利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已然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优化课前导学问题设计

1.背景入手,体会真情。只有了解作者的时代和经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如,《赤壁》这首诗,如不了解杜牧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能分析出诗歌的情感。因此,预习问题拟为:查找杜牧生平,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

2.文眼入手,把握内容。在课前预习中,抓住文眼,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钥匙。如,《背影》的标题就是“文眼”,教师可以围绕背影设置预习问题。

3.迁移入手,比较学习。知识的迁移,就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方法和技能应用到新课学习中。如,学习《范进中举》,教师只要在前一课详尽示范教学了《孔乙己》,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进行横向迁移、比较自读。

二、优化课内探究问题设计

1.问题要能够统领全文。有些语文教师处处设疑,提问漫无边际,随意性很大。如,一位教师讲朱自清的《春》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如下问题:第一个“盼望着”和第二个“盼望着”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东风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脚步近了”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过杂、过碎、过滥的问题无法切中要害,失去了启发性。一篇精美的散文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大大削弱了课堂魅力。只有纲舉目张地设问方显教师的智慧。

2.语文课堂设计的问题,只有遵从利于学生解决重、难点的原则,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问,才能开拓学生思路,突破重难点。如,学习《济南的冬天》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特点是什么?(2)本文从哪几方面写济南的冬天?(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4)作者这样描写济南的冬天,寄寓着什么感情?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交流,文中的重难点就得到掌握和突破。

3.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考虑形式灵活多样,还要考虑问题新颖有趣,使提问达到艺术化境界。如,教学《石壕吏》,在指导学生读懂全诗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杜甫在诗里始终是冷漠的旁观者。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问题一出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各自在文中找依据,展开辩论。艺术性的问题设计成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石壕吏》一文有了深刻的理解。

总之,优化导学案问题设计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开端,教学活动应该围绕有效问题逐步展开,同时,问题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以问题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所以,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石壕吏文眼重难点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刍议音韵学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石壕吏》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三读古诗之我教《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案例的反思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