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6-01-28李钱斌
李钱斌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开始对精神思想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其中有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逐渐形成的,初中音乐对这种审美能力的养成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音乐是对一种情感的表达,通过音乐给中学生所表达的中心情感会让他们引起共鸣,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审美是对一个人的内在要求,是一种思想、情感上的要求。审美能力是潜移默化的,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对于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初中音乐的学习。音乐通过不同的音符和文字向我们传达了不同的感情和思想,音乐的欣赏有时候是抽象化的,需要我们找到更好的培养对策,对初中音樂有更高层次的领悟,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开始的前提,当中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就会从内心去接受、聆听欣赏,真正体会音乐传达的信息,不知不觉中就会影响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注重中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培养还是很重要的,有助于进一步审美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编排教材
初中音乐老师都是依照课本对学生进行音乐修养的培养,学生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就更大了,课本中的内容几乎就是中心。由此看来,这对编排教材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材的改编要由浅到深,尽量多选择一些符合中学生心智的歌曲,更加贴切生活,容易理解歌曲,比如说一些爱国情怀的歌曲《歌唱祖国》《祖国颂》,这种歌曲激情澎湃,容易激发情感上的共鸣,使中学生对这类歌曲产生极大热爱;还有一些抒情歌曲《金色的秋天》《西风的话》,抒发了对收获季节的期盼与热爱,容易让中学生联想到自己就处于作者的角度,身临其境。
2.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来源还取决于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要学会变动,老师所传授给学生的甚至比教材本身更重要,音乐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教材。对于有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可以用音乐表达出来,老师可以搜集这方面的音乐知识,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引起中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从而领悟到音乐的表现力,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创设艺术情景,感受音乐美,培养审美意识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职。通过设计艺术情景,使中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冲击力,体会音乐的魅力,唤醒审美意识。
1.借助实际形象,设计情景,寓情于景
设计情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展现出来。第一就是语言的描绘,很多音乐都会带有歌词,通过歌词,再加上音乐老师的点拨,中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将自己融入情境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如果歌曲本身就没有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用生动的语言将音乐所表达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用心去感受,比如说《春江花月夜》这首琵琶古曲,课本上并没有歌词,但是在欣赏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闭上眼睛,紧接着说:“月亮从东山冉冉升起,一叶小舟在湖面上荡漾着,春风吹动着湖面上的水波,波澜不惊,岸边的柳树和花草摇曳的风姿倒映在小湖中,我们在小船上欣赏着这一切的美景”将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敞亮开阔的心境状态,从而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感,唤醒在我们心中的审美意识。
现在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因此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多媒体演绎动画的方式将情景真实地演绎出来,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存在,将真实的情感通过动作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说教材中的音乐欣赏《东方之珠》,老师可以将香港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变化展示出来以及香港同胞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播放出来,让中学生也感受一下当时祖国统一的艰难和无所畏惧,珍惜现在好的时光。
2.放飞思绪,插上想象的羽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一切。”想象对于音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有时候不是用语言就能描绘出来的,有时候就是一种感觉,需要中学生充分调动审美想象,以创造性思维思考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景,音乐是自己听到的,别人说得再多,不如自己真切所感受到的,将自己的思维融入音乐中,和音乐共同成长、起伏。在自己创造的氛围中,领悟不同音乐作品的美,实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认知以及自己独特审美观点的培养。
三、教学概念上的转变
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我们对教学手段也要有所转变,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需求,基于音乐本身的独特性,在音乐的教育上就更需要大胆、创新的教学概念,只有这样的改变,才会让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新突破。
1.充分调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观念中,上课就是听老师讲课,不允许有小动作,更不允许有吵闹的声音,然而音乐课堂上本应该就是欢声笑语,不应该被掩盖起来,这就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感受音乐旋律带来的快感。
在教学案例中,比较好的是《丰收锣鼓》的欣赏,在这首曲子中有笛子、堂鼓、唢呐、云锣、二胡的演奏,我们可以用桌子代替堂鼓和云锣、小号代替唢呐、二胡的演奏可以交给老师。笛子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了,以这种形式演绎出丰收的喜悦之情,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步伐,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审美观点得到延伸与拓展。
2.给予中学生表现的空间,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正值青春最美好的时期,充满了表现的欲望,老师应该尽量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中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观点和对音乐的认知程度,对于正确的音乐审美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让学生以后会有更加积极主动的表现。
总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初中的音乐教学密不可分,它们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正确有效地引导中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才是提高审美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相联系。审美实际上就是对生活的审美、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塑造出一种高尚的人格,以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
参考文献:
邓灵芬.音乐欣赏,叩开学生审美能力之门: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07).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