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

2016-01-28王江

新课程·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会主体意识

王江

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对教材要创造性地运用,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间的联系。还要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有不同看法,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学会质疑并培养其主体意识。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与他人交流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及探索精神。为此,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数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经历中培养出好奇心,精于课堂情境的设计,课堂的导入还要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每堂课有个好的开头,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带进课堂。所以,新课程的导入还要结合初一新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对知识做好铺垫,并设置台阶和过渡,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就会乐学,再辅之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在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刺激学生各类感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及能动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是主导者,要让学生产生主体意识,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及解题方法,在广泛的数学活动中吸取经验,并能够自我发展、愉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学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在动手实践与自主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数学活动主要是在知识、技能、智力等方面对学生有所启发,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及信念能够协调、愉快、和谐地发展。

三、推陈出新,发展思维

基础知识的丰富和扎实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无知则无能,有知识也未必有能力,为使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并不断地吸取营养,使学生体会到存在于数学问题中有价值的内容。数学活动是不依常规,并寻求变异的,我们要从不同角度,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思考解决问题,得到有效的答案。主要是流畅地、迅速地、变通地举一反三,并学会触类旁通,提出自己的构想和观点;有独创性地處理或判断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到推陈出新。

当学习者有了兴趣,怀着愉悦的心情,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时,对学习活动会更加热爱,并且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陶醉其中了。

参考文献:

[1]黄黎萍.初一数学教学探微[J].吉林教育,2012(35).

[2]田亮.数学课,怎样上才算有效[J].河北教育:教学,2013(0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学会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学会分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