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建设

2016-01-28张恩红

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饮水农村

张恩红

(修文县小箐乡水利站 贵阳修文 550200)

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建设

张恩红

(修文县小箐乡水利站 贵阳修文 550200)

基于饮水安全工程改造趋势下,农村地区要建立更加科学的饮水供输环境,从安全角度实施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结合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本文总结了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趋势,提出符合农村地区发展的安全工程建设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建设对策

新时期乡镇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完善农村地区饮水条件是战略决策重点。由于乡镇农村地区环境的滞后性,饮水安全问题长期不被重视,大大降低了农村地区的饮水质量,且容易引起其它疾病。因此,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改造模式,对区域生活健康与质量水平提高具有多方面意义。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由于资源利用与环保科技之间的矛盾,导致地区资源战略决策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且部分水资源被浪费使用,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考虑,我国必须加快饮水安全与环保战略的统筹性发展,才能实现整体社会改革建设的最终目标。

2 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发展趋势

饮水工程改建中,不能单一地实施治理工程,而是要从整个农村区域环境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饮水生态规划方案。同时,发挥安全饮水评价模型的指导意义,对区域地质结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减小人为因素对区域地质产生的破坏作用,实现饮水环境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2.1 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国内资源利用与饮水保护科技之间的矛盾关系,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对饮水保护科技战略决策的失效性。饮水安全关系着农村地区发展趋势,必须坚持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

2.2 规模发展,注重实效

由于地区政策的差异性,安全饮水机制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积依据时代变革之趋势,不断完善安全饮水机制,对国家环保政策及地区政策执行均是十分有利的。基于饮水安全原则下,要重视长期规划与发展路线,从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

2.3 防治结合,确保水质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饮水保护科技与战略决策是资源利用中不可缺少的,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与技术指导工作,加快资源与环保政策的一体化发展,帮助用户构建更为全面的科技化发展之路。面对早期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农村必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

2.4 建管并重,促进节水

新时期国家战略走向生态化建设之路,按照区域地质环境构建生态模型,可以指导起来地区战略规划与发展方向。人类社会正积极开发自然资源,以满足不同阶段内资源战略执行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需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2.5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

加快饮水工程改造建设关系着生态环境发展,是我国未来战略规划与发展中心,对区域环境改良具有实质性意义。现阶段,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给予多方面关注,构建新型饮水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群众投入以投工投劳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际对策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能源战略调整,世界各国在原有资源利用模式基础上,实现了饮水保护与科技发展的同步进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农村饮水工程改造规模逐渐扩大化,按照安全饮水评价模型制定科学的战略方案,对地区生态环境改造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饮水工程改造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其参与社会建设的公共性服务职能。

3.1 饮水安全目标

从生态机制建设改造政策中,需合饮水工程实况,总结了地区饮水机制建设趋势与方法,对地区执行生态战略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水利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确保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3.2 解决安全隐患

乡镇农村是生态规划改造区域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其在生态改造中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模型。经过生态模型评估及分析后,对乡镇农村制定可行的建设方案。结合乡镇农村地质区域情况,研究饮水安全饮水评价意义,提出构建安全饮水评价模型的具体方案。由于农村饮水政策制执行力薄弱,部分地区战略发展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了地区饮水工程改造的可持续进行。“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3.3 加强政策引导

面对生态环境政策全面推广趋势下,国内各地区正积极采取生态环保政策,旨在为各地区建立最优化的生态环境。饮水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以环保角度实施战略性调整,体现了国家对环境工程改造的政策性关注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年间,我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投资1786亿元,解决了3.26亿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1年的6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2015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3.4 优化工程扶持

早期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国家对饮水工程给予重视,在农村特定的环境区域内加快战略性调整,不断实施综合性的安全饮水评价工作。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强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农村群众长期受益。

3.5 实施项目改造

供输线路改造是地区主要饮水工程之一,结合实地安全饮水评价展开整治工作,有助于提升乡镇农村施工的改造成效。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做好环境评价与模型构建工作,为环境改造提供实质性意见。开发与利用生态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心之一,但开发过程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流失问题,对一个国家长远发展又是不利的。如何处理安全饮水与饮水保护之间的矛盾,这是国家未来战略转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资源利用与饮水保护存在的问题,需拟定科学的资源与环保统筹化发展的对策。

4 结论

总之,早期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阻碍了地区发展水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力度,全面实施饮水安全战略体制。既要结合国家饮水安全政策标准,又要联系农村地区实际发展需求,才能构建更为全面的饮水供输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的饮水安全使用环境。

[1]汪富贵.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几点看法[J].水利发展研究,2015(05).

[2]蓝善祥.上杭县整乡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实践[J].中国水利,2014(05).

[3]李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02).

[4]钟德恩.浙江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0(02).

[5]石林,侯荣丽,王琴红.辽宁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的对策与建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5(03).

S277.7

A

1004-7344(2016)10-0115-02

2016-3-5

张恩红(1980-),女,汉族,贵州修文人,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水利建筑工程工作。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饮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饮水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