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如何做好基础地质工作的探索

2016-01-28陈思南

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基础性公益性基础

陈思南

(重庆市地勘局205地质队 重庆永川 402160)

对如何做好基础地质工作的探索

陈思南

(重庆市地勘局205地质队 重庆永川 402160)

如今,我国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的状况依旧存在,这会给社会服务、地质找矿以及地质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其原因既有投入不足、缺乏人员,也存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历史遗留的因素。将基础地质工作做好,需要建立起建实建强富有公益性的地质队伍,还要稳定投入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做好基础地质工作,并通过对基础地质工作现状的分析,找出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的影响,并在加强基础地质工作过程中,寻找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的有效方式。

探索;加强;基础地质工作

1 引言

基础地质工作不仅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做好基础地质工作,是开展国土整治、推进城乡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资源安全、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人居环境以及防治地质灾害的关键手段。基础地质工作的核心任务:①服务科学发展;②服务于地质找矿;③是服务于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④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管理;⑤服务于社会公众多目标需求。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数据生产是基础地质工作的首要任务.基础地质图件是地质数据的载体,所以,增强基础地质工作,应将基础地质填图计划部署到位,完善基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开展多目标的服务基础地质工作,为科学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2 基础地质的工作现状

具体地讲,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矿产勘查开发规划、农业区划、地质灾害预警防治、环境保护、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服务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向社会和政府提供地学信息以及基础资料。其主要任务是给予社会公众和国家经济建设基本地质信息;为人类认识自然、探索地球、提供基础的数据。通过近十年年多的国土资源调查发现,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显著提高,领域不断加大。在2009年底,实现了1:100万陆域航磁以及重力调查,并覆盖了国内陆域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填补了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地区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空白。国内地质调查局与二十七个省(区、市)共同展开了多目标的调查,进一步推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3 基础地质工作薄弱的影响

3.1 服务社会的影响

地质工作的社会服务其实是地学信息服务,如果将服务领域扩展,为农业发展、国土规划、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等提供更好的地质信息,务必增加信息数量,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提高信息精度和质量。随着社会需求的加大,以往工作模式下所形成的基础地质资料从质量和数量上都难以符合新的需求,必须提高采集数据的精度,应用现代技术,提高集成处理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2 矿产勘查的影响

由地质工作的整体规律,发现矿床需经过“带上选区、区中求点、点上突破”的过程。区域地质勘察工作是“带上选区”的关键,它可从矿带中筛选出上千平方千米的勘查远景区即预查区,“区中求点”可以从远景勘查区中选定能供普查的靶区。进而才能符合“点上突破”的要求,即在靶区中将矿体圈定,发现矿床。通过国内外的地质找矿经验标表明,这是目前矿床发现的正常途径,要想实现我国地质找矿的新突破,只有建立在大量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基础地质工作薄弱,后备资源基地短缺,给予“带上选区”的勘查基地就不断减少,进而有矿产勘查“等米下锅”的现象出现。

3.3 基础地质工作稳定投入不足

基础地质工作没有稳定的投入机制,如果单纯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就会导致事业经费严重缺乏,很难从根本上依靠专项运转经费,并且,如此一来会缺少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至于工作不上心、队伍不稳定。新技术以及新理论会影响随社会需求,以往工作模式下形成的基础地质资料从质量和数量上都很难符合新需求,必须要应用现代技术,将数据采集的精度提高,拓展信息的种类,加强集成处理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4 影响海洋权益维护

各国对海洋资源以及海洋主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根据大陆架自然状况划分海洋权利。只有熟悉大陆架的地质、地貌以及地壳结构数据,才可向联合国申请外大陆架提供有利的依据;熟知大陆架的整体地貌,并掌握好大陆架海洋空间的特点,才能为港口、航道等民用以及军用设施规划以及建设提供依据。

4 做好基础地质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的管理机制

如今,国内缺失整体性的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管理体系,基础地质工作体系也不够牢固,方法技术体系管理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建议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相关的部门,单独为全国性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的研究、总结以及推广应用负责。此外,该还要指导并协调好相关地学基础研究机构开展方法技术探究工作,为建设基础地学实验室做指导,整合基础地学研究机制,构建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基地。指导我园地质工作者们普及地质基础知识,并且提高基础地质工作方法技术水平以及基础地质理论素质。

4.2 建立基础地质工作,稳定投入机制

建立起基础性地质稳定增长以及调查经费保障机制,保障队伍的稳定性,实行基础性地质勘察工作常态化,不断更新基础性地质图文动态。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把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调查经费作为财政支出,确立基础性地质工作的财政投入稳定保障体系。调节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政府的经费支出分类科目中加上“基础性地质:r作”支出型的科目,作为常用科目,将设立在基础性地质工作的支出预算中,并归入该科目,保证公益性地质工作有稳定长期的财政经费,并按照实际需要的基数逐年递增。

4.3 建实建强公益性、基础性的地质队伍

现在明显紧缺基础地质工作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人才流动依赖于市场调节,但由于市场机制对基础性地质工作人才的整体流向趋于调节失灵的现象,因此,政府务必要经过行政手段来强化公益性、基础性地质队伍的建设。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渐组成一支装备精良、人员精干、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专业齐全、科研与地调密切结合能担起重要任务的高水平专业化队伍,具有海域、陆域地质调查,重要固体矿产调查水文地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工程地质以及地质科技等功能。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工作重点是要不断以矿产为基础转向基础矿产与环境并重,给予社会公共地质产品的服务及生产,给政府做好地质技术服务与支撑。

5 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的注意点

5.1 突出重点

为了将基础地质工作与应用性进行改善,特别是矿产勘查工作联系不整体的状况,现在就要以阶段为主加强基础地质勘察工作,要把握好重点原则。要将“四重”地区突出——重点成重要经济区、矿区带、重大工程建设区以及重大地质问题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根据多学科、多目标、多技术的根本要求,系统开展地球物理、区域地质、遥感地质以及地球化学的调查。

5.2 重视实践型人才培养锻炼

基础地质工作重点在野外一线开展,需要较高的野外勘察实践能力。为了开展有效的基础地质勘察工作,一方面要培养在校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已有公益性地质队伍的野外调查能力,增加野外地质调查的环节和时间。建设国家级教学实习基地,国家安排运行的经费,安排专项的基金建设基础设施,实施资源共享,专管共用。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地质勘测水平也会不断提升,如今,地质调查一线人员的待遇水平也在进一步改善,提高地质行业的整体形象,增强地质工作的社会服务事实上是服务于地学信息,若想拓展服务领域,为农业发展、国土规划、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建设等提供更多的地质勘察信息,必须进一步强化基础地质工作,提高信息质量和精度增加信息数量,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往的工作模式下形成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已经很难满足新的需求,必须应用好现代的技术,扩展信息的种类,提高采集数据的整体精度,将集成处理水平提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地质勘测一线吸纳人才的能力。

[1]李 龙,等.国家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与发布机制研究[R].2010,2.

[2]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 年局属单位综合统计年报[G].2009,6.

[3]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题调研组.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报[R].2009,6.

TU195

A

1004-7344(2016)10-0170-02

2016-3-15

陈思南(1963-),男,地质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地质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基础性公益性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中国移动4G基础性网络部署策略研究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