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嫁接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2016-01-28熊才伟

大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砧木茶树切口

熊才伟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茶叶局 四川万源 636350)

嫁接技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熊才伟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茶叶局 四川万源 636350)

嫁接技术是农林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多用于果蔬、花卉业、农作物和育种工作。用于茶树改植换种和培育无性系苗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市2002年首次在“巴山早”茶树品种选育中应用。近年在茶园改植换种、苗木繁育中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茶树;嫁接;生产应用

1 引言

嫁接是农林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据史料记载,嫁接技术为我国首创,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世纪,我国农学家汜胜之所著《汜胜之书》就有用嫁接生产大瓠的详细记载。以后嫁接技术被广泛用于果树和花卉。近代,嫁接技术不断提高,嫁接技术的应用也从果树、花卉扩大到育种工作中。20世纪80年代初,江西茶蚕研究所的周汉忠先生开始将嫁接技术运用于茶树,创造了茶树短穗低位嫁接法改造低产茶园和改换品种。

2 嫁接换种的原理与过程

茶树嫁接换种应用植物再生能力和极性规律。极性一般认为是其生命活动在空间上的特殊现象。离体的茶树接穗生长素、营养物质,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定向移动至切口处形成愈伤木栓质膜,此时砧木的根颈在切割的强烈刺激作用下大量的活质本能的在切口处聚集并不断分化,产生愈伤组织。继而由接穗的维管形成和砧木的木栓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受愈伤激素的影响,进行强烈的分裂,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并不停滞地填补着嫁接处的缝隙,达到逐渐愈合,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营养物质通过筛管胞间连丝,髓射线的横向传导与渗透,使砧木和接穗间的新生细胞紧密相接。这样,促进镶嵌的疏导组织形成,木质栓膜消失,嫁接苗的新陈代谢功能开始有序地运转起来。

这种复合型的茶树不是远缘杂交,而是属于品种间的细胞组织融合,茶树品种间遗传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彼此相同或相当;不同亲本嫁接既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嫁接苗成活后,由于受接穗品种主基因的控制,所以具有较强的遗传力和显性遗传,突出表现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上与接穗品种基本一致。

3 嫁接换种的时机与程序

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的生理特点。影响茶树嫁接成活率、成苗率的因素有内在因子和环境因子。内在因子主要决定亲本组织内含物的丰富度,可转化的多糖含量、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浓度和酶的活化。环境因子主要是气温,最适气温在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达到饱和更佳,同时保持土壤湿润。光照,嫁接成活前适度遮荫控制叶面蒸腾是不可忽视的。一般要求遮荫在70%,结合部应处在黑暗状态。通常采用黄泥封口或薄膜绑扎、围土保湿。因此,嫁接时间以五月中旬、八月下旬、十月中旬较适宜。

嫁接换种的基本程序是,首先做好嫁接的材料准备,如工具、用具、覆盖物、接穗品种的选择;同时认真地安排与组合劳力,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示范;确定嫁接换种的茶园,要及时清理园地、台刈。

4 茶树短穗低位培土嫁接在生产上的应用

采用短穗低位嫁接改换良种,一步成园,是一项技术创新,具有五个优点:①嫁接改种成活率可达80%以上。②缩短建园时间,提早三年成园。常规改植换种茶园,从栽苗到幼树培育,至少3~4年才能成园。采用嫁接法仅需半年时间。如夏季嫁接改种,当年可生长50cm左右。③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投资回收期1~2年。④能保持和提高茶树优良品种。嫁接品种能保持遗传特性,可加速良种推广。⑤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缩短投资回收期和提早实现高效具有显著作用。嫁接改种后的第一年产量相当于常规建园第3~4年的产量。

当然,采用低位嫁法改园换种是有条件的,需要选择低山缓坡,生态环境较好的园块。陡坡、山岭、山脊、海拔过高的园块要因地制宜,切勿照搬。

4.1 选用优良品种

接穗应是适合当地生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如川茶群体中的单株类型。留养接穗的母树要品种纯正、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青壮年或台刈后的茶树。

4.2 嫁接时间

以初夏至秋末较为合适。此时拟换种园春茶采收结束,当前效益损失小,春穗成熟,温湿度也较适宜,接后愈伤组织形成快,成活率高,生长健壮。

4.3 嫁接工具

手锯或改装的微电锯:锯较粗的砧木;整枝剪:剪较细的砧木和采接穗;电工刀:劈砧木嫁接切口;芽接刀:削接穗;另外还需备有分开砧木劈口的15cm的竹木片和包扎薄膜等器物。

4.4 嫁接方法

采用劈接法或切接法。

4.4.1 剪砧木

每株茶树根据需要留1~3根主干,在离地面10cm处锯(剪)成砧木,切口要平滑,其余树干剪至与地面齐平。

4.4.2 选接穗

选择母树树上已打顶的半木质化枝条,要求粗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每个枝条可剪取数个有叶片和腋芽的接穗,要求当天采穗当天嫁接。

4.4.3 劈砧木

先用电工刀在砧木中间或1/3处劈一垂直切口。深度略长于接穗的斜削面长度,然后用楔形小木片崁在劈口中间,以便崁芽。过于粗大的砧木,可切开皮层,按切接法嫁接。

4.4.4 削接穗

把接穗枝条的下段两侧各削1刀成楔形,削面长约1.5cm。接穗上带有叶片和饱满的腋芽(如用绑扎法,留下叶柄即可)。

4.4.5 插接穗

把削好的接穗插入已劈开的砧木一端或两端,要求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对齐,然后拔掉砧木中间的小木片。

4.4.6 培土

插好接穗后,用粘性的湿心土封住砧木伤口或或用薄膜绑扎,再用园土培至接穗露出叶柄。

4.4.7 遮荫

将剪砧木时锯下的茶树枝条插在嫁接好的茶丛中,再在上面盖些禾草等遮阳物,透光率控制在30%左右。

4.5 嫁接后管理

4.5 .1 除萌蘖

嫁接后的茶树要经常检查,对未成活的及时补接,发现接口下有蘖芽要及时抹掉或剪除,以免造成品种混杂,同时使养分集中,加速接穗生长。

4.5.2 除遮阳物

当嫁接后抽出的第一轮新梢成熟后,即可逐步或全部撤去遮阳物,管理同一般茶园管理,同时还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

5 嫁接技术在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在群体品种中,选育地方良种,选中的对象往往只有单株,穗源少,用扦插技术繁育种苗,生产上显得太慢。采用嫁接技术,建立母本园,能迅速扩大穗源,加快种苗繁育速度。如我市选育的省级良种巴山早,叶肥芽壮、萌芽特早。母树复壮后只能剪取1kg穗条,年只能扦插几百株。要想在生产上应用,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项目课题组采取了嫁接建母本园的办法,大大的缩短了新品种在生产上应用的时间。

嫁接改园换种,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应用,已证明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创新技术,有条件的茶区组织推广应用,能创造极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曹潘荣,余雄辉,李丹,廖侦成.不同嫁接方式对茶树嫁接成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J].广东茶业,2011(05).

[2]宁静,杨阳,梁国强,刘 振,赵 洋,钟兴刚.嫁接技术在茶树上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茶叶通讯,2014(01).

S571.1

A

1004-7344(2016)10-0220-02

2016-3-18

熊才伟(1973-),四川万源人,农艺师,从事茶业技术推广20年。

猜你喜欢

砧木茶树切口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做砧木的南瓜品种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茶树湾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