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1-28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田 琪(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田 琪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82例仅给与结肠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还给与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等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50例(60.98%),总有效率91.47%,对照组显效33例(40.25%),总有效率71.96%,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提升治疗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结肠癌;围手术期;效果分析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继而出现腹痛、血便等。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其对消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但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不容忽视,合理、有效的结肠癌围术期护理能显著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是除治疗外的另一重要环节。本文就护理干预在结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做一简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行结肠癌手术的结肠癌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31~78岁,平均(52.18±18.33)岁;对照组82例,男49例,女33例,年龄34~75岁,平均(50.01±17.67)岁。以上患者均经镜检、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并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与包括手术准备、生活护理、起居护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
1.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术前患者都会存在较大心理负担,这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治疗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与适当的心理护理,要用耐心、和善的语气同患者交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特点和可治疗性,消除患者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②肠道护理:在向患者详细讲述术前肠道护理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在术前进食流质、利用口服硫酸镁将肠道内聚积的粪便排净,同时术前3~5 d口服磺胺类抗生素,用以抑制霉菌生长。③术前戒烟:术前护理人员要告知有吸烟史的患者停止吸烟,锻炼胸式呼吸、咳痰,用以防止肺部感染。
1.2.2 术中护理。①手术配合: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师手术,调整室内温度、灯光,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在皮肤切开后,要协助医师保护患者正常组织、器官,避免感染;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对破溃的肿瘤组织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肿瘤细胞污染患者正常组织和器官,并做好肿瘤部位结扎、淋巴结清扫等。②缝合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处理患者伤口,先将腹腔清洗干净,然后利用灭菌器械将伤口缝合,敷料,避免污染。
1.2.3 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要先平卧6 h,待麻醉清醒后改半卧位6 h,利于腹腔引流。②切口、引流管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观察患者切口情况,重点关注有无渗血、渗液现象,并保证敷料干燥;也要保证引流管通畅,无挤压、扭曲,时刻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流量,若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③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定期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并在患者恢复期帮助其下床活动,用以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还有嘱患者在术后3 d再进食,并以半流质为主,15 d可正常进食,主要食用高蛋白、高营养、无刺激性食物。
1.3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将本组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对护理满意,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疾病恢复良好;有效:患者对护理基本满意,未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可控,疾病基本恢复;无效:患者对临床护理不满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继续住院治疗;将显效率及有效率共计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0.0完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χ2),若P <0.05,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数据,对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得卡方值χ2=12.035,P=0.002,存在P<0.05,说明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①观察组:显效50例(60.98%),有效25例(30.49%),无效7例(8.53%),总有效率91.47%。②对照组:显效33例(40.25%),有效26例(31.71%),无效23例(28.04%),总有效率71.96%。
3 讨 论
结肠癌是在胃肠道肿瘤中排在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的较高,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对于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不容忽视,其对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都具有重要意义[3]。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术前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并对手术做好充足准备;术中护理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积极地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而术后护理对于及时发现患者体征变化,协助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结肠癌围术期的临床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临床上通过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收到理想效果,观察组显效50例(60.98%),有效25例(30.49%),无效7例(8.53%),总有效率91.47%,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仅40.25%的显效率,71.96%的总有效率。可见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有效,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扭转负面心理,促进疾病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树银,徐章虹,戴婷.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今日健康,2015,14(8):214-214.
[2] 白云霞.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月刊,2014,13(9X):92.
[3] 程国玲.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89-19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