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的影响

2016-01-28冯媛媛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护理管理

冯媛媛(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的影响

冯媛媛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实验组(3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结果 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管理,能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与肢体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满意。

【关键词】护理管理;急性脑梗死;预后

临床中,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丘脑供血障碍所导致的缺血缺氧,引起脑软化,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临床不仅要积极治疗,还应该做好规范化护理管理,这样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于预后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实验组(35),均通过MRI、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对照组中,15例女,20例男,年龄为41~77岁,平均为(55.44±6.44)岁。实验组中,17例女,18例男,年龄为43~78岁,平均为(55.53±7.09)岁。均为初发病例,病发24 h内入院,未行溶栓治疗,伴有一定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将严重脏器病变排除。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包含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出院治疗以及随访等内容,并发症为便秘、泌尿系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入院后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包含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肢体神经功能等锻炼,在此过程中要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循序渐进,并且根据个体化原则进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含书写、更衣、持物、饮食、卫生以及物体转移等日常生活动作练习;认知功能锻炼包含冰块、毛刷、按摩以及拍打等刺激,鼓励患者朗读训练,做出标记,使患者注意力加强,可以采取绘画、拼图以及搭积木等训练;肢体神经功能锻炼主要包含上下楼梯训练、站立平衡、行走训练、卧位坐起、坐位平衡、腰腹肌训练、健侧肢体主被动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各种训练方法,每天至少1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45 min。除此之外,每天需持续30 min强化、巩固训练,护理人员需要知道患者监测肢体不适症状,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管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采取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MMSE评价认知功能,NIIISS评价肢体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5.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比较详情如下:实验组35例,肢体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20.23±1.23),护理后(9.23 ±1.12);日常生活评分护理前(55.33±5.43),护理后(75.54± 7.09);认知功能评分护理前(12.46±3.25),护理后(17.92± 4.72)。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对照组35例,肢体神经功能评分护理前(20.12±1.24),护理后(10.32±1.16);日常生活评分护理前(56.44±5.78),护理后(70.65±6.65);认知功能评分护理前(12.87±3.35),护理后(15.02±4.17)。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

3 讨 论

临床中,急性脑梗死较为常见,以日常功能降低、认知功能缺陷以及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3-6]。所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做好管理护理工作。急性脑梗死患者一般伴有肢体偏瘫、语言不清或者是失语等症状,早期康复护理管理对患者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在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需评估患者肌力,并制定详细训练计划。有语言障碍患者,可以听录音机,有利于语言功能恢复;肢体需处于功能位置,避免发生肢体功能障碍,恢复肌力;指导患者行走训练、站立平衡训练等,所有训练都需要循序渐进。本组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肢体神经功能有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对于急性脑梗死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管理,能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与肢体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密娜.超早期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9(1):123-125.

[2] 刘兰.颈动脉加压滴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梗死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15(29):153-156.

[3] 郑燕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3, 32(30):104-106.

[4] 王美华.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13(36):111-116.

[5] 侯艳玲,杨竹.急诊及住院期间连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15-16.

[6] 陈静,宁阳.个体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13-14.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244-01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护理管理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对社区医院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目标管理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流病房实施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方式的探讨
急性脑梗死与心脑血管综合症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