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1-28卢冬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1期
关键词:内科心率重症

卢冬梅

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卢冬梅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临床情况以及护理后的心理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9.6±6.8)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5.3±7.2)分;观察组SAS评分为(35.7±5.8)分,SDS评分为(33.3±6.2)分;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效果

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呼吸系统的患病人数在逐渐增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在逐渐加重,呈现出发病突然、反复发作、治疗时间长、难以治愈等特点,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也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率非常重要[1]。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7月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61.15±6.27)岁;肺癌患者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0例,哮喘患者18例,慢性肺炎患者2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遵照医嘱按时给患者输液服药。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保证病房内空气干净、清新、无粉尘污染,注意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患者的卫生护理。

1.2.2 观察组 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躁烦闷的情况,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对心中苦闷,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抑郁不安的紧张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②健康教育护理:详细给患者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方法,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③机械通气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情况,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分泌物,发现分泌物立即予以清除,防止发生堵塞影响呼吸道畅通。④氧疗护理:发现患者因缺氧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现象,立即采用面罩或鼻导管为患者进行吸氧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吸氧过程中注意氧气浓度,同时注意避免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防止引起呼吸道感染。⑤饮食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因呼吸困难长期缺氧,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以增强体质,防止发生蛋白及电解质紊乱。

1.3 观察指标[2]采用SAS、SD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aO2、PaCO2、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SAS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SAS评分为(49.6±6.8)分,SDS评分为(45.3±7.2)分;观察组SAS评分为(35.7±5.8)分,SDS评分为(33.3±6.2)分;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O2、PaCO2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患者PaO2为(50.1±4.9)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为(80.7±4.9)mm Hg;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PaO2为(67.5±6.4)mm Hg,PaCO2为(71.1±6.9)mm Hg;综合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PaO2为(50.8±4.6)mm Hg,PaCO2为(81.2±4.6)mm Hg;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O2为(83.5±12.4)mm Hg,PaCO2为(55.1±7.1)mm Hg;干预前两组患者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aO2均升高,PaCO2均下降,且观察组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呼吸及心率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心率为(133.1±17.2)次/min,呼吸频率为(33.7±5.9)次/min;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心率为(83.6±12.9)次/min,呼吸频率为(26.1±6.9)次/min;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心率为(134.1±15.9)次/min,呼吸为(33.7±5.9)次/min;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为(67.5±6.2)次/min,呼吸频率为(21.7±5.5)次/min;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变部位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肺部、呼吸道及胸腔等器官组织内。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程时间长、病情容易反复,由于呼吸困难,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大、精神状态低迷、情绪烦躁抑郁等不良反应,极大地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5]。因此,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PaO2升高,PaCO2下降,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1]廖小琴.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4):60-61.

[2]曾兆艳.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社区医学杂志,2016,14(6):75-76.

[3]罗玉玲.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596-598.

[4]王惠芳.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9):168-171.

[5]郭薇,孟繁芝.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66-2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17

2016-09-29]

115000 营口市中心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内科心率重症
心率多少才健康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