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2016-01-28刘凤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1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静脉

刘凤娟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分析

刘凤娟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溶栓前、溶栓治疗过程中以及溶栓治疗后的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在静脉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冠状动脉再通患者114例,占比76.0%;梗死复发患者15例,占比10.0%;出血患者12例,占比8.0%;死亡患者9例,占比6.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静脉溶栓

作为心血管内科一种常见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和病死率高等特点[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由于饮食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不足,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溶栓治疗作为当前一种广泛的应用方法,其在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提高也不能离开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次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68例,患者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5.8±10.7)岁,发病至治疗时间6~24 h。经临床诊断、血常规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在前壁的患者有54例,在上壁的患者有47例,在下壁的患者有49例。

1.2 治疗方法 将溶有150万U尿激酶(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8)的100ml生理盐水给予患者静脉滴注30min。在溶栓完成后的12 h内给予患者100 U/kg低分子肝素钠(Aventis Intercontinental;批准文号X20000390)脐周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周。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突然、致残率和致死亡率较高的特点,故患者时常会出现忧郁、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静脉溶栓治疗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仔细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以有效获取患者的信任,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勇气和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1.3.2 溶栓治疗前护理 在溶栓治疗前,为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护理人员应做好监护室医疗设备的准备工作,并确保室内环境的各项指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为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绝对清洁,并做好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此外,除给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护和高流量供氧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病房中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做好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工作,密切观察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准确记录现实的变化结果。

1.3.3 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体征和呼吸等变化情况,并认真记录患者的实际变化情况。

1.3.4 溶栓后护理 在溶栓后,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注射治疗,降低患者的依赖性。若患者穿刺点有出血症状发生,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进行必要的处理。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在溶栓治疗2 h内,患者心电图ST段的导联迅速回降>50%;②在溶栓治疗3 h内,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或得到显著转变;③在发病6 h内,患者肌酸激酶提前出现酶峰,或在发病14 h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提前出现酶峰。若患者符合上述至少两项的判定标准,则均可将其认定为冠状动脉再通。

2 结果

在静脉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冠状动脉再通患者114例,占比76.0%;梗死复发患者15例,占比10.0%;出血患者12例,占比8.0%;死亡患者9例,占比6.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理是因冠状动脉发生栓塞,血液无法流通,造成心肌缺血[3],主要临床表现为休克、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和持续胸痛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就目前来讲,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暴饮暴食、过度劳累、过度饮酒、情绪激动和大便秘结等[4]。所谓溶栓治疗法,指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早期,护理人员通过给予患者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进而打通患者的冠状动脉,从而促进患者心肌供血重新恢复[5]。在临床治疗中,由于给药途径不同,溶栓治疗也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冠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其中,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溶栓的操作方法是通过在冠状动脉中插入导管进行尿激酶注射实现血栓溶解的[6-8]。虽然该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然而,静脉内溶栓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插管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还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现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治疗中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在静脉溶栓治疗和护理后,冠状动脉再通患者114例,占比76.0%;梗死复发患者15例,占比10.0%;出血患者12例,占比8.0%;死亡患者9例,占比6.0%。由此可知,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病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临床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静脉溶栓护理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1]卞美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6-68.

[2]钱波.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23):267-268.

[3]崔换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7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41-242.

[4]陈恒.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170-171.

[5]夏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4):93-94.

[6]李新霞,罗琼,肖亚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46-147.

[7]陈丽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88-89.

[8]彭朝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当代护士旬刊,2011,9(3):46-4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100

2016-10-17]

112499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第一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静脉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