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效果分析
2016-01-28汪兆平
汪兆平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效果分析
汪兆平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效果。方法6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根据其麻醉浓度的差异性分为A组、B组以及C组,每组22例。A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B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5%,C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75%。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探究。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优18例,良4例,差0例;B组患者麻醉效果优17例,良5例,差0例;C组患者麻醉效果优20例,良2例,差0例。三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阻滞起效用时长于其他两组,Bromage 0~1级例数多于其他两组,罗哌卡因用量少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强的安全可靠性,对循环和运动阻滞无严重影响。
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应用效果
此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应用效果,现对本院收治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此研究中的6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根据其麻醉浓度的差异性分为A组、B组以及C组,各22例。A组患者年龄最大74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62.3±4.2)岁,B组患者年龄最大76岁,最小54岁,平均年龄(63.3±5.4)岁,C组患者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61.8±5.8)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375%,B组患者罗哌卡因浓度为0.5%,C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75%。三组患者均选择左侧或者右侧卧位,选取L2~3或者L1~2间隙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并在患者头侧位置置管3cm,所有患者均采用4ml利多卡因(1.5%)进行实验,待5min后如果导管未进入蛛网膜下腔和血管中时,三组患者均采用上述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其首次剂量为8~15ml,通过针刺方法对麻醉平面予以检测,当平面较为满意后对患者施行手术,手术1 h后增加3~5ml药物剂量,直至手术结束[1]。此研究中入选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并对其予以面罩或者鼻氧管进行吸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三组患者分别经不同浓度麻醉后,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评估[2]。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无疼痛感为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具有轻度疼痛感,对疼痛感可以忍受,无需增加静脉镇痛药为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法忍受疼痛,并且需要增加静脉镇痛药或者进行全身麻醉为差。总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麻醉起效时间为针刺法注入局麻药物开始时,每隔1min对其进行测定,直至T10无痛觉所用的时间。同时麻醉首次剂量直至手术前5min通过Bromage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运动组织程度进行评估。其患者未出现运动阻滞,大腿可以自如抬起为0级;患者无法抬起大腿为1级;患者无法屈膝为2级;患者无法屈踝为3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A组患者麻醉效果优18例(81.82%),良4例(18.18%),差0例;B组患者麻醉效果优17例(77.27%),良5例(22.73%),差0例;C组患者麻醉效果优20例(90.91%),良2例(9.09%),差0例。三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A组患者阻滞起效用时为(16.60±3.60)min,B组患者阻滞起效用时为(11.30±3.20)min,C组患者阻滞起效用时为(10.80±2.80)min;A组患者Bromage 0~1级患者为20例,B组患者Bromage 0~1级患者为12例,C组患者Bromage 0~1级患者为8例;A组患者罗哌卡因用量为(80.10±17.04)mg,B组患者罗哌卡因用量为(91.20±19.11)mg,C组患者罗哌卡因用量为(92.40±23.53)mg。A组患者阻滞起效用时长于其他两组,Bromage 0~1级例数多于其他两组,罗哌卡因用量少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通常会伴随肺部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所以有效地将其疼痛进行缓解以及防止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较长,是麻醉主要目的[3]。就目前而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常选择硬膜外麻醉,但是麻醉药物以及方法的差异性,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同样有所差异。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物,此药物具有一定的长效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无严重的毒性作用[4]。此药物由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完善的阻滞,同时可对阻滞位置的血管张力起到保护效果,进而对外周循环的稳定性进行维持。
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将浓度不同的罗哌卡因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其麻醉效果并无显著的差异性,然而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其阻滞时间较慢,同时Bromage 0~1级例数较多。这是因为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硬膜外间隙会逐渐变窄,同时降低了其容积,局麻药在向椎旁间隙扩散现象有所减少[5]。其运动阻滞较轻有助于老年患者早期运动,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浓度较低的罗哌卡因和高浓度相比较而言,具有显著的运动神经分离阻滞,同时对阻滞位置无较强的血管扩张效果,并不出现严重的血容量不足现象[6]。与此同时,浓度较低的罗哌卡因具有较长的麻醉阻滞时间,有助于对血容量的维持。
综上所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在麻醉时选择0.375%浓度罗哌卡因,效果良好,同时对循环以及呼吸系统无严重的影响,且无严重的运动阻滞现象,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1]成干生,邵庆祝,毛天,等.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硬膜外注射氯胺酮预防寒战效果.武警医学,2013,24(1):47-49,53.
[2]黄连花,陈超勇.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6):692-693.
[3]程俊,杨树香,余晶晶,等.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处理.医学信息,2014(32):269.
[4]王安平,王龙.前列腺电切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与曲马多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当代医学,2015,21(13):49-50.
[5]吕世进,辛宗艳.小剂量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384-386.
[6]曾莉芷,周江生,杨香婷,等.重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中国医学创新,2013(3):32-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60
2016-09-28]
441700 湖北省谷城县中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