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2016-01-28李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1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微创

李颖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李颖

目的分析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45±1.21)d,对照组为(8.76±1.34)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92.87±20.64)ml,对照组为(142.65±35.41)m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显著提升子宫肌瘤病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手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其主要致病机理在于子宫平滑肌异常增殖,多并发于中年女性人群。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容易导致患者术中失血过多,不利于术后恢复[1]。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下,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被运用于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进一步探索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本院对2016年1~6月所接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1~6月所接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42.54±5.74)岁。子宫肌瘤直径4~7cm,平均直径(4.26±0.98)cm。类型为多发性肌瘤21例,浆膜下肌瘤19例,肌壁间肌瘤1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9~50岁,平均年龄(44.71±5.24)岁。子宫肌瘤直径3~8cm,平均直径(4.94±1.07)cm。类型为多发性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20例,肌壁间肌瘤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子宫肌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中体位为仰卧位,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于患者下腹中心进行切口,在腹腔中准确找到肌瘤位置,然后进行子宫浆肌层切开,将肌瘤完全暴露,进行剥除,完成清理、止血操作后,依照常规方式进行缝合。实验组患者使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中体位为膀胱截石位,同样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需将CO2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右。借助对应设备在患者脐上部做1cm左右横切口,使用规格为10 mm的戳卡进行穿刺。然后利用腹腔镜对子宫肌瘤进行彻底检查以及盆腔脏器间有无粘连的状况。从左右髂上棘约1~3cm处进行术口切开,并将对应设备放置其中准备进行肌瘤切除。在肌瘤附近组织注射垂体后叶素6 U,然后使用超声刀将假包膜进行切开,使肌瘤与组织分离,再利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最后使用可吸收线进行内部缝合,使用旋切器切碎肌瘤后取出,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外部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综合治疗效果进行统计。

1.4 疗效评判标准[2]结合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显效:子宫肌瘤完全剔除,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在较短时间内痊愈出院且无复发情况;有效:子宫肌瘤完全剔除,但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恢复慢,存在复发;无效:子宫肌瘤未完全剔除,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严重,复发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45±1.21)d,对照组为(8.76±1.34)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636,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92.87±20.64)ml,对照组为(142.65±35.41)ml,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933,P<0.05)。实验组治疗显效28例(56.00%),有效20例(40.00%),无效2例(4.00%),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疗显效20例(40.00%),有效21例(42.00%),无效9例(18.00%),总有效率为82.00%(41/5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对照组为32.00%(1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7,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在育龄女性中存在较高病发率。通常情况下,子宫肌瘤呈现为白色,具有包膜,和其他组织器官存在明显区别。研究表明[3],子宫肌瘤和孕激素以及雌激素有着极为密切联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子宫肌瘤的生长。该病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甚至无任何不适感,主要取决于肌瘤在子宫内的位置与数量。临床统计表明[4,5],肌壁间肌瘤以及黏膜下肌瘤均会导致患者经期和经量出现异常,但肌瘤较大时可用手直接感知到包块存在。该类病症将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做到及时确诊与治疗。

目前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的方式对该病进行治疗,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大,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恢复。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下,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被运用到该病的治疗过程中。该项手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可更好观察腹腔情况。同时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可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后期恢复。此外,该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对子宫的损伤,确保患者生育能力,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手术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术中止血难度较大,为此临床多使用垂体后叶素与电凝联合的方式进行。针对部分肌瘤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无法使用该项手术进行剔除,依旧需要借助传统开腹手术,为此手术医生必须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可有效进行两种手术间的相互转换[6]。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中出血、术后不良反应以及综合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显著提升子宫肌瘤病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1]梁志清,徐惠成,李玉艳,等.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12): 1469-1471.

[2]刘玉华,翁庆莲,黄丽华,等.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99-101.

[3]陈聃,刘毅智.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

[4]刘青建,刘彩萍.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比较.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 41-42.

[5]李梅.腺肌瘤剔除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36-1137.

[6]吕向红,陈楠,王彩霞,等.传统剥除术与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研究.吉林医学,2016,37(8):1963-19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41

2016-08-29]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微创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