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2016-01-28贺怀刚杨德智
贺怀刚,杨德智
(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74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贺怀刚,杨德智
(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745000)
1 病原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是一种细小、多形态(呈环状、球状、灯泡状和棒状等)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本病原对理化因素没有较强的抵抗力,对链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对红霉素高度敏感。
2 流行特点
2.1自然条件下,本病原(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只感染山羊,特别是3岁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若存在羊群饲养密集、营养缺乏、阴雨潮湿和气候骤变等因素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2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菌羊,有较强的接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染;新疫区发生本病多是由病羊引起。
2.3冬季和初春枯草季节是本病的高发期,呈地方性流行,发病后传播迅速,有较高的病死率。
3 临床症状
本病平均潜伏期为18-20d,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3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下面分述之:
3.1最急性型。患病羊只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流浆液鼻液,叩诊肺部有浊音,随着病情急剧严重,病羊呼吸极度困难,卧地不起,伴有全身颤动,发出哀鸣声、黏膜高度充血,发绀,最终窒息而亡。病程通常不超过4-5d。
3.2急性型。临床上最常见,患病羊只病初高热,继而出现湿咳,有浆液性鼻液,经3-5d,病羊转为干咳,鼻液转为铁锈色脓性,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眼部流泪有脓性脓性分泌物,口流唾液呈泡沫状,拱背缩腹,倒卧不起,极度衰弱,部分病羊发生腹泻,乳房、唇等部皮肤发疹,口腔发生溃疡。病程多为7-15d。耐过羊转为慢性型。
3.3慢性型。病羊全身症状较轻,体温一般在40℃左右,被毛粗乱无光,间有腹泻、咳嗽,时有鼻涕,身体衰弱,若在此期间存在饲管不善或同急性病例接触,使得羊只机体抵抗力下降,则极易复发或出现并发症,导致死亡。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只剖检,可见病变通常局限在胸部器官,有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变化,胸膜充血,有纤维素絮片;胸腔积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呈淡黄色;肋胸膜、肺胸膜发生粘连;纵隔淋巴结、支气管出血肿大;肺炎初为水肿与炎性充血,随后出现肝变,呈弥漫性或局灶性。
5 诊断
5.1实验室检查。采集病例肺组织、胸腔渗出液作为病料,制成涂片,镜检可见细小的多形态菌体;或将病料接种在血清琼脂培养基,置于37℃培养7d,有半透明细小菌落长出,呈微黄褐色,中心突起呈“煎蛋”状,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细小的多形态菌体。
5.2鉴别诊断。本病同巴氏杆菌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较相似,临床上需加以鉴别诊断:巴氏杆菌病病例的病料通过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卵圆状杆菌,且将病料接种于小白鼠进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导致小白鼠死亡;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的病料镜检可见细小、多形状菌体,接种于小白鼠进行动物感染试验,不会引起小白鼠发病。
6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应首先做好预防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确需引种,则要严防引入病羊或带菌羊,并将引入的羊只隔离检疫,确认无病,方可混群饲喂;同时,根据本地病原体分离结果,选择注射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鸡胚化弱毒苗或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对于发病羊,要及时隔离采用中西药进行治疗,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6.1中药治疗:炒葶苈子3g,桔梗、连翘各6g,炒牛蒡子、炙杷叶各7g,知母8g,大青叶、黄芩各10g,白芍30g,甘草3g,研为细末,加鸡蛋清2个,水煎服,每天一次,连用3天,对治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效果良好。
方解:炒葶苈子有治咳嗽之功效,桔梗治肺痈,有清肺化痰之功效,黄芩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有清热泻火之功效,连翘、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炒牛蒡子和炙杷叶有化痰止咳、清肺和胃的作用,白芍有敛阴收汗之功效,知母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有清泄肺火,滋阴润肺之效,甘草可泻火解毒、补中益气并且能够调和药性。
6.2西药治疗:将200g阿奇霉素药粉加入200kg饮水中,供给病羊饮用,连用3-5天,同时,可按0.5-1mL/kg体重肌注磺胺嘧啶钠,每天一次,连用3天,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S858.27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4-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