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6-01-28严天元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掖肉牛产业化

严天元,王 磊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严天元,王 磊*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畜牧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合理有效的组织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对实现现代畜牧业转型跨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张掖市肉牛产业化经营实体发展现状及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肉牛养殖及产业化经营管理的意见建议。

张掖肉牛;产业化;现状;思考

发展畜牧业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只有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才能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畜牧业转型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张掖市是甘肃省畜牧业大市,畜牧业产业化在张掖已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而肉牛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增收潜力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

1 基本情况

自上世纪80年开始,张掖市开始引进西门达尔、夏洛莱、利木辛等国外肉牛品种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经过30多年的杂交改良,以西门达尔杂种后代为主的良种牛占到饲养总量的90%以上,已形成遗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种群数量庞大、产肉性能好的具有张掖地方特色的高代杂种肉牛新类群,并探索出了“五统一分”(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制、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2008年以来,在“张掖市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的强力推动下,肉牛产业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94万头,年出栏突破26万头,养牛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日趋明显,肉牛产业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目前,张掖市被甘肃省列为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3个试点市之一,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3县(区)被列为全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中的肉牛产业大县,甘州区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在甘州区建立了以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张掖综合实验站,这也是甘肃唯一的国家肉牛产业体系试验站。2014年获得了“张掖肉牛”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张掖肉牛养殖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畜牧学家张子仪评价说:“张掖肉牛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内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先河”。

2 肉牛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模式

2.1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近年来,在“十乡百村千户”肉牛示范工程推动下,建成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 000户,肉牛养殖规模快速扩张,一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养殖大户不断涌现。在示范乡、村、户的带动下,全市累计建成肉牛养殖场(小区)300多个,“三品一标”养殖规模占到全市规模40%以上,肉牛产业化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在产业规划布局方面,充分考虑养殖场(小区)环境因素和土地承载、农作物秸秆及牧草的消纳能力,按照“五化”标准推进养殖场(小区)建设,全市形成了以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为主的黑河沿岸肉牛优势产业带,饲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70%以上。

2.2 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全市现有肉类加工企业6家,已建成的甘州沅博、甘州牧沅、山丹高原龙、高台博峰肥牛、肃南草原惠成等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年屠宰总量近10万头,肉产量6万多吨。畜牧主管部门积极支持甘州沅博、高台博峰等企业申办甘肃知名商标,争创名优品牌。在投资主体的培育上,坚持扶强和育新并重,本土培养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积极扶持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在产业布局上,将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化”新农村和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从有利于动物防疫、生态安全和产业化经营的角度出发,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合理布局养殖基地及产品加工企业,推进肉牛养殖及加工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格局。

2.3 肉牛产业化经营组织特点及模式

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灵活多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养殖场或企业通过为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购销信息、免费培训、吸纳富余劳动力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与农户利益的连接,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特别是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肉牛养殖进一步发展完善,呈现出显著特点,一是兴办主体多元化,养殖大户、营销大户、技术能人、经纪人成为兴办专业合作社的主体,目前全市有70%左右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等牵头兴办;二是合作形式多样化,不仅有生产技术上的合作,还有品牌和商品销售上的合作,也有资本上的合作;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从肉牛养殖发展到种植、运销、加工、储藏及有机肥生产等多个方面。

2.4 粪污处理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立足资源和规模优势,坚持“草畜平衡、种养结合”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秸秆饲料化工作“十二五”规划》,大力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借鉴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理念,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示范点,积极推行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还田利用。在牛副产品利用方面,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畜禽副产品加工企业,现阶段仅对肉类加工企业生产的副产品牛皮、牛骨等经初步处理、消毒后出售给商贩进入流通环节,副产品加工利用处于微利。粪污处理方面,调查显示,2014年底全市肉牛产生粪尿总量为1240万t,占畜禽粪尿总量的60%,为有效解决肉牛粪尿对环境的污染,我市采用人畜分离建设模式,从2011年开始,新建养殖场(小区)全部规划有排污管道、污水氧化池和水泥地坪的贮粪场,对已建成的养殖场(小区)经逐年改造治理基本建成污水氧化池和贮粪场,并大力推行“玉米秸秆-肉(奶)牛-粪便-沼气(沼液、有机肥)-农田”为主体的农业生产高效循环模式,有效遏制了养殖业环境污染,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5 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市、县两级在资金投入、养殖用地划拔、建设物资筹备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力度。甘州区对新建存栏规模500头以上的高标准肉牛养殖场,每场给予30万元资金补助;对连片新建50户以上、存栏规模1 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一次性补助10万元;对能繁母牛实行“零费用”配种。临泽县对新建成的千头以上存栏规模,并推行循环清洁标准化生产的肉牛养殖小区每个补助60万元;对已建成的养殖小区达产达标的,每个奖励2万元。高台县对存栏肉牛在200头以上的养殖场每个奖励6万元,存栏肉牛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奖励15万元。山丹县对新建标准化暖棚牛舍,连片10户以上,户均修建牛舍12栋以上,饲养牛300头以上,存栏牛1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每户奖励5 000元。同时,稳步推进“双联惠农贷款”、“草食畜牧业贴息贷款”等养殖业贷款,为肉牛产业长足发展搭建融资平台,加快肉牛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

3 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市肉牛业正处在由规模化生产向产业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3.1 基础建设投入大,流动资金不足;养、加、销各环节衔接不紧密,龙头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屠宰加工企业普遍缺乏流动资金,辐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3.2 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提供服务上发挥作用不到位,影响农民参与积极性。

3.3 肉牛产业化融资困难,发展后劲不足。金融机构发放的畜牧业贷款相对集中于抵押担保贷款,而畜牧业的资产分布状况又使得养殖户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同时,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和畜牧保险覆盖率低的现状加深了金融机构的“慎贷”心理,加大了养殖业主贷款难度。

3.4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抗风险能力不足,特别是未建立畜产品淡储旺销调控机制,不能有效防范市场风险,造成畜产品价格波动大、利润不稳,影响养殖业主的生产积极性。

4 发展策略

4.1 鼓励适度规模养殖,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结合我市畜牧产业发展实际,以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为标准发展家庭农场,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加快适度规模养殖户标准化圈舍改造,全面推行健康养殖,严格执行场地环境、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生产技术规程,遵守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规定,切实规范养殖过程记录,实现全程可追溯。

4.2 成立畜牧合作联社,增强带动发展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主体和有效途径,为有效解决合作社规模小、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加快肉牛产业化进程,可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将分散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合并同类项”,组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在统一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上各合作社独立经营,抱团参与市场竞争,走联合发展之路,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

4.3 加强信贷支持力度,盘活现有加工企业

加大对肉牛产业化经营主体的信贷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保险和搭建投融资平台、贷款担保等方式,建立农业贷款绿色通道,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优先给予支持,允许依法以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为现有龙头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扶大、扶强现有龙头企业。

4.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畜牧业

按照种植业和养殖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布局肉牛养殖规模,粪便及养殖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回归农田、林地,按照“人畜分离、干湿分离、沼气配套、养分还田”的原则,对新建养殖场(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场(区)要加快标准化改造,有效防止养殖业粪污的直接排放。积极引导养殖场(户)走“玉米秸秆—肉牛—沼气(沼液、沼渣)—农田(林地)”生态养殖与循环发展之路,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注册产品商标,开展“三品”认证,实现肉牛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张掖肉牛品牌

采取招商引资、整合资源、调整重组等方式,多渠道开展肉牛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利用外资项目,鼓励国内外企业来张投资发展,扶持、壮大本地肉牛养殖及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肉牛产业发展体系,有效化解市场冲击和风险,推动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开展合作,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开发、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增加肉牛产业科技含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培育和造就具有地域优势和较强影响力的张掖肉牛品牌。

4.6 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畜牧科技含量

以行政力量为推动力,加快建立以畜牧兽医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突出推广肉牛品种改良、暖棚舍饲养殖、舍饲规模育肥、草产业开发、无公害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参与肉牛养殖企业和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展技术承包、产业开发、咨询服务,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inking of Zhangye Beef Battle Industry

YAN Tian-yuan, WANG lei

(AnimalHusbandryManagementStationinZhangyeCity,GansuZhangye734000,China)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animal husbandry to transform to th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 mode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and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livestock products, to achieve new lea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The article survey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mode of the Zhangye beef cattle industry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Base on this, the author give some suggestions of impelling the process of the Zhangye beef cattle industry

Zhangye beef cattl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thinking

2016-04-20

2016-05-20

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应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张掖肉牛改良效果研究》,项目编号GNSW-2015-5

严天元(1962-),男,甘肃武威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E-mail: 944866179@qq.com。

*通讯作者:王磊(1982-),男,甘肃榆中人,畜牧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E-mail: wanglei_17@qq.com。

S8-1

C

1001-9111(2016)03-0085-03

猜你喜欢

张掖肉牛产业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肉牛口炎咋防治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到张掖看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