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谈乡建时,我们在谈什么?

2016-01-28黄达隆

海峡旅游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方民宿营造

黄达隆

“乡建”,广义上被理解为“乡村建设”。但在这两年,随着进入乡村的方法和“姿势”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理念越来越难懂、政策和对策永远把人弄晕、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人纷至沓来,“乡建”这档事似乎变得不那么单纯了。究竟是“复兴”还是“活化”,是“建设”还是“营造”,我们是不是真得理一理思路?

在台湾桃米社区,社区工班搭设青蛙生态教室。

林德福

打什么旗号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在做实事

两年前大陆的“乡建”工作,跟过去的传统乡村建设运动的精神是比较接近的,纯粹就是为了回乡建设,因为一开始关注的人可能都不会太多,政府的投入比较有限,所以是很纯粹的乡村建设运动。但是这两年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乡村,一批是返乡青年回去农村协助自己的家乡,并找到自己立足的机会。另一批是2015年,民宿变成一个热点,很多资本明显想进入农村,在这样资本下乡的运动下,民宿发展和乡村旅游,好像突然变成了这场运动的中心。

当下,很多人打着不同的旗号进入乡村。但在我看来,打着什么旗号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在做实事。在台湾我们谈得更多的是“社区营造”,我们其实是在找一种共同生活、处理生活问题的方式,所以“乡村社区营造”就变得很重要,“乡村社区营造”就是这个乡村里的人共同决定我们的未来该怎么走。社区营造这个词不是在说一个社区,而是一种方法。这里面就包括环境的复兴、文明的复兴、文化的活化、产业的活化,也包括生活环境的改造、民宿和民居、古村落的保护,这就是我们这个地域里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的事。

大陆做社区营造,让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不够耐心,太过于浮躁,对我来说,“时间”是所有事情里最重要的因素,大家不能沉下心来,让这个东西能够有成长和培育的时间。因为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空间,社造也就变得举步维艰。大陆现在的社区营造,还处在理念和观念的推广和宣传阶段,现在才刚开始认识,往这个方向做。我在这里真正做的案例不多,大部分是在上课、沙龙、谈论、论坛。台湾的社造对我们来说,没有三五年,不敢说一个地区能建立一个机制。而在大陆,当下的重点在于让大家开始认识“社造”、紧接着再开始借鉴台湾的经验,成为自己的一种模式。台湾毕竟走了那么长,技术、想法可以尝试在这里进行本土化,融入这个社会中,看看能走出一个什么不同的路来。环境可以借鉴,但是人的营造才是最困难的,不是只把技术、环境、方法照搬就可以。

廖嘉展

“乡建”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多方协力的关系

如果整个过程里,第一能够结合居民的参与,第二存在自下而上的共同参与、规划、执行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称呼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不是得到参与者、居民、政府多方协力的关系,叫什么只是一个表达形式。重要的是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过程,达到你所要做的这个政策或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在台湾,“乡村建设”的概念就是“社区总体营造”的概念,对于台湾来说,社区营造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经验,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但总体上说,社区营造的概念能够涵盖各种不同的类型,不管是社会福利,还是居家安全、产业发展,方法还是要用社区总体营造的方式,透过社区居民的参与,在这个过程里积极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而在大陆,乡建也有几种模式:第一是大量地与资本和企业结合,形成共同的发展;第二,模仿台湾社会福利层面的操作,使用很多计划项目的委托办理,这在许多一线城市的街道正在大力推动。这种方式有它的一些企图,但是这个过程再继续改进,这是需要再观察的。

这两年有大型资本慢慢进入乡村的趋势。当大型的资本介入,又没办法得到当地居民的参与和认同时,有时候会产生更大的社会矛盾,农村里的一般民众属于经济弱势群体,再加上他如果有一些错误的期待和心理状态,应该透过什么方式才能去转化?可能资方有心,但是进入到地方的时候,大家会以为资方是一个掠夺的角度,他们也想要从资方这里拿到回馈,基本上都会模糊掉原本我们想要让一个地方变得更好的焦点。当你的社会沟通不足的时候,矛盾就会产生。

猜你喜欢

资方民宿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孪生院子民宿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英美烟公司劳资冲突研究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你是民宿达人吗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