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艺术的魅力

2016-01-28史天舒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067000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话剧戏剧舞台

史天舒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 067000)

话剧艺术的魅力

史天舒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 067000)

话剧属于戏剧的分支,但是她仍然属于舞台综合艺术,观众接受与否取决于舞台导演和演员的努力。话剧主要的语言媒介是剧中的人物对话,话剧作为文学剧本不仅是演员和导演的再创造,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剧作的艺术效果。话剧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文学作品,始终具有一种无穷的艺术魅力。

话剧;艺术魅力;舞台;综合艺术

一、话剧的来源和历史

话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20世纪初,话剧才由欧洲经日本传入中国。欧阳予倩、陆镜若等提倡新剧使它小荷才露尖尖角,“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新剧在迅速发展中曾被称为爱美剧、真新剧和白话剧。1928年开始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从此约定俗成,非但区别于传统戏曲,也区别于新兴的歌剧与舞剧。

话剧作为文学的一翼,作为我国戏剧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形态,经历前半世纪的萌芽、初创和逐步成熟,在戏剧舞台上有如异军突起,曾获得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巨大的战斗作用。在“五四”以后,话剧作为独立的文学形式才获得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中国话剧史上最早的一批剧作,如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洪深的《赵阎王》等面向人生,揭露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而郭沫若的美丽诗剧和田汉的《获虎之夜》等剧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兴起,20年代末上海成为戏剧运动的中心,话剧团体发展迅速。1930年随着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大众化剧也得到了很大的促进。剧坛先后涌现的名著有曹禺的《雷雨》《日出》,夏衍的《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田汉的《回春之曲》《名优之死》等剧种。抗战爆发,话剧也紧贴时事,成为与广大群众结合的强大运动。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倾听百姓心声,话剧日益走向民族化和大众化,正是这些优秀传统,人民理应把中国话剧文学看做是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

文学的根须总深深的伸入历史的土壤,要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新中国的话剧,就不得不伸入剖析它得以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背景。探讨中国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我们既要看到新中国诞生后社会的巨大变动给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变化,还要看到戏剧文学以前的传统和“五四”以来话剧文学的近传统及近半世纪世界剧坛各种理论和实践给新中国话剧带来的影响。新中国胜利,使我们从原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家逐步成为繁荣的工业农业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思想由半开放到全开放的转变,这些都对话剧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有积极的因素影响也必然会伴随一些消极因素,我们也不能忽视小生产者意识的强大力量,封建主义文化心理的积淀,庸俗社会学和“左”倾教条主义在社会生活中长期猖獗为害。这一切也必然会反映到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来,同时给话剧文学的发展也注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与上述思想文化背景相适应,50年代我国戏剧四项主要受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的影响。60年代话剧创作也缺乏有影响的成功实践。因此,中国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特点,成就与不足,都与上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历史背景分不开。

二、话剧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现实感。在艺术中,生活不是仅仅被客观的转述出来,而是被转化出来,这是由于创作个性的活动、主体审美感知和表现等作用改铸而成的。话剧的现实感就是一种与现实群体的融合。同一剧作家在剧作中创造的各色人物,一如生活中那样千人万面,各具音容笑貌,性格特点。他们是分散的一个个独立单元,但在舞台上,这些人物都以一种特殊的形式紧密融合在一起。好的戏剧不但是角色的完美融合还包括跟在场的其他观众融会在一起,也就是说把话剧演活来,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需要整部剧融会贯通、一气呵成。演员在台上,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会照顾他人。推而广之,照顾全剧。这样的演员也是不可多得的,跟他一起搭戏,他会帮助你,衬托你,使你在自己的努力之外,更得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其他演员得到了提携,就会尽他们所能去演好,如此,一搭一档,互帮互助,这一场戏就变得非常精彩了。平淡的剧情也会显得更加出神入化。因此好的话剧表演需要演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更高的技巧。

第二个特点是现场感。话剧区别于其他我们与外界交流的文化载体,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是在同一时空里进行的。这里说的同一时空是指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的事情。场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融合在一起,观众现场感受现实的具体的与梦幻的意念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确实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更加直观的感受艺术带来的魅力,跟心灵带来的震撼。人物、情节、场景、行动、细节、对话等等,可以虚也可以实,虚实之间就更加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情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扩大充实话剧的社会效益。这种现场拉近距离的观剧模式更能使表演者和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心灵震撼,观众的感官都调动起来,与台上的氛围相融合,更容易深入其境。这种感觉会加强上面所提到的现实感。

第三个特点是综合性。话剧本是综合性艺术,它得有舞台空间和演员表演,还要综合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文学、表演等因素。所以话剧演出除了要有台本外,还要有导演、演员和舞台上各类人员的合作与再创造。上面所说的现场感要是只有演员和观众两个方面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话剧需要吸收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才能将话剧演出的更加生动传神,形成一定的感染力。话剧文学经过导演和舞台综合艺术处理获得新生,产生新的审美信息。

第四个特点是包容性。话剧艺术有一种包容性,话剧表演艺术不是单一的,它取百家之长,包容并蓄,吸收各种艺术门类和艺术特点,不论是语言戏还是形体戏,包括了经典型的演出或实验型的演出,话剧根据舞台大小和艺术偏重选择剧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对话剧表演做一个提升,同时又不破坏话剧演出原有的形式。

三、话剧艺术的魅力

其一,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表现了人民斗争生活的曲折。

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优秀传统。新中国话剧文学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很多话剧所描绘的艺术图像仍然保留了我国社会主义曲折历程的相当真实的纪录。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题材与主题的更替潮流中,话剧文学同样不断作出开拓性的贡献。新中国话剧文学创作大多数文学作品都相当忠实的描写了历史的实际状态,以及当时支配这种状态的社会关系、历史条件和人们的种种意志。从中读者可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运动的特点、力量以及弱点。感受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理想。从话剧的发轫期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开始,就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了。文革十年浩劫,话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五四以后,一批新作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悄然而至,打破了黑暗的静寂。当前,顺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商鞅》《男儿有泪》等,再次显示了话剧反映现实生活的实绩。

其二,艺术探索从单一转向多样,文学、戏剧、抒情三者有机结合。

话剧注重文学性,内涵也较其他歌舞剧丰富和深刻。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这些都只有诗才能与之相比拟。话剧是通过演员表演传达给观众的,所以比诗更生动、更亲切。由于全方位开放所带来的广阔的思想和艺术视野,使我国作家有可能在世界文学、包括世界话剧文学的大格局中区寻找自身的民族坐标,广征博览,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在考虑话剧民族化和现代化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和创造话剧文学的新形势。其次是戏剧性,话剧对戏剧的要求相比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的集中和典型,剧坛创新层出不穷、争妍斗艳,话剧的高要求更具主体创造的自觉意识,向戏剧靠拢也不失为话剧民族化、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再次是抒情性,心里结构,灯光切割使时空在舞台上得以自由组合,小剧场的而运用,传统戏剧观念被不断突破,情境与语言是话剧的主要组合形式,话剧的抒情性也是诗性、诗韵的结合。不同的作家呈现的作品不同,展现的风格也大不同,正是这些丰富的艺术经验,与时代生活的浪涛相契合才孕育出话剧的花朵。

话剧是文学性、戏剧性和抒情性的有机统一,集中起来就是塑造人物了,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语言对话等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许多作品没有离奇的清洁,紧张的矛盾冲突,仍然可以吸引观众和读者,主要靠的就是成功地舞台上树立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

四、结语

话剧创作的思想和艺术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剧作家,开拓剧作家的思想和生活视野,改善其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是本身剧作家要有的自觉追求。本文从话剧的来源历史出发,分析话剧的特点,发掘话剧的魅力,对话剧的历史事实本身做应有的描述,既有褒贬的评价也不歪曲事实,以利于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

[1]海泉,古苏.表演艺术要讲究体现[J].上海戏剧,1983(5).

[2]郭富民.中国现代话剧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赵先正.让诗性在戏剧人物与舞台空间碰撞与绽放[J].大舞台,2007(5).

[4]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仁[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话剧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戏剧类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