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寺庙会触摸仪式研究
2016-01-28辽宁大学110036
肖 婷 (辽宁大学 110036)
青岩寺庙会触摸仪式研究
肖 婷 (辽宁大学 110036)
摘要:青岩寺自1985年恢复庙会后,山上的法会活动日益丰富,名目繁多,出现各式各样的拜老母仪式活动,其中尤以触摸仪式最为突出。触摸仪式通过触摸神灵,祈求获得神灵的护佑,这种仪式活动表现了民众对健康的渴求、功利的目的、投机与从众的心理,是民众功利主义心理、精神需求的体现,也是青岩寺景区为满足民众的需求,对此进行导向的结果。
关键词:青岩寺庙会;触摸仪式;功利主义;精神需求
青岩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医巫闾山南段,北距北镇县城25公里,东距常兴店镇l0公里。青岩寺庙会传统由来已久,每年有三次庙会,分别为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此期间庙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降香朝拜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青岩寺1985年恢复庙会后,随着景区的发展,出现各式各样的祈愿方式,其中尤以触摸仪式更为突出,本文着重探析青岩寺庙会的触摸仪式。
一、青岩寺庙会的相关触摸仪式
在青岩寺庙会调查中,笔者发现青岩寺存在很多触摸仪式,触摸神灵塑像的某一部分祈求得其护佑。主要有:摸山神斧、摸土地神手、摸十不全、摸药丸、摸观音手、摸转运台、摸弥勒佛等,根据民众所求,可分为三类:求平安、求健康、求财运,其中求财运类的触摸仪式尤其多。
第一,求平安类的主要是摸山神斧,民众祈求通过摸斧的仪式活动获得山神的庇佑,期望能够“破太岁、驱邪避凶、躲避小人、出入平安”。第二,求健康类的主要是摸摸十不全、摸药丸。摸十不全祈求“病者摸之增强体质,无病者求之消灾免难”。摸药丸祈求祛除百病,身心安乐,解除劫贼横难,消灾延寿,离苦得乐。第三,求财运类的触摸仪式较多,有摸土地神手、摸观音手、摸转运台、摸弥勒佛。摸土地神祈求“家庭平安、矿产顺利,生意兴隆、八方进财,房产开发、六畜兴旺”;摸观音手、转运台、弥勒佛都是祈求好运,希望财利双收。
不论是哪种触摸仪式,都表达了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诉求,这种诉求无外乎平安、健康、财运,而这些渴求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民众在信仰方面表现出十分突出的功利性性格,只有那些对他们日常生活有影响的神灵才会获得信奉。因此,青岩寺庙会中出现的触摸仪式,不论仪式本身还是被触摸的神灵,本质上都是对民众来说有用、有价值。
二、庙会信仰的功利主义心理
民间信仰是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是民众个人生命史和社会经验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民众的心理需求。仪式可分为工具性和表述性,工具性仪式指的是为实现某些功利性目的而实施的仪式。1青岩寺庙会中民众进行大量触摸仪式是基于自身需求的功利主义行为。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若夫斯基所说,所有人都有一定的需求,这是人类共通的。
首先,青岩寺庙会的触摸仪式是一种实用主义需求。青岩寺为多神供奉体系,佛教、道教共处一处,表现出多神信仰,而每个神又有自己的意义象征:山神保平安;土地神求财;十不全求健康;观音手、弥勒佛求财运。平安、健康、财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因此民众在庙会信仰中通过触摸神灵以祈求得到神灵所赋予的象征意义。这种通过触摸仪式祈求获得劳动外的报酬、金钱的行为,也是一种投机心理的反映。
其次,青岩寺触摸仪式是一种实用功利的需求。参与触摸仪式的民众都是世俗的,他们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平安、求财运,因此摸山神斧、摸转运台。民众信仰的神袛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无论是哪里神仙都可以求拜,多多益善,不能落下一处,只要有益于自身,都来者不拒,这无一不体现出民众的功利主义心理。
最后,触摸仪式能够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格尔茨引用马克斯·韦伯把人比作“悬挂在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是“意义的创造者”这段话,认为任何一项文化事件“不单只是存在、发生,它们还具有意义并因这意义而发生”2。因此触摸仪式对于民众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不仅是日常的实用需求,还是精神领域的意义。民众通过摸山神斧等,体验这些仪式带给他们的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并且仪式行为表现出民众寻求安定的心理,他们希望摸了山神斧就能保佑出入平安,即使知道这种行为可能没用,但为了心理安慰,依然如此。正如中世纪英国人认为淋巴结核是“国王的病痛”,相信可以经国王的触摸被治好,因此百姓为了解除病痛,前赴后继,千里迢迢地赶去朝圣。3青岩寺庙会的触摸仪式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民众相信摸山神斧可保平安;摸土地神手可进财;摸十不全可祛病。即使这种触摸仪式没有发挥作用,民众还会第二次进行触摸仪式,说明他们知道这种仪式不灵光,但这并未削弱民众的信仰。正如布洛赫所说“信仰产生于对奇迹的期盼”,这种触摸仪式中信仰是“无法证伪的”,其存在是为了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三、青岩寺景区对仪式的导向作用
青岩寺庙会的触摸仪式受到景区管理人员的影响。青岩寺是政府进行管理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2004年青岩寺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因此青岩寺各处都有景区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各个殿内、庙旁都设有一张桌子,有工作人员指导民众跪拜神灵。这种景区管理人员的参与,对仪式的进行起到导向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心躁动,民众对现实生活和前途感到迷茫、困惑、紧张,因此求助于某一象征符号来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内心困惑。当民众听说摸老母手可以获得老母赐福,他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景区管理人员抓住当下民众精神需求的市场,利用民众的从众心理,凭借以“歪脖老母”为主的象征性资源,满足民众在幻想的世界中的各种欲求,民众想求什么,景区就会建设相应的建筑,供奉相应的神灵,满足民众的需求,如转运台处、观音手,都是应现代民众的需求而建。
四、小结
笔者通过对青岩寺庙会触摸仪式的考察,认为仪式活动产生于民众的四种心理需求:对健康的渴求;功利的目的;投机的心理;从众的心理。总而言之,仪式活动满足民众的功利性需求,民众有所求,则出现相对应的仪式活动满足民众各式各样的需求,民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无法达成的愿望,通过触摸神灵的接触仪式,祈求得到神灵的庇佑,寄托情感。青岩寺景区作为管理方,利用民众的从众心理,抓住民众的心理渴求,积极宣传与此有关的仪式活动。因此,青岩寺庙会的触摸仪式是一个民众需求与景区满足民众需求相互作用的产物。
注释:
1.彭文斌.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分类[J].民族学刊,2011(1):53.
2.克利福德·格尔茨.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译林出版社,1999:131.
3.郭莹.欧洲如一面镜子[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27.
肖婷,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