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意义的构建与生成基础上进行形体教学的探讨
2016-01-28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226000
许 莉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26000)
在人文意义的构建与生成基础上进行形体教学的探讨
许 莉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26000)
摘要:形体教学的价值导向总是和某时某地的一些社会的、经济的、人文的等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被社会各个时段所需求的。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人文意义的构建,促进形体教学的完美性,从而摸索其价值所在。论述了形体教学除了具有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等美育功能外,还独具人文意义的构建与生成价值。
关键词:人文意义;形体教学;美学价值
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审美正逐步成为社会的普遍时尚。其中,人的形体美更是被世人所推崇。爱美,可谓是人的天性,人类对美的认识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体美的标准是变化的,即使同一时代的人,由于各个阶段、阶层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人体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对于形体教学艺术的内容及作用认识不足,对于自己的身体形态满意度较低,开设的形体教学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文就人文意义的构建与生成如何塑造艺术的美感与体态如何实施进行探讨。
一、形体教学的价值
1.形体教学的美学价值
形体教学是研究人与运动审美关系教育的科学,目的是通过形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美学素质。美育教学是形体教学的本质、功能和特点,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向往时代美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在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美学价值是表达情感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形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对社会美的创造、对艺术美的欣赏等具有美学价值的能力。
2.形体教学的人文价值
人文在“辞海”中的释义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文艺复兴的历史角度表述,人文则是指重视人的作用的科学。在形体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对象最终都归属于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人文意义下的形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形体实践者的理性形象,还可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美的概念,改善精神面貌,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从而达到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二、人文意义的构建与生成如何有效的融入形体教学中
在形体教学中,形体美需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潇洒的动作、充沛的体力、巧妙的配合、坚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这些无不闪烁着美的光彩。如何将人文意义的构建与生成有效的融入形体教学中,本节进行了下面的探讨。
1.形体教学中融入美学
形体课的教学不仅是艺术教育、体育教育还涵盖了美学教育等内容。形体教学通过加入美学教育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形体训练是表现人的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在思想和情景的结合中营造意境美,只有形体教学中加入了美学教育才能营造出撼动人心的意境来。
2.形体教学中融入人文意义的教育
(1)进行人文意义上的构建导向型教育
形体教学中所探寻的不是时间与客观条件上的教育,而是学习者在自我建构的空间内对世间万物及其个人本身存在意义与价值的无约束的思考和省悟。以问题为导向的形体教学模式就是试图启动一种唤醒人之心灵的密码,这个密码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人文生态。
形体教学是教学文化和生活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只有将对文化和生活的关注逐步进行延伸和递进,文化与生活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才会呈现出来。虽然文化和生活本身是人造的,但它却也形成了确然的人类心灵工作方式。作者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形体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和设计来唤醒人类崇尚真善美的心灵,这是一种从知识教学向文化教学的积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2)学生全过程参与具有人文意义生成的形体教学
在形体教学过程中,人文意义的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学习了解一些艺术的发明过程,明白艺术中凝聚和包含的人文精神,从而学生的形体艺术潜力得到挖掘和凸显,渗透在形体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显现和生成。因此形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体态教学,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参与程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乃至达到全过程参与。人文意义的生成教育融入形体教学中,不仅是健美体形的塑造,而是通过精神和文化食粮的补给,达到全面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学生全过程参与势在必行。全过程参与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文本,在形体学习过程中唤醒人的美丽心灵。全过程参与形体教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形体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讨论、方案设计以及效果评价等。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从课堂教学延伸为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既涉及到学生的心理行为,也涉及到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方面。学生全过程参与具有人文意义生成的形体教学,不仅打破了课程的界限,弱化了对学时的依赖,还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目光共同转向了文化和社会内涵、人文意义的追求与释放,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单向信息传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每一个学习者由课堂带到社会和文化构成的万紫千红般的花园。
三、总结
形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优美的姿态使学生懂的什么是美的动作,美的仪表,美的心灵,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形体教学又它涉及人的思想、感情、心态、意志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与行为选择。所以作者认为形体教学中应该有效的加入具有人文意义构建与生成的教学。构建具有人文意义的形体教学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进行问题导向型教育,其次是学生全过程参与的具有人文意义的形体教学。高校体育应该根据新形势下的形体需求的特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人文情操,从而达到塑造艺术的美感与体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楚云.形体教学中培养学生外在美优化学生心灵美[J].体育师友,2005(5).
[2]杨慧.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形体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告,2001(1).
[3]梁雪霜.形体美与形体教学和训练[J].琼州大报,2004(5).
[4]杨红仙.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5]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问题导向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2.
许莉,毕业于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