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传播媒介下的微电影价值研究

2016-01-28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64880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微电影价值

王 嵋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648800)



新传播媒介下的微电影价值研究

王 嵋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648800)

摘要:微电影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实验电影转型的结果,它有着独特的制作理念、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在新传播媒介下具备无可替代的自我价值,即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微电影;新传播媒介;价值

一、微电影的起源及发展

在微电影发展之前,人们更多知道的是独立电影或实验电影。这些电影成本低廉,富有个性。它们没有豪华的搭景,没有完美的镜头运动与灯光,几乎都使用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甚至普通人,拍的多是针砭时事或描写社会底层、边缘团体的生活状态。导演特意抽去过于操纵观众情感的煽情元素或方法,大胆地破坏原本大众熟悉的电影语言,不再只是沉浸于剧情中任由作者摆布,反而能开始独立思考,成为整部电影创作的一环。独立电影或实验电影的优势在于它能肆无忌惮地让导演创作出想要表达但却无法得到投资人青睐的电影,其艺术性和专业视野的前瞻性是其他商业电影无法比拟的。但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其晦涩难懂的情节和过多散乱犀利的蒙太奇镜头语言让大多数观众不适应,有些实验电影因为生涩难懂,招来观众尖锐的批评,它们往往很难在主流院线放映,顶多在电影节与媒体见面。

而这几年开始流行的“微电影”则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实验电影转型的结果。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分散,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碎片里做完一件事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潮流,微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不仅制作成本大为降低,发行渠道也多样化,以前的新锐导演能够自筹资金地进行拍摄,连一些圈外的电影爱好者也纷纷加入进来,他们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募得资金。导演在选取剧本和拍摄中采用一种折衷的方式,在保持独立学术精神的同时兼顾电影的观赏性。

二、新传播媒介的应用

早在本世纪初,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已经开始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近几年来互联网、网络广播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凭借技术优势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传统媒体早已举步维艰,报纸迟早被网络新闻代替,广播也不再一枝独秀,如何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之路?显然,新旧媒体相互融合携手发展已成为必由之路。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它以无孔不入的生存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交流信息。微电影以新媒体的方式进行运作,两者的优势互补,形成一种绝佳的传播途径。

三、微电影在新传播媒介下的价值

世界上第一部微电影在学术界很难勘定,但国内最早的一部微电影是2010年11月上市的以青春怀旧为主题的《老男孩》,它的点击量超过了5000万次。微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在人们还没弄清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它就以先声夺人的势头占领了各大媒体,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不断创新着它的制作理念和表现方式。影视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微电影仅是当今时代昙花一现的媒介现象,另一种看法是微电影最终会像电影、电视一样成为成熟的传播媒介或者产业而得以永存。微电影的发展势头和今后的走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尘埃落定,各种视频网站、非专业团体力量的加入和不断出现的新作品一起丰富并拓展着它的内涵和外延。

我认为微电影在新传播媒介下有着无可替代的自我价值,它们分别是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一)微电影的艺术价值:创意性

很多人对微电影不屑一顾,认为它既然没有电影长,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肯定会大打折扣,或者干脆就是一种拉长版的广告。与一般电影相比,微电影的确在故事情节、拍摄理念、镜头语言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与常规电影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实验性。普通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创作有着很强的规律可循,特别注重起承转合的线性叙事结构,讲述清晰流畅。从最初默片的诞生起,电影就在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几十年里人们慢慢地和电影达成了某种微妙的默契。微电影的实验性在于它可以打破常规。它既可以是完整地叙事,又可以汲取某个片段来描写,或者干脆是一种心绪的宣泄和情感的解读。如果把常规电影比作是绘画中的古典主义油画,那么微电影可以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它可以是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也可以是莫奈的印象主义风格,还可以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甚至是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流派。导演既是创造者同时又是审美者,这样一来,审美者的现实经验作为意向作用力,它引导审美主体与意向对象建立起精神联系,使人对存在有着本源的发现,面对现象,并能穿透现象。作为观众既是审美者也是参与者,彼此乐在其中。

以克罗地亚微电影《平衡》为例。它只有4分7秒长,讲述有三个人为了抢夺一个箱子,在摇晃的板面上相互搏击。电影没有对白,没有表情,甚至没有色彩,有的只是极端简洁的几何造型和动作,里面的场景也是采用简约风格的当代装置设计。这部微片中出现的所有元素都好像是具备数重含义的隐喻符号,充满了开放式解读的可能性,有时你会觉得是在现实,而有时它又抽离到梦境。或许观众没有从中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却在抽象的影像符号中感受到一种情绪,这就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疯狂约会美丽都》是法国和比利时、加拿大三国合拍的一部传统二维动画短片。它讲的是一个失去双亲且有点自闭症的男孩查宾和年老的婆婆苏沙相依为命,在婆孙俩的努力下,查宾长大后成了一名运动健将,没想到法国黑手党竟然在环法自行车大赛上绑架查宾等选手。苏沙婆婆联同小狗赶往美丽都解救查宾,同时昔日的“美丽都三重奏”姐妹也加入了拯救行动,他们齐心协力救回了查宾,最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整部片子对白极少,偶尔有一两句语气词,几乎全是凭借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说故事,电影有种极具学院派的艺术风格,人物造型生动夸张,线条简洁有力,构图线条单纯而生动,场景设计既宏大雄伟又充满温馨愉悦。片中的美丽都暗指美国好莱坞,那里的拜金主义风气盛行,指出除了大量输出的美国文化外,观众其实还可以另有其他选择。这部微电影狠狠地把美国社会黑色幽默了一把,里面深藏不漏的机警讽刺,大大地给观众提供了品味和思考的空间。

微电影既没有商业电影附合观众的流俗媚态,也没有先锋派电影晦涩难懂的尴尬。它在创作类型和表现手法层面的探索性已远远超越了常规电影,展现出独特的视觉观感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提升了观众的艺术修养,而且是对常规电影创作的一种有益补充。

(二)微电影的社会价值:思想性

在当前消费主义语境下,微电影用短小的篇幅和独到的创意实现了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等重大哲学问题的思考,反而比普通电影更胜一筹。

微电影的存在,为哲学命题的探讨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这些微电影避开了常规电影的冗长,用空间化的叙事方式、意象化的表现手法,将社会问题自然地在情节和人物中展开,直指问题的核心,让观者在欷歔感叹、五味杂陈的感受中去思考。

生与死是人生重要命题,也是电影作品所表达的永恒母题。微电影对于人生问题的呈现自然也摆脱不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它富有创意性的表现方式让人叹为观止。如法国微电影《一个人的一生》,它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人在垂垂老矣,濒临死亡前回顾自己一生的故事。电影采用传统二维动画的手绘方式,画面温馨感人。这个老人在梦中回到了幼时的家园,他的家已经被湖水淹没。老人从房间顶楼的窗户潜水进去,一层一层地往下,依次看到了自己牙牙学语的童年、好奇懵懂的少年、恋爱成婚的青年、为人父母的中年以及白发垂暮的老年,最后老人抚摸着结婚照满意地跟着小天使走了。它展现的是一个普通人从童年到老年的人生回顾。它的创意体现在让观众脱离了客观视角所带来的审美距离感,在线性的时间里满足了不同逻辑空间的特殊需求,从而营造了一种体验式氛围。观众通过它所展示的影像画面,能多元化地解读电影的深层含义。

《十分钟年华老去》拍的是全球15位知名导演的短片,他们用电影来雕刻时光,带来爱情、生命的探索,以及人存于世的感悟,其中有一集是陈凯歌导演拍的《百花深处》。百花深处是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一个胡同,是疯非疯的冯先生让搬家公司去那儿搬家,胡同在旧城改造中被拆迁得一塌糊涂,只留下了一株大树孤零零地在那儿,搬家公司为了钱也只得装模作样地做戏。这部只有10分钟的微电影延续了陈凯歌导演的人文情怀的风格,哀悼过去的中国传统文化。冯同疯,虽然疯疯癫癫的,但冯先生内心实则明了,像似众多国人的一个缩影,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充满了陌生和抗拒,又对传统文化的逝去感到眷念和惋惜。物质文明是建立起来了,代价是精神文明的轰然倒下甚至止步不前。今年,北京被迫迁府,事实无情地论证了梁思成的泣血警告,然而历史无法复原。尽管这部短片诙谐幽默,却仍能深深地感受到导演对此的痛心疾首和百般无奈。影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冯先生对文化的追溯和缅怀以及搬家公司一心追求盈利的对比,古旧胡同和高楼大厦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突出了影片的主题。追溯过去,反思现在,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提醒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彰显了一种对当今社会的生存预警。

四、微电影的经济价值:认同感

微电影除了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播价值,在于经济价值的挖掘,一是广告的参与,二是点击率。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广告微电影的优势是通过移情和可信性来加强观众对产品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源自于微电影的拍摄采用了细致的划分,譬如在内容策划上采用独立导演拍片或展现企业精神的方式,在制作上采用专业化路线或院校与专业团队合作模式,在传播途径上采用传统电影模式+手机电视+门户分享网站的方式。由于对观众的精确定位,微电影的播放都有自己的受众群,鲜少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年”是中国最具象征意义的传统节日,是“团圆”“幸福”的文化符号。尼康公司在2014年拍的《春节回家》微电影,通过回家过年,用心拍张全家福的内容,向消费者传递了温馨感人亲情永恒的主旋律,让观众在回味无穷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再次记住了这个品牌。

微电影《王大锤》系列由于它有轻松活泼、紧跟社会热点的剧情,勤奋单纯呆萌的屌丝形象定位,无厘头的表演及对白赢得了众多年轻网友的喜爱,也赢得了广告商的青睐,点击率和下载量一直居高不下,这对于微电影的良性发展产生了莫大的支撑作用。

五、结论

微电影在其短暂的发展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媒介特点和方便快捷的传播途径,成为常规电影有效的补充工具,以及产品品牌宣传的载体。从最初的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到今天的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微电影除了在题材选择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要在表现手法上推陈出新,甚至创造出独特的电影语言,在新媒体语境下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宫承波等.解码微电影的研究领域[J].新闻研究导刊,2013(07).

[2]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王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主要从事动画片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微电影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生态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