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式庭园研究

2016-01-28杨文茜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7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庭园茶室日式

杨文茜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日式庭园研究

杨文茜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摘要:日式庭园注重细节的设计,重视氛围的营造,对庭园的规划往往师从自然,而不是简单的拘泥于严格的设计规范。日式庭园以精致且富有禅意闻名于世,本文总结了各个文献对日式庭院与禅和自然的关系的观点同时分析不同时期日式庭院的形式。期望对日式庭园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日式庭院;日本园林

一、日式庭院与禅

提到日式庭园总能想到禅意二字,对禅的追求贯穿各个时期的日式庭园。造园师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一块可以供人沉思的场所。禅宗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成果,《坛经》以“无念为宗”“无念为宗”即是说念头随起随灭,不要执着于过去的念头。禅作为参悟的方式之一,主张“顿悟成佛”。顿悟讲求“不知之知”,最后达到“无成之功”的境界。禅宗在日本逐渐演变成哲学,成为当今日本文化的一种缩影。

“侘寂”(wabi-sabi)美学是日本文化受禅宗影响的一个结果,参禅和苦行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获得丰富精神生命的途径。后来侘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外表粗糙或简朴而内在精致完美,粗糙产生了一种余韵,是种未完成的空白之美,经由返璞达到归真。寂则有随着时间逐渐衰败老化的含义。在日本的国歌《君之代》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砂砾成岩兮,遍生青苔”,大意就是小石长大变成巨岩,岩石上慢慢长满青苔。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寂之美的体现,任何物件先由匠人的打磨,而后经由使用者接触与把玩和时间的洗礼,最终呈现出与原本不同的质地变化。最后它不仅仅是一份物件,更是使用者与物件间情感联系的一种体现。侘寂的去物质性反映出其本质是真实,质朴,这种美学意识逐渐被大众接受,成为人们回归自然,寄托伤感的精神支柱。

二、日式庭院与自然

强调自然与设计的和谐关系是日本设计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东方自古就有种“自然即美”的审美哲学,注重自然与人造的结合,强调二者的共生。首先对自然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对其特点进行浓缩,简化,最终将其运用到设计之中。日本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对自然美的感受,对日本人来说自然是神一样的存在,没有自然也就不可谓之生活,人们“坐看杏树开花”,在花开花落、星辰变化中获得内心的感悟,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人们看见樱花凋落而感怀,感受生命的脆弱与转瞬即逝。

仿造海景一直是日本园林的主题之一。奈良时代的人们为了在家中也能看见航海途中所见的壮丽景象,庭园布置中一定有湖,湖中设岛,用湖水象征海洋,用岛象征仙境,使用各种重要的抽象元素例如石头等代表自然万物,再配以典雅、素朴植物等等,形成了一池三山。到后来,枯山水庭园中,白沙为水,枯石为山,更简洁的语言表现的依旧是自然,可见自然对于日本庭园来说是灵感的来源。

三、日式庭院的形式

1.水石庭

奈良时代,日本与中国有贸易上的往来,船只经由濑户内海到达中国,日本贵族想要将海上的壮丽风景搬到自己的家中,在庭院设计中挖湖为海来满足这一需求,到了平安时代后期,唐朝建筑布局的对称性在日本建筑中的运用逐渐减少,非对称性逐渐兴起并日渐鼎盛,到了现在,“对不规则的强调”成为日本建筑与庭园设计的章法。

随着“城市山林,壶中天地”这一景观审美传入日本。净土庭园这一形式在日本寺庙庭园中流行起来。之所以叫净土庭园,是因为直接将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绘的庭园建造在寺庙中,布置安排大致与水石庭相似。早期的日本庭园手法更多的是一种模仿,模仿自然,模仿古代传说中的布置安排,再用抽象的元素进行表现,使庭园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2.枯山水

镰仓时代武士阶级成为日本的统治阶级,与此同时禅宗由中国传入日本,并成为武士阶级的宗教。造园师在设计庭园时毋庸置疑会将禅学思想融入庭园造景中,日本庭园由模仿逐渐转变为禅宗化。枯山水就是再这样一个环境下流行起来。

枯山水最早在平安时代就出现,但是仅仅作为水石庭的一个配景存在。枯山水正好表达了禅宗思想“缩之千里,程于尺寸”的意境。枯山水的目的不是供人游览玩赏,而是供人睹物思境。白沙好比一片空白的大脑,而点缀其中的枯石则是偶尔冒出的念头。这样的砂石组合存在一种精神性的暗喻,让人有种“观空如色,观色如空”之感。龙安寺的枯山水又称“空庭”,看似无物,实则万象。至今都没有人完全体会出龙安寺中摆放的十五块石头的哲理,这从侧面反映了枯山水以净空无的美学理念将时空凝结成永恒,形成“马拉松式的感悟”。

枯山水庭园中的白沙往往会由僧人用耙(レーキ)将白砂刮成不同形状,常见的有直纹、水纹、网代、市松。直纹可以看做是平静的水面,没有波澜,水纹顾名思义是雨水滴落溅出一圈圈的涟漪,网代则像是起风时被吹皱的海面,而市松则是松针的掉落在地上的样子。这些形态都来源于自然,很好的将自然与庭园相结合。

枯山水是日本庭园一个独特的创造,开拓了日式庭院新的形式。它是大自然和造园师精神世界的缩影,使日式庭院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3.茶庭

茶庭流行于桃山时代,顾名思义茶庭是作为茶道的延伸而存在。茶道重视宾主相和、亲近自然。茶庭作为进入茶室前所要经过的场所,目的在于洗去纤尘,使人以谦卑的心态进入茶室。跨过中门,僧人身着和服 ,脚踏木屐小步的走在飞石小道上,四周树木茂密繁盛,使人不得不小心前行才得以避开树枝的遮挡,走过通路便到达茶室。日本人认为行走在这样的空间中心灵得以沉淀。

茶庭不同于水石庭与枯山水,它没有湖泊也没有大量的石景,更多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苔藓,偶有石头藏在茂密的植物中。这些源于禅僧在山中生活的体悟与自然理念,苔藓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之感油然而生,而石头则给院子平添古旧之感。茶室内光线柔和阴暗,明亮的光线使人情绪强烈,而昏暗的光线则会抑制情绪,更易使人保持理智,这与日本克制的民族性格相符。茶庭作为茶室的延伸,繁茂的树木正好能遮挡部分入室的阳光。同时茶室有一种市中山居的味道,桃山时代日本社会战争气氛浓烈,武士们去茶室品茶,将自己与世隔绝,听水沸腾后翻滚的声音,暂时忘记战争与杀戮,进入空的境界。

茶庭造园手法简单朴素但不失风格,与茶道倡导的侘寂美学相符,主张在不完美中体会完美。

四、结语

日本园林从奈良时代发展至今,约有一千多年,自然单纯与禅意一直穿插在庭园设计之中,从一开始的借鉴到后来独树一帜,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庭园都包含着日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与精神。这是当今中国庭园设计时应当学习与借鉴的。设计应当坚持融入周边环境,明白需要传承的是传统精神,而非形式。如此一来文化传统才能在保留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伟明.“自然、雅静、意得”的自然生态观——日本传统室内、园林特征析启[J].装饰装修天地,2004(9).

[2]任素华.铺地景观的文化解读[D].同济大学,2006.

[3]章俊华.内心的庭园-日本传统园林艺术[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4]赵益婵,祝葵,杨萌萌.日本古典园林与日本人的尚园精神[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2.

[5]田莹.日本当代建筑与枯山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猜你喜欢

庭园茶室日式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里巷庭园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何时观园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