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式传统民居装饰特色的形式语言分析
2016-01-28于斐玥沈阳工学院113122
于斐玥 (沈阳工学院 113122)
基于中式传统民居装饰特色的形式语言分析
于斐玥 (沈阳工学院 113122)
摘要:近年来,民族传统文化渐渐被重新重视起来。本文从传统民居装饰来源写起,寻找民居装饰特色,本文主张古为今用,最终提取传统民居装饰中的精华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形式语言
一、传统民居装饰溯源
原始人类为遮风避雨,躲避野兽开始了巢居、穴居,民居也从这时有了雏形。渐渐人们为了生活的舒适开始了简单的民居装饰,平整地面、涂饰墙面等。那时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浅薄,相信鬼神,相信巫术,于是渐渐有了各部落的图腾。为了生活的便利,为了审美的愉悦,人们把对自然仅知的一些事物涂绘出来。随着社会发展,民居装饰的样式多了起来,窗花、木雕、年画等等开始出现。在自然、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多重作用下,民居装饰渐渐功能良好,形式美观,并且长期稳定地流传了下来。
二、传统民居装饰特色分析
1.建筑结构中的装饰
中式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以木料作为基本建材,由于中式传统建筑构造惯用榫卯,形成了梁柱穿插的构架组合方式。同时,中式传统文化历来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许多传统建筑不加天花,结构袒露在外,必要的构件往往层次丰富地显现在人们眼中。
在北方民居当中,建筑的梁架柱枋等大多被施以彩绘,以保护木料,同时起到装饰效果,北方装饰题材较直观,以花鸟、吉祥纹样等为主。南方民居则由于气候较北方温暖,冬夏季温差较小,大多更加外露装饰结构,饰以精雕细刻,题材复杂庞大,由于南方重视教育、文人聚集,常见人物和积极向上的写实故事。结构装饰不仅体现在梁柱之间,柁墩、瓜柱等这些简单的木构件也都可刻画出精美的装饰效果。
中国人在人造的结构中使用的是一种追求幸福的隐喻,人们把这种祈福式的装饰深深刻画到建筑当中,祈求的是一种经久不变的希望。
2.视觉审美上的装饰
中国传统民居无论在整体布局或是细部装饰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这也正是一代代中国人所信奉的审美观。同时,民居是最能反映民间日常生活的环境,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徽州民居建筑外墙体大面积抹平留白,却在门楼等细部饰以精致细密的砖雕,相互映衬,形成中国画中讲求的“虚实结合”。再如,北方窑洞,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因此在室内设置火炕,同时窑洞民居一般地处高原,风沙较大,室内容易落入灰尘,也由此产生窑洞特有的装饰艺术——炕围画。炕围画起初是保护炕周围墙体而涂的一层颜料,渐渐被人们饰以浓厚生活情趣的彩绘,情节美好,积极向上。
民居的装饰起初往往都由基本生活状态而起,渐渐被人们美化形成符合视觉审美的装饰艺术。
3.心理满足性的装饰
民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那一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浅显,认为有鬼神的力量支配人间,人们大多敬畏鬼神。因此,在民居的装饰中常有神鬼寓意,如寿星画、财神位,也有过年节时的门神像、五毒图等,人们认为这类的装饰品能够驱邪招福。同样带有这种心理满足的装饰还有谐音、谐型、谐义。如窗底的蝙蝠图案砖雕寓意“福”,案几上的葫芦形饰品寓意“福禄”,民居院落常用的圆形月亮门寓意团圆、美满,居室墙外一排竹子寓意像竹子一样“宁折不弯”的崇高品格。
这类装饰并没有在某类民居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要素,却在整个中式传统民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传统民居装饰形式语言提取
1.地域性语言气候、物产、人文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各地民居装饰在某一地区内形成趋同性。木、土、石等天然材料是传统民居的基本建筑材料,相同地区在相同地质条件、相同材料的影响下,形成了外形特点一致的民居。又由于某一地区人们的长期聚居使这些人中形成了相同的信仰、图腾,因此在民居装饰上也出现了样式的重复,这就是民居装饰地域性形成的原因。如坐落于黄土高原的窑洞,相同的土坯或砖砌外
墙面,统一的拱形门窗洞,类似的门窗造型和棂格,加上生动的剪纸窗花,风格质朴。这些简单的构造形式趋向一种程式化的体现,即可提取为窑洞民居的形式语言。云南白族民居在大门、檐下、照壁、山墙等处用雕刻或彩绘装饰,这些装饰艺术效果突出,具有强烈地域性意味并能够代表这类民居。
西方建筑也有装饰。然而西方建筑很早就以石建筑为主,壁画和石雕装饰艺术在西方盛行,并且在题材上常常崇尚神,或单纯的植物刻画。这与中式民居的装饰意味是截然不同的。中式民居对于“福”“寿”的期待,对于“竹”“梅”的隐喻,也使民居装饰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强烈的地域性形式语言。
2.时代性语言
传统的民居装饰技艺带有很强的经验主义色彩,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中,这些传统技艺也以师徒或作坊的形式发展和传承。木雕、砖雕等手工艺装饰品盛极一时。
如木雕自新石器时代伊始,到了宋代就有完整的技法总结,至清代工艺发展,更是发明了透雕等新的雕刻技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手工木雕伴随着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刻刀刀片越来越薄,能够雕刻出的图案也更加细致生动,同时木拼合技术有所提高,木材可用面积也越来越大,更能刻绘出大面积的木雕饰品。其间随着批量化生产的推进,手工木雕技术的传承曾岌岌可危,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机雕木雕。这些现代化的设备虽然能够满足人们对低价的追求,但也无法复刻出纯手工木雕的那份情怀。
民居的装饰就是这样被一步步印下时代的烙印。传统民居时代性形式语言即是提取了装饰的内容、技法、细致程度等要素,这些都是抹不去的时代印记。
3.文化性语言
中式传统民居装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其变化万千的装饰形式和万变不离其宗的装饰规律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性形式语言。
道家讲虚实,于是民居装饰体现着虚实结合;儒家讲制度,于是民居装饰中又有着封建制度的体现。在明清时期,北京被设为都城,居住着各品官员和百姓。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形式是四合院,在大门的装饰上也有着明显的封建等级体现。大门被分出了等级,京城人民需按照自身等级修建大门。如朝廷高官可使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这两种大门排场大,装饰华美;普通百姓只可使用如意门等。又如古徽州地区重视教育,人民常在学子所处居室、书房使用人物故事题材砖雕,刻画古今贤士。另外,文人墨客喜托物言志,装饰图案中常用“岁寒三友”等题材。另外,风水学对中国传统民居装饰的影响巨大,人们注重装饰品的摆放位置,比如水为“财”,挂画水不可流向门窗,徽州民居的天井便是把雨水汇集到自己的院落寓意“聚财”。
传统民居装饰中的文化性形式语言是从该民居的历史文化中提取的,是这类民居在历史风雨中的真实写照,不可改写,无法湮没。
总之,传统民居的装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种民居装饰形式的形成是那个时代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现。分析传统民居装饰形式语言不是为了复古潮流,而是古为今用。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应被遗弃,传统民居装饰形式语言也可在如今人们的审美中进行加工后运用到现代的民居设计中。
参考文献:
[1]方静.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
[2]占春.中国民居[M].黄山书社,2012.
[3]王其钧.图说中国古典建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