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皮雕艺术研究
2016-01-28管瑞庭张力斐河西学院美术学院734000
管瑞庭 张力斐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734000)
裕固族皮雕艺术研究
管瑞庭 张力斐 (河西学院美术学院 734000)
本文从皮雕的民族历史及工艺入手,梳理了皮雕工艺的发展脉络及基本工艺,基于把握皮革艺术语言的特质。立足游牧民族审美的基点上,为裕固族皮雕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创新的可能性。
皮雕;雕刻;裕固族
皮雕是以皮革为基本材料进行的一种纯手工雕刻工艺。选材时大多选用不容易变形且质地细腻、柔软、耐用的天然皮质为原材料,有时候也会用到人造皮。雕刻时再利用旋转刻刀雕刻、以印花工具敲打,辅助各种手法雕刻出各种表情、深浅、远近等感觉及效果,最后经过定型、染色、上光、打蜡等一系列手法而制成的艺术品。
一、皮雕的源流
牧场是皮料的主要来产地,皮革艺术在游牧民族中发展较好。皮雕这种工艺手法来源于草原,是游牧民族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念相结合的产物。蒙古族、藏族、回族、裕固族的皮雕作品中雕刻的印记异常明显。内蒙古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柔然时代就产生了皮革工艺,到辽和蒙古汗国时期,已经可以熟皮、加工、做皮衣、皮靴、皮囊等。“革囊盛乳”在这时期流行是普遍流行的,就是以天然皮质为原材料,用皮雕传统的手法来制成革囊,在革囊上面用富有美感的皮革剪贴图案加以装饰,用来盛水、酒、奶等饮品,是日常生产生活和行军打仗个人的必备品。藏族的皮雕以线刻为主,主要对皮件起装饰、美化作用。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的皮雕艺术是把相关图案按照皮革雕刻的手工工艺制作在皮革上,以起到宣讲教义和美化的作用,譬如清真寺、教义中的藤蔓花纹和抽象几何图案等。
而近百年来,国内的皮雕艺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皮雕主要流行于少数民族之间,但像回族、藏族、裕固族的皮雕艺术发展却步履艰难,由于推广和普及力度不够,人们的现实需求减少。学习和传承这一手工艺主要依靠单一的家族式和师徒式的传承方法,学习过程缓慢,生产的皮雕艺术数量极少,这使得原本具有少数民族浓郁特色的皮雕工艺现在出现消亡和渐渐萎缩的状况,危机四伏。另一方面由于非少数民族皮具、皮革生活用品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数量巨多、价格低廉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再加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快,更多的选择欧式、日韩等现代元素较强的皮具来购买,反而使得传统的、本民族的皮雕制品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处于一种挣扎的边缘。
二、皮雕的选材与工具
皮革雕刻中首先要做的便是皮质的选材,不同的皮质经过加工后展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合适的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皮雕中的选材都是动物身上天然毛皮,如羊皮、猪皮、牛皮、马皮等。猪皮比较坚硬、厚实,多用于一般生活用具和提包的素材;羊皮则细致而又柔软,多用于女性服装的配件和皮包的制作;用作皮包或服饰配件的素材;马皮纤维过于粗糙,色泽昏暗、光亮不如牛皮;牛皮是公认的皮雕艺术制作中最好的材质,这是由于牛皮柔软和又有极强的韧性,并且拥有细致的纹理和毛孔。牛皮中最好的是3—6个月的黄牛皮,此时牛皮纤维最细,品质最好。动物身上直接取下的皮称之为“原皮或生皮”,会在短时间内腐坏。“生皮”中加入植物中萃取出的蹂剂,或者使用合成蹂剂经过处理后,蹂制出的皮才能用于加工皮革制品或雕刻,这种皮称之为“皮革”,简称“革”。
皮革雕刻有专门的工具,有两大类,分别是:基本工具、印花工具。
基本工具:制作类,旋转刻刀、皮革剪刀、裁皮刀、打孔器;辅助类,木锤、染料、定色液、胶板、强力胶等。
旋转刻刀是所有皮雕都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因为图案都要先用旋转刻刀刻出来,所以它也是皮雕艺术的灵魂工具。旋转刻刀分为5部分:刀头、托肩、杆部、调整杆、螺丝。
刀头从用途上可分为以下几类:标准刀头、斜口刀头、双刃刀头、直刀头。在皮雕艺术中最基本的刻刀就是标准刀头,这是每一件皮雕作品的标准配置;常用的表现立体效果有厚、薄两种类型的斜口刀头,一般情况要用到厚的斜口刀头,在精细细节上用薄的斜口刀头;刻画出两道以上的平行刀线时要用双刃刀头;刻画刀线用直刀头,分为薄厚两种,精细的刀线用薄刀头,粗的刀线用厚刀头。
旋转刻刀使用的基本要求是要懂得刀法,依据图稿要求,把握深浅雕刻原理。刀法要流畅,线条应清晰,做到层次感强,富有神韵。
印花工具:打边工具、背景工具、阴影工具、脉络工具等。
为了使皮雕作品显现出立体感,表现一些特殊的效果要用到印花工具。它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尺寸,这些工具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使用时,一般在皮革湿润后,以敲击、加压的手法完成。
三、皮雕的制作
设计图纸:分为设计图和工艺图两类。
设计图主要是把整个皮雕作品的构思安排妥当并描绘出来,譬如形象的选择,形体的大小,明暗及色彩程度,精细程度的把握等等。工艺图是按照设计图来完成的,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拷贝图,是将设计图中的线条全部拷贝出来。第二步是裁剪纸板,就是把设计图中的形状用纸板裁剪好即可。
裁剪皮革:要选择合适的皮革,分析皮革的特点及形状。一般皮革大多带有瑕疵,外形不规整并且带有特有的纹路。剪裁前首先要把裁剪纸板和皮革固定好,剪裁时要保持剪裁的线条流畅,尤其是转折的地方,不能留有刀疤。还要把握最大可能利用皮革的原理,减少浪费的情况下剪裁。
润湿皮革:皮面湿润时一定要均匀,如果湿润度不一的话会造成皮面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不同,经湿润的皮革可塑性和延展性都会变强。
拷贝图纸:为了防止拷贝的图形变样和重线,一定要把拷贝图牢牢固定在皮面上,拷贝时用圆头铁笔拷贝。
雕刻图案:这是整个皮雕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图案拷贝好后就要使用旋转刻刀雕刻图案。雕刻功底的优劣,雕刻时刀法是否恰当、纯熟这些都关系到皮雕艺术品的层次。
敲打图案:皮雕作品中背景的印花以及整体的立体效果都需要用敲打工具来完成。
整理塑型:作品完成后要把皮面软化塑形,以达到最初的设计效果。塑形后作品要让其在避光处自然阴干。
染色处理:阴干后的作品要进行染色。染料基本分为两类,溶水和不溶水染料。溶水染料可直接涂染,不溶水染料可加入不同的媒介,如树脂、酒精等媒介,使其能依附于皮面上,再进行涂染。
皮面整理:这是皮雕工艺的最后一步,主要包括皮革的硬化或软化、上光打蜡、皮面背后的处理等。
四、裕固族的皮雕艺术
皮雕是肃南裕固族传统手工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人们的生活、文化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裕固族的皮雕图案丰富多彩,图案样式以传统纹样和动、植物居多,风格豪放而粗犷。皮革的选料以牛皮、羊皮为主,工艺为平面浮雕式,手法以阳雕、拼贴、剪贴为主,加以上色后,应用于裕固族人们日常生活的皮制用品上,譬如:马鞍、靴子、酒囊、刀鞘、皮带上。
裕固族皮雕工艺己经失传三十多年,今天,传承人主要是肃南县民族博物馆退休职工柯璀玲。她也是肃南县第一位到正规学校学习工艺美术的裕固族女人。谈起学习、继承皮雕艺术,老人感慨万千的谈起了她学习皮雕艺术的初衷:偶然一次在牧民的帐篷中瞥见挂在柱子上的皮雕马鞍后,老人被那古朴浓郁的风格与手工深深吸引,当时就萌生了要把失传的皮雕工艺继承下去的念头。由于裕固族没有文字,手工艺的传承只要是口头传授和师徒式的学习,但是现在老一辈会制作皮雕艺术品的人几乎找不到了,柯璀玲的学习只能是依据一些留存的皮雕艺术品靠自己的想象力来摸索。由于以往的制皮方法失传,现在的染料和曾经的染料材料不同,导致制作出的皮雕作品与流传下来的皮雕作品差距较大。为此,柯璀玲常常拜访老一辈大概知晓皮雕制作工艺的老人,听他们的描述与形容来不断的改进皮雕制作的工艺。
在今天,现实的状况让人忧心忡忡,裕固族皮雕工艺已经“风雨飘摇”了。许多裕固族人都不愿学这个费时费力,制作程序复杂繁琐的手工艺。从事裕固族皮雕工艺的只有柯璀玲和她的家人在探索、研究、制作,传承模式还是家族式、师徒式的方法。老人怕这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学的人越来越少,不能让这变幻出百态之美的皮雕手工艺就这样悄悄消失。 经过政府大力宣传和不断努力下——2008年肃南裕固族皮雕被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肃南县成立裕固族皮雕艺术陈列馆。老人似乎又看到了皮雕艺术发展起来的星星之火,皮雕艺术的发扬和壮大还需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裕固族皮雕艺术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线条柔和、质感强烈,被世人称之“软浮雕”,集实用性、鉴赏性、珍藏性于一身,是裕固族这古老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先进皮革工艺及高科技复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以其独有的自然质朴、古老典雅的艺术生命力与感染力,相信裕固族皮雕艺术这种神奇的艺术一定会开出灿烂之花。
[1]盖瑞忠著.中国工艺史导论[M].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民国66年.
[2]吴山.中国工艺美术辞典[Z].雄师出版社,1991年6月.
[3]刘海燕.雕刻与敲打下的重生:皮雕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8月.
[4]赵庆.现代手工皮雕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8月.
[5]刘碧霞著.皮雕的世界[M].台湾水牛出版社,2002年11月.
本文系2015年河西学院第六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裕固族皮雕艺术调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3)
管瑞庭(1981-),男,甘肃省张掖市人,河西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技法与理论。
张力斐(1993-),女,甘肃省张掖市人,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1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