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6-01-28朱欣子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21001
朱欣子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21001)
浅析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朱欣子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21001)
“小白纸,方正正,用它剪纸多威风……俺想铰啥就铰啥;铰到家家生活好,铰的人间美如画。” 这是流行于祖辈剪纸艺人传唱的民谣歌词。朴实的歌词,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民族气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主要是通过两大渠道:一个渠道是史书典籍记载的书面文化,另一个渠道是基于寻常百姓生活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所以流传更为广泛。如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居住环境发生改变,科技产品在农村得以广泛普及,使传统剪纸文化逐渐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无法得以传承延续。本文通过对剪纸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传承方法的简单阐述,旨在重拾世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唤醒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
剪纸;窗花;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传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在农耕社会里的农业祭祀、传统节日、农耕闲暇等,通过剪纸艺术在民俗活动中创造、演绎、流传着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剪纸艺术的技法、图案内容、表现形式也传递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剪纸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范畴,区别于社会分化后的宗教艺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其涵盖了人们生活众多方面,剪纸的纹饰和造型样式体现了中国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内心情感;折射出一个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性。如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的丰宁满族剪纸;展现当地民俗信仰、人生礼仪的中阳剪纸;既有北方豪迈质朴、又有南方细腻秀丽的蔚县剪纸。剪纸载体材料虽轻,承载却重。
一、剪纸的发展历程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载体可以是树叶、纸张、金银箔、布、皮革;其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在还没有纸的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发现并运用镂刻、透空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彩陶到岩画,青铜器到画像石,使其表现手法得到延续和发展。剪纸艺术雏形最早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西周,《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一则有关“成王剪桐封弟”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周成王姬诵在花园剪梧桐叶成玉圭形,赐予即将去唐国担任诸侯的弟弟姬虞的故事,这是剪纸艺术见于史书最早的记载。南北朝沈约《咏梧桐诗》中的“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圭”也间接的表明当时的剪裁材料为梧桐叶。
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纸便于剪裁镂空的特点符合民间艺术的需要,使得剪纸真正的确定;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是1959年出土的古代吐鲁番的一幅团花剪纸,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剪纸交叉错落,排列有序,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格。
唐代时期剪纸装饰实物逐渐被金银箔、皮革类刻花冠饰等代替。“暖汤翟我足,剪纸找我魂。”诗句中可见当时以剪纸招魂的风俗习惯流传民间。
宋代时期造纸业日益完善,纸品种类繁多,为剪纸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出现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用于手工艺装饰的剪纸,如将剪纸的样式用于陶瓷品,通过上釉,使陶瓷品更加精美;剪纸的题材也更加广泛并丰富其他艺术作品的发展,宋代盛行的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有一些也是用剪纸制作而成,两种近似的艺术作品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日趋完善,民间应用范围持续不断扩大,扇面的纹饰、刺绣的花样、家具的装饰多以剪纸手工样式为基础,佳作大多构图饱满,线条连贯;这时期地方戏曲艺术也十分兴盛,剪纸也以地方戏为题材,曾被誉为“戏曲之乡”的古蒲州,地方戏融合皮影戏剪纸技术,创造出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例如《西厢记》《三进士》。
二、剪纸艺术的重要性
1.剪纸的经典形式——窗花
窗花是传统民间节庆或活动的剪贴画,用于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受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地方的建筑形式和窗户的结构大小都拥有各自的特色,其窗花也风格迥异。
2.各地区的剪纸文化
(1)陕北民间剪纸
剪纸,在陕北民间又被称为“窗花”,窗花除剪纸外还包括帘花、墙花、灯花等,题材丰富,上至飞禽走兽,下至花卉鱼虫,远至古老的神话传说,近至普通的农耕记事。陕北地处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名人墓葬和文化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曾在此繁荣过,对陕北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元朝之后,天灾人祸的发生,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闭塞,使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影响甚微,古老的风俗习惯和民间风俗得到很好的保存,且世代传承。
在陕北地区,一般节日里很少能看到窗花,除了最为隆重的春节。在陕北农村,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上花花绿绿,形状各异的窗花,几乎囊括了当地所有的剪纸题材;美化窑洞的同时又能启蒙孩子的教育。戏曲人物也是陕北剪纸的一大特色。《戏人》作品就吸收了皮影戏的造型特征,戏人又是剪纸化的皮影;两种艺术相互渗透。戏人剪纸刀功深厚,纹理细腻;颠覆了我们对陕北粗犷型民间剪纸的观念,不一样的印象使我们对陕北剪纸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陕北剪纸以其材料轻便,易于剪刻,美观实用的特点,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
(2)陇中民俗剪纸
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中央,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为防风寒,窗户一般是两层结构。里层是可关闭的实木镶板窗扇,外面是由小方格组成,也称为“棋窗”。陇中属于周秦故地,关陇咽喉,历史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由于陇中地区自然环境的严苛,文化变迁的速度缓慢,保留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当地的窗花积极吸收了古建筑雕花的结构,陇中窗花多为套色,注重整体布局;强调色彩搭配。
(3)风格独特的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又称蔚县窗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独特的派别,源于乡间农村,扎根于乡土发展,是无形的文化遗产。它和中国其他剪纸不同,民间剪纸多以剪刀裁剪,而蔚县剪纸是用刻刀刻制,唯一的以阴刻为主的剪纸。蔚县位于河北省,作为古代内地与边塞的交通要道,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当时的经济文化枢纽。蔚县窗花是直接从窗户发展下来,最早的窗花为当地的“天皮亮”。蔚县窗花发展至今,小说戏曲的传播,外地木版画、江南刺绣的影响,蔚县窗花结合本土优秀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精髓。形成兼具北方和南方特点的剪纸艺术。
三、剪纸文化传承应做的措施
中国古老的剪纸民俗文化是由千百年的地理环境、民众生活方式、当地风俗习惯等诸多原因形成的文化精髓,民俗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现代化科技向农村的渗透,使人们闲暇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民间剪纸活动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载体发生了改变,使剪纸艺术逐渐的退出村民日常的闲暇生活。
剪纸不受生活习惯和题材的约束,可随心所欲的创造,有利于剪纸和多种物象组合,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达到“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效果,传达人们希望身体健康、丰衣足食,这种朴素的愿望。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如此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珍贵的,那种返朴归真的魅力是需要得到传承的。
1.口传心授,世代延续
剪纸民俗文化的传承,是将传统剪纸文化的风俗习惯得以传达和继承。传承的方式大略是通过目、耳、心,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由继承者与传达者对剪纸文化有着共同的情感,通过对形态的观察、口头语言的传授、制作技能的行为指导,将剪纸的民俗文化得以延续。
民间剪纸的实际途径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亲缘传承、业缘传承和地缘传承。中国数千年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以血缘为根本的传承观念,许多剪纸口诀和花样本都是由有亲缘的家庭成员世代传承。唐宋之后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的产生,剪纸的传承方式逐渐以行业传承为中心,主要通过拜师学艺。明清时期中国大门的打开,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在一些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出现以贩卖剪纸为生的剪纸艺人,使剪纸横向拓展。
2.扩大剪纸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剪纸艺术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的一种,根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剪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形式多样,适合在小学和初中的手工课程中,通过剪纸方面的手工课程,让优秀的剪纸文化融入孩子的学习中,增强文化的教育效果,为文化的传承提供生长的“土壤”。
早期剪纸文化的传承,大多通过心口相传的言语来传达。20世纪的上半叶,传统民俗的剪纸文化得以被人们研究和记录。随之出版了大量的剪纸文化的书籍及理论研究文章逐渐通过文字和书籍来记载。现代,则有了录音笔、影像记录等更多的数码方式来记录,将口头传承的方式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
3.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中的运用与创新
原本被贴在家里作为装饰性的剪纸,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逐渐走下窗户消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今,剪纸艺术的作品大多会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售卖。或通过一定的载体,例如挂历、明信片、画册等形式进行发行,其市场的销售量并不高。在科技发达,产品琳琅满目的今天,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跨界融合,才是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剪纸文化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精巧的图案纹样,丰富的色彩搭配,独特的加工方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有现代设计感的艺术形式,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广告、插画、动画等平面设计中。剪纸的阴阳结合的艺术特色,可以运用在灯具、家具等家居产品中,通过镂空的艺术手法,构成产品的虚实关系。对于剪纸的材料,可利用现代科技制造出保存寿命长的特殊艺术纸,甚至于打破纸的局限,用有机玻璃等材料表现剪纸的效果;对于剪纸的服饰应用方向,可采取现代服饰与剪纸艺术的结合等措施,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扩大剪纸艺术传播的同时更有利于剪纸文化的传承。
将传统的剪纸艺术打破了单一的使用方式,将科学、文化、艺术、技术、材料、经济融入到剪纸艺术的创新设计中,将传统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得以创新延续。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曾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体现时代性”。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迁移,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而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主要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剪纸寄托情感。剪纸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种,受到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的影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但都是通过剪纸表达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物抒情,是因为创作者们为剪纸不断注入鲜活的血液和旺盛的活力。剪纸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其自身,它向世人展示了纳福迎祥、生命长存、祈求美好生活的民俗文化,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涵;剪纸艺术也起到了沟通群众情感、教化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上).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左汉中.中国民间剪纸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4]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西北民族研究出版社,2012.
朱欣子(1981-),女,上海,学历:硕士,职称:讲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