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风流 曲水流觞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2016-01-28徐晓利后勤工程学院401331
李 丹 徐晓利 (后勤工程学院 401331)
诗酒风流 曲水流觞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
李 丹 徐晓利 (后勤工程学院 401331)
诗酒结缘,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传统。诗酒结缘最典型的当推魏晋文学、唐诗与宋词,本文着重探讨了魏晋、唐宋时期诗词与酒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古典;诗词;酒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与古典诗词的关系,有时像好友一样形影相随,有时又像才子配佳人,有一种天作之合的缘分。古人无酒不成诗,他们狂歌痛饮,斗酒斗诗,诗使饮酒活动更有雅趣,酒使诗歌灵动飞扬。诗酒结缘,似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大传统。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是酒香四溢,酒香千年,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当推魏晋文学、唐诗和宋词。酒文化影响了古典诗词的创作,古典诗词中必然会产生与酒有关的名篇美文。
一、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从东汉至魏晋的二百年间,是古代中国社会大动荡、大混乱时期,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无秩序的混乱状态,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统治者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党锢之祸时常发生,外部征战连年,哀鸿遍野。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儒学衰微,许多文人被迫害,如嵇康、杨修和建安七子中的孔融等。此时,酒成了人们逃避苦难现实,麻痹自己,宣泄人生忧惧苦闷的理想工具。魏晋文人们由“济世”而归隐,他们多装聋作哑,行为不羁,饮酒不节,或清谈玄理,或归隐田园,遗世独立,表面上停止了一切的作为与幻想,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着太多的痛苦与不甘,因此,魏晋文人只能借酒浇愁,抒写或慷慨或悲凉的生命之歌、时代之歌。
魏晋文学分为几大流派,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竹林七贤的正始文学,以及陶渊明的归隐田园诗歌。他们虽文学主张不同,作品风格各异,但都流传下与美酒有关的千古佳作。正如曹操在(短歌行)里沉吟的那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充分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正始时期诗人,政治理想幻灭,充满危机感和忧患感,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他认为名教抑制人性,主张回到人之自然,回归人的自然真性,任心任性而为,实际就是一种清心寡欲,不问世俗的生活状态。他曾写下《酒会诗》,诗中有言:“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相通的山林间之酒会,体现了真名士自风流的魏晋风度,也体现了他高邈、俊逸的诗风和遁世的愿望。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以酒入诗的诗人,他把酒和诗歌直接联系起来,对酒文化史和文学史有着特殊贡献。他的饮酒诗以“醉人”的语态或抒发性情中的真,如陶渊明《饮酒》十四首: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欢。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恋,酒中有深味。诗人写醉后体味到人的本真、本性,“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世俗官场对他来说是那么遥远,在酒中他可以摆脱一切世俗的烦扰,回复清净如明月般人的本真、本性,顺应本意活着才是生命的真谛;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汩汩活泉。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特别是“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宁静、怡然陶醉,是诗人不执著于外物,无挂无碍心境的真实写照。
二、唐诗中的酒文化
魏晋之后的唐朝,史称“盛世之治”,政治稳定,国力强盛,思想开放,这一时期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最流光溢彩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酒不再是诗人借以逃避现实、麻痹自己、自暴自弃的工具。唐代诗人借鉴了前人的诗酒风韵,以其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魄,极力讴歌“盛唐气象”,可以说,诗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据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与酒有关的有170首,占总数16%左右;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与酒有关的约300首,占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有46首,占15%。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多与酒有关或是酒后兴起之作,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瀚的《凉州词》,白居易的《劝酒》等。唐代诗人借酒着力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以及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从另一个侧面也展现出唐代的酒文化,酒文化反过来又推动了唐诗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诗酒相融成一家。
唐诗中酒的蕴藉十分丰富,诗人们或借酒来抒发离愁别绪、寓意前途珍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看似脱口而出的劝酒之辞,却是诗人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映现。“劝君更尽一杯酒”,用意是极为深长的,这里面,不仅有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而且包含着对友人处境与心情的深刻体察,包含着寓有前途珍重的深切祝愿。在诗人想来,友人多饮一杯美酒,就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而且,多饮一杯美酒,还可以有意无意地延宕相聚的时间。这普普通通的一句劝酒之辞,意蕴是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也写出了酒在感别伤怀时的角色和地位。
诗人们或借酒来抒发报国志向、建功豪情。唐边塞诗中,那些为国戍边的将士们,他们心中既有报国建功的壮志豪情,又有离邦去里,远离家小的悲戚,于是借酒抒怀,在荒芜大漠的映衬下,书写出无数悲壮豪迈的诗歌。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全诗基调悲壮雄浑,诗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吟咏着这豪迈奔放的诗句,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诗人或借酒来抒发人生感慨,当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当人生坎坷、心情苦闷,当欣逢喜事、人生得意之时,他们都会凭借杯酒,借酒抒情,托物言志,呤咏出大量传世佳作。李白,酒和他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尽了李白的恃才风流、傲岸洒脱,狂放不羁。他的得意之作《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首诗一方面表现了李白的孤高自傲,充满自信;一方面表现出李白在政治失意时,流露出的纵情享乐之情。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
三、宋词中的酒文化
宋朝前期,中原地区百馀年间没有受到兵祸,国内局势稳定,宋室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城市经济颇为繁荣,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市井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特别是形式简短,以歌唱为特色的词,如同盛唐之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一曲新词酒一杯”,酒是宋代词人普遍爱好的杯中物,酒也是宋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文人墨客们得意或失意时,都会凭借杯中酒抒发理想抱负,表达人生慨叹,倾吐爱恨情愁。他们往往乘着酒兴挥毫作词或沉醉复醒作词以记之,这些带着浓厚醇香的词感染沉醉了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
宋词按风格差异而被划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的特点是境界宏大,气势恢弘、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豪放词中的酒是豪迈悲壮的浊酒。范仲淹的《渔家傲》以边塞生活入词,“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一词一方面体现出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另一方面体现出征夫由于思乡念亲以至于尝到口中的酒是既苦又涩。“将军白发征夫泪”,但是边患未平,返乡无期,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只能捧着这杯浊酒思念万里之遥的亲人,《渔家傲》在风格上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所以说范仲淹是在苏轼之前的豪放派,他开了豪放词之先河。
酒也是苏轼词中常见的意象,他在密州出猎时所作的《江城子》,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描写出作者即使两鬓染霜而依旧胸怀开阔、壮志不衰的豪迈神情,整首词写的是豪迈洒脱,自成一格。
辛弃疾的词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词人仿佛回到了当年率领部下宿营练兵、跃马横戈的战斗生活,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醉梦中的回忆。了却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特点是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词中的酒是温婉清雅的清酒,婉约派中的词多描写儿女之情,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清照这位女性词人,她的词与酒结缘,在酒中倾泻满腔情思,在酒中寻求情感寄托,在酒中释放哀怨情愁。《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是晚年流落江南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淡淡的清酒,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
总之,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情愁倾注于酒中,刻画出生命的深刻痕迹。他们用文字与酒酝酿出醇厚浓香的酒文化,万古飘香,千古流传。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葛金平.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2(9).
李丹,女,重庆人,文学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