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研究
2016-01-28李辉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艺术学院
李辉龙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艺术学院
创新理念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研究
李辉龙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艺术学院
信息化、科技化和数据化时代到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更加严格认真的对待教育,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使得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好的教育,就需要现今教育学家进行探索,寻求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两者的相互结合,使得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道路发展迅速。
计算机;创新理念;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个阶段的学生发展各不相同,例如中专的学生学习的方面就不同于其他的学生,各自有各自的侧重点,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使得教育家得钻研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家需要不断的探索出一套方案,这种方案不仅仅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规律,还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计算机创新教育。
1 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过程的简述
我们简单的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大的时期,第一时期是初期,第二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两者的侧重方面不同,但也存在相似性。前者的侧重点是设计程序,后者的侧重点是基本技能的操作。两者都注重计算机教育的专业性,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创新性自然也是备受重视的。这两个时期的计算机发展过程基于国外的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过程,总体的分析和侧重点都详略得当,处理的很好。
2 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的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从中吸收了很多的经验教训,并且与团队合作,共同开创出了全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成果受人瞩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际上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基于具体的实践情况的,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们的心血,也是精华。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越走越远,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以学生自主思考和老师传授知识为主。创新后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创新思维表现的很明显,但是仍旧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和创新思维二者的衔接和结合更加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改革取得重大进步。
3 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困难的简单分析
要想成功的完成一次改革很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更是数不胜数,要想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系统,就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师资,有经验的教师更够很好的判断出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管理,这样一来,就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实际上,教师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或者说老师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老师不能够很好的判断,缺乏专业的训练,或者刚上岗没有充足的教育经验,又或者老师不擅长归纳,不能够很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对学生操作能力要求不高,只是一味的将知识灌入学生的脑袋中,这些问题都是可能存在的,同时这些问题也会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困难,要想更好地完成改革发展,只能寻找其他方面的解决措施。在进行教师招聘之前,就应该想好招聘的标准,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很好地判断出学生的思维动向。
实际上,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特殊性,因此要求这种改革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天马行空,就像一次实验,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探索才能形成最后的成果。教师也可以同广大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一起探索,带着自己的问题更加身临其境,不懂得可以立即咨询。
4 计算机基础教育具体创新方式的研讨
信息化、科技化和数据化到来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种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普遍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对教育的培养,经济全球化,思考多元化,使得中专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更加趋近于多元化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出发点是创新理念,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理论用于实践,更好的突出创新和实践的具体作用,也更加有利于更多新思维的涌入和开发。
我们具体分为两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方面的创新是教学观念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理论知识,老师是主动灌入知识,但是学生莫名其妙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成为一个只知道接受知识的机器人,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实行改革,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开始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教学方式有新的进步,也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自主学习。
第二方面的创新是教学模式方面。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过去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一堂课下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这种情况甚是普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出的学生是缺少能动性和主观性的,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创新,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进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考虑好课堂上面怎样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前提出问题,进行回答问题有奖。小组制度等等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改革后的课堂上面,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负责提出主题和讨论的话题,他们在小组内自有分工,自行分配任务,学会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5 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代中专学生的发展,这种改革最终还是达到了创新的目的,取得的成果不言而喻。但是在这种新的教育方式下的老师和学生都将面临巨大的考验,学生应该不断尝试去适应这个过程,老师应该不断设计方案,使得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方式对后来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1]羊裔高,张伟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5):95-96.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32.
[3]宋秀琴,侯殿坤.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在创新理念下的实践改革[J].数字通信世界,2016,(1):292-292.
李辉龙(1988-),男,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人,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