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6-01-28唐莉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心理

唐莉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唐莉
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对于青年一代来讲,大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时期。而我国的《中国中央对于进一步的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就要求对高等院校的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帮助大学新生有效地提升其心理素质以及抗挫折能力,这也就使得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成为了高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文就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

大学阶段作为一个学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每一个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都需要经历一个从单纯到复杂的裂变过程,这也就使得大学新生成为了整个大学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而很多的学生在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各种变化,从而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惘之中。这也就需要高校对这些大学新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适应教育。

一、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研究的意义

进行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对新生活的适应能力。而借助于合理的心理适应教育,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更快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之中,满足大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让大学新生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具有拼搏的动力与信心。通过研究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使得其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对这一体系实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从而构建出一个相对健全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保障机制。

二、大学新生在心理适应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在高校新生入学中发生的种种校园事故,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高校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方面取得的教育成果有待加强。下文则阐述了大学新生在心理适应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缺乏时代的进步性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充分重视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并且就其教育的模式、内容以及相关形式也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与完善。但是在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过程之中,其教育的内容与模式都比较陈旧,教学的手法相对比较单一。这就容易导致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难以顺应时代的进步。而这一普遍存在的现状也开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二)缺乏持续性与连续性

高校新生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学习的氛围也与高中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巨大的差异也使得大学新生需要时间去适应,而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但是许多高校在进行心理适应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时间仅仅是短暂的一周,这也就导致了对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缺乏有持续性。另外,我国现阶段的高中的管理教学方式与大学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并且有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存在。这也就使得高校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缺乏有连续性,而新生们突然从已经适应的高中生活中来到大学,难免会产生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心理特征。

(三)缺乏专业化的指导

在进行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往往也是心理适应教育工作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需要相关高校在进行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过程中,要将层次化的教育与专业化的指导教育充分地结合起来,并且需要将学生作为整个指导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在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去寻求一些专业性的心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心理适应工作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成果。

(四)难以全面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我国的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通常是由辅导员来负责的,这样往往就容易直接忽略了各个任课教师在心理适应教育中的作用,并没有形成一个全校一致工作的教育局面,并且不能为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而这种仅靠辅导员来负责的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往往无法很好的与新生的实际生活所接轨,并且难以全面、有效的调动起该教育工作中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出每一个参与人员自身的作用。这样也就使得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难以取得一个很好的教育成果。

三、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改进与完善的相关对策

(一)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的相关观念进行创新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都将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放在刚开学的第一周进行,并且试图仅用一周的时间就让新生完全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在一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往往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心理适应教育效果。这也就使得高校要想有效提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在其观念上进行彻底的创新与改革,并且打破传统的一周集中性的心理适应教育体制,而是需要将整个心理适应的教育过程延长到大学新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中,并使得这份教育工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积极进行,从而更好的引导新生进行大学生活的适应。

(二)充实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中的教育内容

大学这一种新的生活环境是大学新生需要首先去面对的,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工作过程中,必须完善新生对于环境的适应教育。而在此基础上,也应当将对学习的适应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当作该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新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

(三)改善教学模式

在新生入学之初,应当重视新生的心理状况,并做好新生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培养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从而促使新生能够快速融入大学这一集体之中。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并合理的延长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时间以及丰富其教育形式,并根据本校的特点来针对性地选择心理适应教育方式。

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高校新生心理适应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使得该项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成果,并且无法有效的帮助大学新生去进行大学生活的适应。因此,相关的教育人员就应当在传统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地完善高校的心理适应教育工作。

[1]赵法茜.当代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12)

[2]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06)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心理感受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