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例中探索幼儿园语言教学提问的精致性

2016-01-28黄丽萍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中心幼儿园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轮流妞妞佳佳

黄丽萍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中心幼儿园

在课例中探索幼儿园语言教学提问的精致性

黄丽萍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中心幼儿园

“精致性语言”一词源于英国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研究不同文化阶层家庭使用的语言方式时提出的语言编码方式。

目前,设计教师语言发展以及教师语言对师生互动和学生语言发展影响的众多研究都反复证实:教师若能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精致性水平并将这种精致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于集体教学,那么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背景

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其语言既要符合对所有教师的一般语言要求,又要有反映幼儿教育特殊规律的特殊语言要求。在观摩老师的公开教学后,发现我园有些教师的语言松散、零乱、啰嗦不够精炼,还伴有口头禅,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我园开展“关于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讨”的教研活动,围绕语言艺术精致性水平的三个要素——精确、精炼和惊艳,来共同探讨教师教学语言的策略,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下面通过我园开展“一课多研”的一段集体音乐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片段加以说明。

1片段:中班律动游戏《大家一起去旅行》

该律动游戏音乐的A段,导游(教师扮演)带着游客(幼儿扮演)在平原旅行,B段高潮部分导游带领游客去爬山。AB段完整游戏一次之后需要游客轮流来做“小导游”,重复进行游戏。几次熟练游戏之后,“导游们”排成一排,从左到右顺序为:周周、妞妞、佳佳(即教师)。根据“轮流”担任导游的游戏规则,小旗子传递到谁的手上,谁就被确定为新的“导游”。

该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掌握“轮流”一词的环节中发起了一下互动。

师:周周做完领袖,小旗子该传给谁呢?

幼:妞妞。(周周将小旗子传递给了妞妞)

师:那妞妞做完后呢?

幼:给佳佳导游。(妞妞将小旗传递给了佳佳导游,即教师)

师:佳佳做完了呢?

幼:没有了。

师:又要轮给谁呢?(别的幼儿在思考,周周果断地举起了手)

师:又要轮给第一个,这样一个一个依次传递才叫轮流。(教师边说边将小旗传给了周周)

2分析

教师在引导幼儿获得“轮流”概念时,首先进行了具体可见的传递行动并让幼儿拥有充分时间进行思考,让参与游戏的幼儿获得了关于轮流的具体概念,并且最后还用一句话加以总结“一个一个依次传递”。教师用语调突出了“依次”一词,强调出“轮流”的核心内涵。

教师一步步的展示和启发使幼儿更容易获得“轮流”这一概念,并且体会到用一句话总结概念的准确性。通过教师“具体引导结合精确总结”的方式,幼儿不仅获得了一个词语概念,而且印象十分警惕、深刻,以后再遇到需要“一个一个依次进行”的活动时,便会更容易的迁移这次活动获得的经验,更快速的直接对“轮流”一次做出正确的反应。

3策略

通过上述互动片段,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刻意运用不同的策略,反复强调幼儿自己能够理解并说出的精确型语言。

(1)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例如:教师使用“一个一个依次传递”将幼儿的讨论结果总结为“轮流”。对于教师来说‘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表明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有充分的预设与准备,一句话使幼儿能够清晰的理解,也说明师幼间的语言互动方式十分高效;对幼儿来说,教师形象的演示代替了更多的言语解释,不仅减轻了幼儿的认识负担,也更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教师采用步步引导、逐步澄清的引导方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通常都可以通过“追问”,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梳理思维的脉络,是幼儿语言逐步精确化。

(3)教师使用精确语言,一定要以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即必须考虑活动中的幼儿对那种表达方式更容易理解,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教师若不注意语言使用的适切性,必将无形中增加幼儿活动的反应时间和反映负担。担忧而忙于将语言转化为能够理解的概念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际动作时,活动的流畅性和愉悦感就必然大大降低。

二、为了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精炼,我园通过观看优秀课例,来探讨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精炼的有效性对策

1片段

大班音乐表演游戏《偷吃奶酪的小老鼠》,活动中,师幼讨论大猫在家中睡觉并懒得不想起来的状态。某幼儿说出“慵懒”一词,用来描述睡眼惺忪、哈切连天的样子。

2分析

这一词形象又生动的刻画了大懒猫的形态,是大多数幼儿不容易想到的。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位幼儿说出来,教师加上语言、语调和慵懒的姿态予以重复强调,不但增强了说出该词的幼儿的自豪感,同时给其他幼儿有力的激励,促使更多幼儿热情地模仿这一词汇和进行相应的创造性体态表演,给活动增添了更多的幽默情感。

3策略

通过上述片段,我们可以发现惊艳的语言往往看似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但相比较而言,具有良好文学素养的教师和幼儿会更容易说出惊艳的语言。下面以下三个方面运用恰当的策略,也会帮助教师实现语言的惊艳效果。

(1)教师需要变换语言、语调、表情和动作,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语言具有审美性,优美的语言具有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韵律美。教师可以从诗歌中体会语言的惊艳,提高自身使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拟声词”比一般的表属性词语表现力更强,“微风习习”中“习习”相比“轻轻地吹”更能体现出风的柔和,同时读起来更具音韵美感。

(2)教师需要根据故事情境,用惊艳语言制造意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在给幼儿反馈的同时,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用拟人的手段,形象化的营造出一些审美意象,引发美感。

(3)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对已经掌握的词汇进行讨论,用语言、动作来表证以外,还可以拓展该词语相关的“近义词”,从而加深幼儿的理解。例如,从“千姿百态”可以发散到“千奇百怪”,甚至“千变万化”等。教师与幼儿讨论该词语使用的语境,通过这种“小词大作”的方式,多数幼儿能够注意到该词汇,并学会日后在类似场合中使用。

总的来说,精确、精炼、惊艳语言的自如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磨练语言表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

猜你喜欢

轮流妞妞佳佳
“祖母”餐厅
薮猫妞妞减肥记
薮猫妞妞减肥记
欢乐的歌
空化对轴流泵叶轮流固耦合特性的影响
最好的爱情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咕噜牛和小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