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2016-01-28荣婷婷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学区中心校大兴隆庄小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信息技术

荣婷婷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学区中心校大兴隆庄小学

创新思维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荣婷婷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学区中心校大兴隆庄小学

摘要:现如今的社会网络已经相当普遍,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中信息技术的身影越来越多见,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呢?这是当下学者、老师所研究的问题,是新课改后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利用在其它教学课堂中有明显的优势,改变了之前那种死板教条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也会取得异曲同工的妙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老师;学生;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现如今的小学生对电脑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反而是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信息技术带入小学的课堂中,使之成为辅助老师教学的一把利器。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一门学起来比较枯燥的学科,而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小学的美术课堂变得“动”起来,不再那么死板,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在美术的学习中至关重要,是保证美术时刻具有生命力、艺术价值的前提。小学美术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美术教学来促进其智力、审美、思想等方面的提高,使每位学生都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展开探讨,并给予一些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

一、剖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的美术课堂是学生玩乐的地方,老师上课只是简单讲几句,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自己“欣赏”课本中的地方,由于课本内容的枯燥学生就会利用这段时间玩乐,老师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部分负责的老师会在课堂中给学生传授一些关于美术创作的知识,但也只是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判时不能单纯的以画的像不像为标准,这样容易使学生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制约了学生的创作,不敢用夸张、变形的画风去创作,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创作的思维,丧失了探索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浇灭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这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严重限制了美术的教学目的。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贪玩的时候,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只会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只要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就很好的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信息技术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把物体、图像、文字等一些抽象的东西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枯燥无味的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简单有趣,使学生能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学的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里面包含许多知识技能,所以老师应该学会不断的去探索,从而不断的改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使其对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这样学生才会由表及里,彻底的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喜欢上美术。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量少,认知面狭窄,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往往显得比较吃力,仅有的一点知识面或许也是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积累、模仿中学来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来辅助学生记忆。而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板书的形式来授课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显得生硬,知识点太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并消化,而且又浪费老师的上课时间,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有效化解这一棘手问题。老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利用图像、声音、色彩或者通过一些视频、动画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展现出来,使课本中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美术课堂能够新颖、多变、趣味十足。这样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具有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动力。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现在的小学生思想都非常活跃,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他们那种活跃的思维限制在笼子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出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老师应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大胆点评别人的作品,并可以在别人作品中发现不足、学习优点,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者。老师要在学生的创作动机上进行引导,在确保创作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保护学生的个性思维。再者,老师作为课堂上权威的象征,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当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来展开,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另外老师也可以试着去用一些新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与实践,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能力。

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将信息技术与之巧妙的融合,既能使教学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又不失其严谨、规范性,这种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对美术,尤其是小学基础阶段的美术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它充分利用学生的缺点,使缺点变为优点,并将优点不断的完善,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美术这门学科,改变了以前那种厌恶、逃避美术的心理。在为老师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探索能力,彻底突破了现在美术教学中遇到的瓶颈。

美术是我们每个学生必修的科目,而小学美术又是必修中的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方向、思维能力的开发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老师作为“引路人”,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在如今科技发达的背景下,老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并将其恰当合理的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真正的乐学、好学。

参考文献:

[1]赵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09(01)

[2]王怀彬.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07)

[3]李本元.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再思考[J].科教文汇.2012(08)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兴趣信息技术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2.0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