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创新路径

2016-01-28周晶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十三五创新路径

周晶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创新路径

周晶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强有力的经济武器。“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依据《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导致其原因,探究解决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不断推动着中国制造业业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关键词:十三五;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创新路径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国家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在世界的舞台上也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显然已经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很多的“中国制造”产品流向世界的各地,从而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然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基于过去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在量上是提上去了,但是在质的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产业大而不强。因此,加快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也在诸多文件中提及要走创新、绿色发展之路等精神,但未正式出台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纲领性文件,早在2012年,黄群慧就提出,政府需要制定满足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国际竞争性要求的“工业强国战略规划”,明确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使命、目标、具体任务、所需条件、推进措施等①。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长期指导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规划,标志着中国在完善制造业产业政策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是中国制造业第一个旨在为制造业长期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的纲领性规划,会将中国制造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推向一个新高度。

同时,中国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高。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制造业大国,经济创造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以110118.5亿元远超美国,位居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从2010年至201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4年均位居世界首位。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由51748.5亿元上涨至150597.2亿元,年均涨幅16.5%,并且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80%左右,占GDP的比重在32%左右,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这也较好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几年来,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R&D投入大幅提升,从2003年的0.55%大幅上涨到2012年的1.32%;2003年到2012年,制造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涨幅分别为3.76%和14.59%。制造业R&D人员和经费的持续增加使得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03年,中国按国际专利标准分类的专利授权数为106060件,2012年达到788280件,年均涨幅为24.97%;“三方专利”授权数量由2003年的1459.7件大幅上涨至2012年的18573.3件,年均涨幅为32. 66%。②

但是,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开始和全球产业竞争范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逐渐步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正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的经济“新常态”。基于这个经济环境下,“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将面临重大调整。目前,纵观中国制造业发展,就整体而言,虽然发展速度快,生产规模大,但是大多生产的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品,对一些高端的产品也只是对国外产品的复制。中国仍是个制造大国,而非创造强国。基于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有些产品只是在中国组装而已,而核心技术远远没有掌握。产品利润空间有限,真正的利润大头则被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垄断。像是中国的服装制造业,在刚刚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以247席占据了一大半,而我国仅有24个品牌入选③,全球每3件出口的服装中就有1件标有中国制造,这就表现出我国虽是制造大国,却是品牌小国。人们常说中国有着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却有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国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超过一半有余,有多半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也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④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确实如此,当今青年一代追求的最为高端苹果系列产品,其内部核心芯片就是苹果公司在加利福利亚研发设计的,整机在中国组装的。这都是我国制造业存在的关键问题。

起步较晚的中国制造业,只为图经济发展也换来了不小的代价,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河流污染越来越严重,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这些都不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健康和安全,更是对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中国制造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着空前的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一直以来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一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靠低价格竞争,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二是依靠宏观经济高速发展支持下的本土市场优势,强宏观,弱企业。⑤这表明雄厚的人力资本优势掩盖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表象,使得看似发展速度快的中国制造业实际上却并不是在质与量上均衡发展的。这样致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严重困境,极大地阻碍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路径大都偏重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致使科技与经济脱节,创新模式为技术驱动型,使得无法有效利用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转型上,这就造成了创新的技术与制造业所需无法高效贴合。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未能消化吸收,出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循环模式,使得中国制造业陷入依赖陷阱,无法脱离国外技术的捆绑,打造属于“中国式”制造迫在眉睫。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长期发展中没有明确的相关实施文件为依据,往往是出现问题再出台政策,导致中国制造业仅以市场发展为走向,出现了结构不合理,呈现出严重短缺或是严重过剩的状态。回望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相比之前确实已经有了重大转变。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然而这样高速发展的背后使得中国的制造厂商大多承担着加工组装的任务,而核心创造技术却没有掌握,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当前恰逢整个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应抓好机遇,重新整合资源,规划产业布局,制定更多更为有效的鼓励创新企业发展的相关宏观政策,让更多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再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低。制造业服务化是如何提出的呢?这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发展,使制造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重要发展模式。⑥当今全球产业结构正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服务和创新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全世界的制造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服务意识及水平也逐渐提高。制造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另外,制造业从以制造为重转向以制造、服务等多元化因素为重发展,将服务要素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因此,“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实现市场持久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增加值的主要来源。面对这种形式,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为优势发展起来的中国制造业显然严重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两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使得诸多消费者都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发出了不够“人性化”的呼声,这也使得中国制造业发展滞后。

三、解决中国制造业困境的策略建议

那么,如何解决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呢?这是当今中国制造业发展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

(一)国家要高度重视重大技术创新发展,出台的相关宏观政策中,要更加注重制造业的整体推进,即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明确市场供给所需,加快推动制造业健康合理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重点制造业优先发展,实现率先突破。依据我国制造业布局发展现状,新设立一批国家级高端技术制造产业技术研发机构,构筑以研发机构和尖端企业为核心的制造产业创新网络,集中力量解决对制造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核心技术。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改进研发投入加计扣的相关政策,创建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建设创新的平台,鼓励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制造业的技术产权转化,使得制造业加快技术进步。另外,要打造一批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示范产业或示范点。本着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先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优势制造业及制造业厂区,以创新制造为纽带机制、开放式国际合作的创新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摸索经验,从而带动全国制造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大力夯实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基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企业高素质人才比重,才能解决制造业困境之根本所在。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适当倾斜于在师资队伍培养、基础设施投入、招生等方面与制造业相关专业,在高校、中职院校中鼓励加强电子技术、互联网+,基础设备等专业学科建设,以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教育投入为重点。积极引进国外专业人才前来指导。团结社会各层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职业教育领域,对制造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培育一批高素质技能工人和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人才。

(三)制造业企业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企业厂商的“以人为本”制造的理念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服务化水平。郎咸平说过,制造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做“6+1”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只要做到了,自然能在大萧条环境下突围而出,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⑦制造业要有自主产权,从设计到生产销售完整发展是其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而实现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制造业的服务方式,既是创新的商业模式,也是变革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既提高了整个制造业实现高端化和竞争力水平;又指明了制造企业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的方向;更是满足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产业的融合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制造企业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充分认识到“服务化”这一因素的重要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全方面、多层次地为顾客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变一次性交易为全生命周期的盈利。

总而言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业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要适应世界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变动趋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壮大制造业新增长点,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努力促进制造业产品高端化、知识化、低碳化发展,进而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我国打造成制造业强国。

注释:

①黄群慧.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12,(3):5-16.

②刘军,程中华,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困境与趋势[J].阅江学刊,2015(8).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12.

④伍晓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生产率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0-26.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工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⑥刘继国,李江帆.国外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07(3):119-126.

⑦许诺.当“工业4.0”遇到“互联网+”——德国制造启示录[J].齐鲁周刊,2015,(23):20.

参考文献:

[1]狄乾斌,周琳,董少彧.“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推进策略[J].经济纵横,201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中国制造缺乏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N].人民网,2012-12-4.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十三五创新路径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