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2016-01-28向兴太重庆市巫山县实验小学
向兴太重庆市巫山县实验小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境教学
向兴太
重庆市巫山县实验小学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我国,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当代教育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节奏。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中,浅析情境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用性,简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取对知识的理解。
情境教学;趣味性;形象思维
一、实物型情境教学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不仅仅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更是所有学习过程的起点,也是所有学习探索的动力源泉。将问题引入实物型情境教学中,这里所讲的创设问题情境,即通过老师的引导,创造条件为学生制造问题,再由学生提出质疑,产生困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小学数学中,如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育方法大多是先引入圆柱体的定义,即讲述什么是圆柱体,在通过讲述圆柱体的特征进行求解。而在这里情境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抛给学生一个圆柱体的概念,而后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教学模型,学生观察后,即便是教师不对其进行讲解,在学生的思维中也有了对圆柱体的基本印象。因为儿童的思维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大多以观察客观存在的实物。接下来便是由教师指导,制作圆柱体。当学生在准备进入制作过程中时,其意识中已经在思考什么是圆柱体,怎么做圆柱体。带着这些问题由教师指引学生操作,制作圆柱体的材料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任何一个作业本中的一张完整的长方形纸张都是制作材料,即将长方形纸张卷曲至一对边重合,便构成圆柱体。教师引导学生与圆柱体教学模型进行对比,这时候学生通过对模型与自己手中实物的观察,对于圆柱体虽然没办法进行定义,但对于圆柱体的特征应该是有了较清晰的理解。此时教师提问什么是圆柱体,圆柱体的特征有什么,学生的回答即便是五花八门,也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教师在对其进行简单整理与说明之后,在回到求圆柱体侧面积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教师引导,对长方形纸张反复卷起,展开,启发学生给出问题答案,如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又是圆柱的什么?如此之后,将求圆柱的侧面积转变为求长方形的面积,简单明了。
通过这种简单的实物型的情境式教学,学生围绕问题,真正的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中。这种实物型的情境式教学,对于教师也更加轻松,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定义讲解,对于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
二、趣味型情境教学
人们常言寓教于乐,因此如果能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室将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趣味乐园。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对于枯燥的数学教学而言,要创造趣味性的课堂,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创新教育方法,付出更多的努力。下文笔者会介绍一些教学实例,这些案例将简单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融入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中。
当小学生对于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数字的加减法可以说是数学的最初阶段,那么我们可以把加减法的教育来做一次简单的课堂活动。游戏1:将班里的男女学生分成A、B两组,然后由两组学生各自统计本组的总人数,数数也是对数字的一次复习巩固,然后其中A组学生随机喊一个数字,另一B组学生便需要有对应数字的学生加入到A组,然后统计变化后的两组学生的数量,那么A组便是一个加法训练,B组便是一个减法训练。如此反复操作,即是对不同数值的加减法的同时授教。这是多人的同时练习方法,再如游戏2单对单的学习方法,卡片游戏:两学生单对单游戏,手里各有相同数量的卡片,由一个学生随机写一个数字并遮挡住,另一个学生猜测数字是多少,如果猜中了,则赢取相应数量的卡片,如果猜错了就要输掉相应数量的卡片。
如此相应的教学游戏还有很多,将教学融入到游戏当中,无聊的课堂不仅活跃了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同时,这种趣味游戏性的教学,也不仅仅适用于教室,放学后孩子回到家里,也同样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游戏性的学习。
三、图画式情境教学
在第一个实物型情境教学中提到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图画则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就像生活中的看电视一样,成人关注的更多的是电视剧,或是综艺节目,而对于儿童来讲,他们对于动画片有着无比的钟爱。如果能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图画当中,那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当代的小学教科书中,也似乎在实行这一理念,但始终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静止的图画转变成动画。
龟兔赛跑,应该是我们从小便的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转变为小学数学的速度问题,追击问题,简单的对其进行时间和速度的规定,做成简单动画的形式,通过视频放映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做视频的条件,通过简单的PPT形式,也是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
通过简单动画或是图画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某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得到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进而由教师引导,举一反三,这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一种训练,使学生学习能够获取自己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
文章通篇所说的情境式教学,就是由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有目的的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的环境,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为依托,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所学内容,并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灵活巧妙地使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真正的使全体同学融入课堂中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的主体感和主体意识,真正的使全体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教材本身得认知,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运用得当,发挥其最大功效,真正的提升课堂效果。